骨骼肌总论.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1869789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骼肌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骨骼肌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骨骼肌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骨骼肌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骨骼肌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骼肌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骼肌总论.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运动系统骨骼肌总论 概述 人体骨骼肌约有600余块,绝大多数附着在骨骼 上。成年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的40%(女性为35%)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骨骼肌占人体体重的比 例不同。四肢肌占全身骨骼肌总重量的80%,其中 下肢肌占50%,上肢肌占30%。 由于人体各部肌肉的功能不同,因此骨骼肌 发达程度也不一样。为了维持身体直立姿势,背 部、臀部、大腿前面和小腿后面的肌群特别发 达。上、下肢分工不同,肌肉发达程度也有差 异。上肢为了便于抓握以进行精细的劳动,上肢 肌数量多,细小灵活。下肢起支撑和位移作用, 因而下肢肌粗壮有力。 人类由于进行社会劳动和语言文艺工作,所 以喉肌、舌肌和表情肌高度分化和发

2、展。 (一)肌肉的分类与命名 人体肌肉数量很多,通常按照肌肉的 形状、肌头的多少、肌纤维的排列方 向和机能进行分类和命名。 骨骼 肌分 类类 1.按肌肉形状 长肌、短肌、阔 肌和轮匝肌 2肌头数量 二头肌、三头肌 和四头肌。 3.肌纤维排列 方向分类 半羽肌、羽肌和 多羽肌 4.按肌肉功能 分类 屈肌、伸肌、展 肌、收肌、旋外 肌、旋内肌 5.骨骼肌跨过 关节 单关节肌、双关 节肌和多关节肌 长肌阔肌 轮匝肌 短肌 (二)骨骼肌的结构 每块肌肉都可分为中 部的肌腹和两端的肌 腱两部分(如图)。 1 .肌腹 由肌纤维组成,有舒缩功能。 2 .肌腱 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 肌腱 肌腹 肌腱

3、 腱膜 位于肌肉中间部,能收缩,主要由肌 纤维构成。在每条肌纤维、肌束和肌腹外 都有结缔组织膜包裹。包裹每条肌纤维的 结缔组织膜称肌内膜,包裹在肌束外面的 结缔组织膜称肌束膜,包裹在肌腹外面的 结缔组织膜称肌外膜。肌腹中的肌内膜、 肌束膜和肌外膜向肌腹两端延伸于肌腱, 并与之紧密愈合。 1.肌 腹 肌的构造肌的构造 肌纤维(肌细胞) 肌内膜 肌束 肌束膜 肌腹 肌外膜 2肌 腱 位于肌腹两端,由胶原纤维束构 成 没有收缩能力,但能抵抗很大的 张力。 肌腱的纤维不是平行排列的,而 是互互交织排列形成辫状。所以 在发生损伤时,通常是肌纤维断 裂,或是肌腹与肌腱接头的地方 断裂,或是肌腱附着处的骨膜

4、被 拉下,肌腱较少断裂。 骨骼肌细胞(肌纤维)呈长的圆柱形,由肌膜(细胞 膜)、肌浆(细胞质)和肌核(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p 骨骼肌纤维为长柱形的多核细胞。 p 肌浆中含有许多肌原纤维,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 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I带)暗(A带)相间的带。 p 在暗带中有一条色淡的带称为H带,H带的中央有一条深 色的线称M线。在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 p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骨骼肌纤维的结构 目前公认,骨骼肌纤维收缩机制是肌丝滑动。 当肌纤维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移 动,使明带变短,H带变短甚至消失(而暗带长度 不变),结果相邻的Z线距离靠近,肌节

5、缩短。整 个肌纤维的长度也就缩短。当肌纤维舒张时,则与 上述过程相反,细肌丝向暗带外移动,结果明带和 H带都变长,肌节恢复到原来舒张时的长度,但暗 带长度仍然不变 。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制 一般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 红肌纤维: 也称慢缩肌纤维。肌纤维收缩速度慢,收 缩力量小,但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 。 白肌纤维: 也称快缩肌纤维。肌纤维 收缩速度快,收 缩力量大,但持续时间短,易疲劳。 骨骼肌纤维的分型与特征 3血管分布 肌肉是活动性很强的器官,新陈代谢极为旺 盛,故有丰富的血管分布,以保证肌肉内有充 分的血液供应。 安静和运动时骨骼肌中毛细 血管的变化 状态 每平方毫米肌 肉中毛细血管

