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形象之事物形象.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85812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形象之事物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形象之事物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形象之事物形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形象之事物形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形象之事物形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形象之事物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形象之事物形象.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之 事物形象,1,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咏物诗概念 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3,4,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作者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

2、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5,【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诗人是如何借某物展示自我形象的?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7,1、分析思路 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注意其外在形态,挖掘其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

3、为何端。,8,2、鉴赏方法 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9,演练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梅的三个特征:耐寒、坚韧。首句“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自甘寂寞、高洁脱俗。第二句梅不与桃李为俗,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报春。一夜风起

4、,梅香散与天地,写梅的报春。 诗人以梅自喻,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的思想感情。,10,3、答题步骤【结合创新108补充】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 (结合手法:如托物言志)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11,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演练2,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梅的三个特征:耐寒、坚韧。首句“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

5、自甘寂寞、高洁脱俗。首句“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感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报春。三四句写梅的报春。 诗人以梅自喻,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13,请整理,14,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答案】刻画了一个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坚守清白的石灰形象。石灰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诗人托物言志(或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演练3,【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

6、寒而立、近水先发、冰清玉洁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15,演练4,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

7、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1、事物特征: 2、所言之志:,1事物特征: 2所言之志:,傲骨凌霜,自甘寂寞,铮铮铁骨,坚守节操。,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菊花盛开,香透长安。,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16,病 牛 李 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试分析病牛的形象?,练习,17,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 ?,参考答案,病牛诗中的描绘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仍然想到的是大众的温饱的病牛形象。以牛喻人,其实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18,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请简要赏析诗中大雁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19,这是一只悲伤寂寞而执着的孤雁。 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即便声竭力衰无人理解也不放弃。 全篇以雁喻人,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孤苦无依、苦闷抑郁之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