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89792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论高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五步教学法 摘要“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根底课程。文章针对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该课程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施了“五步教学法,即实例诱趣、课堂教学、总结、实践教学和活动,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动检测技术五步教学法传感器 作者简介刘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 学得不扎实,那么学起自动检测技术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们编写了?自动检测 技术?教材。该教材立足根本理论

2、,舍弃那些与职业能力培养关 系不紧密的理论推导、证明方面的内容,淡化理论知识体系,突 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结合大量实物照片介绍传感器的结构和原 理,并给出许多应用方面的实例与理论进行联系。由于实例贴 近生产和生活,学生学起来感兴趣,学得轻松,愿意学。 二、课堂教学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处 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思维被限制在教师设定的框架内,扼杀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削弱了自主学习的热情。以下几种多元 化教学方法在该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1.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可化抽象为

3、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 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 出良好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授 课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利用动画演示可将较抽象的霍尔效 应中的现象再现,几分钟就看懂了,而且印象深刻;以往重要公 式的推导和解题步骤的展现,传统板书更具优势,有了自定义动 画,教师可以在屏幕上一步步进行推导演示,学生同样容易理 解、掌握。 2.引导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 式,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充分发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

4、愿望,便能主动地参与到教 学中来,通过探究、讨论等形式探索其中带规律性的认识,将感 性认识升华到理论高度,并能迁移到新的领域中。引导发现法 可用于发现传感器名字中所隐含的信息,而无须死记硬背。例 如,看到热电偶传感器的名字,我们能知道什么呢?由“传感 器,我们知道它能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压;而“热字,告诉我 们测量的是温度;“热电可知该传感器的原理是热电效应,就是 热能生电;即传感器的材料为两种金属。短短的六个字就 “偶 能帮助我们记住传感器的诸多信息。传感器应用实例的原理分 析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发现法的三个问题仪表要 测什么参数?采用了什么传感器,其原理是什么?被测参数如 何与传

5、感器可测参数联系?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例如, 分析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由“加速度传感器可 知,测量的参数是加速度 a,需将加速度 a转换为电压输出;采用 了压电传感器,就是压电效应,结构为压 “压电即压它能生电, 电片和测量电路,可将力 F先变为电荷 Q再变为电压 U0;而加 速度与力的关系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由此可总结出,该仪表的 工作原理为:被测加速度 a先通过质量块转换为力 F作用在压电 片上产生电荷 Q,经测量电路变为电压 U0输出,测出 U0就可求 出加速度 a。 3.自学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 教学方法。波利亚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自己

6、去发 现。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 系。自主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 觉性,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的学生被动学习的问 题。例如,在讲授“核辐射传感器这一节内容前,给学生提出问 题:核辐射会造成哪些危害?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传感器有 哪些用途?然后给学生指出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书籍、资料 和学习网站,让学生带着预设的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在较 短的时间内,学生们就对核辐射的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并熟悉 了传感器的根本原理。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 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查阅资料和相互交流开发了创造性思 维,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

7、能力。 三、总结内化、升华 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对教师传输的大量信息 尚未进行梳理、加工整合,不知道哪些内容应该掌握,接着再听 另一门课,容易遗忘丧失,降低学习效率。首先,通过教师课堂 上的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对本次课所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类,促进 学生对课堂新知的稳固内化。此外,通过指导学生撰写章节小 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理小结可以帮助学生顺畅衔接新 旧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构建每章的知识框架,便于知识升华。 具体做法是初期由教师按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等步骤 进行示范,以后交给学生来做,在上交的小结中学生们除了有教 师要求的步骤外,有的将其他课程中学过的字表处理、流程图和 曲

8、线描绘等技能加以综合利用,有的还使用了比照识记法、联想 记忆法。在做完几章以后学生们尝到了甜头,后面的章节不用 教师布置都能自觉去做了,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很有创意。不知 不觉中养成了总结的习惯,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实践教学尝试应用 实践教学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也是 使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 力,应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验、实训环节和校 外实习环节。 校内实验、实训环节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方 式,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首 先,精选 35个验证性实验,对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实用性进行 验证,

9、并掌握根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其次,是设计性实验,为 学生提供成熟电路,使学生加深对电路设计方法、参数选择、传 感器运用等方面的理解,逐步积累设计经验。具体做法:一是把 传感器实验装置或模块拆开,让学生了解实验所用的传感器、测 量电路、显示电路等。二是小制作训练。购置一些传感器及电 子元器件,让学生将这些散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测量系统,可以 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检验于实际。最后,进 行课程设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 设计开始阶段,考查学生对课题的分析能力,从而判断使用哪种 传感器来到达课题的要求;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 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开

10、展课题研究阶段,考查学生 的课题探究能力;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根据课题 的特点,可以在实验室内做实验,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也可以 上网检索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可以 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加强社会实践,我们与京、津、冀及南方等地区多家企 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社会力量办学。一方面,学生到企业 的实际工作岗位去锻炼,拓展了学校的办学能力,还能使他们发 现自己知识的缺乏,增加学习动力,为今后正式走上社会打下必 要的根底。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假设发现理论教学中的

11、缺乏, 可以立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很强的短期或现场理论教学,使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五、活动提升能力 切实有效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实践能力,这 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不定期 举办学术交流讲座,聘请企业、研究所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老师傅与学生交流,讲解工程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 法,增加对工程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 新的工作环境,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种 科技竞赛活动或参加相关实验室建设。通过以上活动,既锻炼 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既开阔视野,提高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

12、从事科研必备的独立工作能力 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根底。 实践证明,紧扣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五步教学法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课堂,培养了兴趣,引领 了思维方法,凝聚了智慧和力量,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 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杰,张华龙,杨莉荣.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2蒋全胜,吕家云,宁小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检测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2124. 3宁小波,杨汉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巢湖学 朱仁义.的教学改革探索J 院学报,202111. 4徐科军.课程建设探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南京: 202131. 栏目编辑:孙玲玲熊和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