6、开放数(条) 每平方厘米肌 肉中开放毛细 血管的表面积 (厘米) 开放毛细血管 容积/肌容积( %) 毛细血管直径 (微米) 安静-.-. . . 按摩. 运动. 最大运动 4神经分布 分布在骨骼肌的神经有躯体感觉神经、躯 体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起于肌 梭和腱梭,主要向神经中枢(脑或脊髓)传 递肌肉收缩的感觉。 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 经细胞(细胞体和它的突起)和它所支配的 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是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取决 于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所支配的肌纤维数目。 在大肌肉中,一个运动单位中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 维可多达2000条。 在小肌

7、肉(如眼肌)里,一个运动单位中一个运动神经元支 配的肌纤维仅12条。 当运动单位中的运动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其支配的肌纤 维同时发生收缩。一个运动单位内包含的肌纤维愈多则收缩 时产生的力量愈大,反之则产生的力量愈小。一块肌肉力量 的大小与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目多少有关。即参与的运动单 位愈多则力量愈大。 在正常安静状态下,人体各骨骼肌都有少数 运动单位的肌纤维轮流交替收缩,使肌肉保持一 定的张力以维持人体一定姿势。 交感神经主要起调节肌肉的营养、物质代谢和 生长发育。 (三)肌肉的辅助结构 肌肉辅助结构是指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膜 在肌肉活动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结构。有协助肌 肉活动的作用,主要有筋膜、腱

8、鞘、滑膜囊和 籽骨等。 1筋 膜 筋膜是包在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分为: (1)浅筋膜 (2)深筋膜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 成。 浅筋膜 深筋膜 肌间隔 2.腱鞘 是包围在肌腱外的鞘 管,存在于活动性较 大的部位(如腕、 踝、手指、足趾) 作用:固定腱的位置 ,减少摩擦。 腱鞘构造 分两部分: 纤维层 滑膜层 肌腱 指骨 腱鞘 (1)腱纤维鞘:位于外层 (2)腱滑膜鞘:位于纤维鞘内。 3 .滑膜囊 为内含滑液的小囊,位于腱与骨面接 触处。 滑膜囊 臀大肌 股骨 4、籽骨 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通常位于肌肉

9、止点的腱 与骨之间。 (四)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n1. 收缩性 收缩性是肌肉的重要特性,表现为长度的缩短和张力 的变化。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可 缩短1/3到1/2。有时肌 肉收缩,但长度不变化,被称为等长收缩。即使在静息状态 ,也有少量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以维持某种姿势。 n2. 伸展性与弹性 骨骼肌具有伸展性和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被拉 长,当外力去掉后又会恢复到原长度。适当的提高肌肉的伸 展性和弹性,对肌肉工作很有利。因此,加强肌肉柔韧性训 练和力量训练都是十分重要的。 n3. 粘滞性 肌肉的粘滞性是由肌肉内部胶状物(原生质)所 造成的,在肌肉收缩时产生一种阻力。粘

10、滞性与温度的 变化有密切关系,温度越低粘滞性越大;温度越高,粘 滞性就越小,越灵活。 因此准备活动也叫做热身运动 ,可提高肌肉温度,减少粘滞性,对提高成绩,减少损 伤有重要意义。冬季肌肉容易拉伤,应特别注意做好准 备活动。 (五)骨骼肌的配布规律 1. 肌肉在躯体上的配布与关节所固有的运动轴有关。 例如,肘关节可做屈伸运动,在肘关节的前面配布的 肌肉称为屈肌,在后面配布的肌肉则称为伸肌;前臂 可做旋前、旋后运动,所以在前面分布有旋前肌,后 面分布有旋后肌等等。 2. 人体各部分肌肉的体积、数量和灵活程度等,是与 该肢体所承受的负荷与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例如, 下肢肌体积较上肢明显发达。上肢肌数

11、量较下肢肌 多。 3. 分层配布 4.上肢屈肌群发达,下肢伸肌群发达 关节运动轴和肌肉配布的关系 关节面形状关节轴肌肉 滑车关节,圆柱关节 单轴 屈、伸肌群内、外回旋 肌群 椭圆关节,鞍状关节双轴屈、伸、展、收肌群 球窝关节三轴 屈、伸、展、收、内、 外回旋肌群 (六)肌肉工作术语 (一)、起点和止点 任何一块肌肉都有其附着处,并且多以两端分别附 着于不同骨的表面。 人们习惯于把肌肉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 端的附着处称为起点; 将肌肉远离正中面或在肢体远端的附着处称为 止点。 肌肉的起、止点是人为确定的、不变的。 起点 止点 起点:近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 止点:远离身体正中线的肌肉附着点

12、定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动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 定点 动点 (二)肌肉的工作条件 任何肌肉收缩时,都会通过收缩产生的力而引 起肌肉附着端产生一定的运动。 在分析肌肉收缩即肌肉工作的特征时,为 了描述上的统一,常用下列术语来表述肌肉的 工作条件: n定点和动点 n近固定和远固定 n上固定、下固定和无固定 定点和动点 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度较小 的附着端,称为定点; 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称 为动点。 n 肌肉的定点与动点可随肌肉工作条件变化 而发生改变。 n 如前臂弯举时,肱肌的起点为定点,止点 为动点,所以前臂向上臂靠拢。 而在引体向上 时,肱肌的止点 为定点,起点为

13、动点,这时上臂 向前臂靠拢。 近固定(近侧支撑)与远固定(远侧支撑) 近固定:当肌肉收缩时,起点相对固定,则称为 近固定,或近侧支撑。此时,起点为定点,止点 则为动点。 远固定:当肌肉收缩时,止点相对固定,则称为 远固定,或远侧支撑。此时,止点为定点、起点 则为动点。 主要是指分布在躯干腹侧和背侧的一层肌肉。它们的肌纤 维呈上、下行排列,肌肉的上端连于胸廓,下端连于骨盆, 如腹直肌、竖脊肌等。 .上固定:以其上端(靠近颅侧)附着点为定点。或上支 撑工作,例如“仰卧举腿”。 2.下固定:以其下端(靠近足侧)附着点为定点。或下支撑 工作,例如“仰卧起坐”。 3 .无固定: 肌肉收缩时,两端的附着骨

14、都运动,则称为无固定工 作,例如挺身跳远的腾空动作。 上固定(上支撑)与下固定(下支撑) (七)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1.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所谓“生理横断面”就是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横断面 的总和。它有别于“解剖横断面”,后者只是简单的沿肌肉纵 轴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切割每一条肌纤维。 2.肌肉的长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 长,除增加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 量。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 3.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八)骨骼肌功能的解剖学分析法 n 肌拉力线及其确定 当骨骼肌收缩时,骨骼肌中每条肌纤维均可对起点

15、和 止点产生拉力,若将该骨骼肌所有肌纤维拉力的总和 用线段来表示,即为骨骼肌拉力的合力作用线,简称 肌拉力线。 确定方法:从骨骼肌的起点中心到止点中心连一直线 ,即为该肌的肌拉力线 n 肌拉力线与运动轴的关系 冠状轴 矢状轴 垂直轴 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1. 肌肉体积增大 肌纤维增粗的主要原因是肌纤维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如肌 纤维内的肌原纤维增粗,肌球蛋白增加,收缩蛋白增多,同 时,肌浆网发达,肌红蛋白及营养物质都有所增加。 力量性训练对骨骼肌体积的影响,明显地超过耐力性训练。 2. 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线粒体是肌纤维的供能中心,是形成AP的器官。AP主要 是靠有氧代谢

16、形成的,因此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通过训练,肌纤 维中线粒体增多增大明显。 3. 肌肉中的脂肪减少 在骨骼肌表面和肌纤维之间都有脂肪存在。脂肪多、对肌 纤维的收缩会形成阻力,降低了肌肉工作效率。通过训练 ,尤其是耐力性训练,可减少脂肪。 4. 肌肉内结缔组织增多 力量性训练可使肌肉结缔组织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肌内 膜和肌束膜均增厚,肌腱和韧带也明显增粗。上述变化都 提高了肌肉的抗拉力性能。 5. 肌肉内化学成分的变化 如肌红蛋白、三磷酸腺苷(AP),磷酸肌酸(CP )和肌糖元都有较明显增加。 肌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与血红蛋白相似,但肌 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比血红蛋白强,携带氧的能力 强,能贮存较多的氧。

17、 AP是肌纤维收缩的主要能源。 CP也是肌肉活动的能源之一,CP的供能与AP 不同,它是供应肌肉快速、爆发性收缩(如短跑、 举重等)的能源物质。 6. 肌原纤维增粗 肌原纤维有收缩功能,增粗的肌原纤维,收缩能 力大增。肌原纤维增粗是由于其内部的肌球蛋白 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增多的结果。肌球蛋白和肌 动蛋白是肌纤维收缩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运动项 目对收缩物质的影响不同,力量性训练效果较明 显。这也是力量性训练能够显著增大肌肉体积的 主要原因之一。 7. 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 毛细血管很细,管壁很薄,是血管中唯一能进行 物质交换的部位。系统的训练可以使肌肉中毛细 血管的数量明显的增多,同时管径也有所扩张, 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了营养 状况,提高了肌肉的工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