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59062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第二十三章 息风止痉药,一.含义 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为主要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厥抽搐的药物 二、功效与主治 功效:息风止痉 主治:1.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及血虚生风等所致之眩晕欲仆、项强肢颤、痉挛抽搐等证; 2.用治风阳挟痰,痰热上扰之癫痫、惊风抽搐;或用治风毒侵袭引动内风之破伤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症。,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第二十章 息风止痉药,一.含义 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为主要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厥抽搐的药物 二、功效与主治 功效:息风止痉 主治:1.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及血虚生风等所致之眩晕欲仆、项强肢颤、痉挛抽搐等证; 2.用治风阳挟痰,痰热上

2、扰之癫痫、惊风抽搐;或用治风毒侵袭引动内风之破伤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症。,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三、性能特点 药性:寒,温燥 药味:关系不明显,可标苦、辛、咸 归经:肝 升降浮沉:沉降 毒性:全蝎、蜈蚣有毒 四、配伍应用 1.因证选药 2.随证配伍,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4,五、使用注意 1.个别有毒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服。 2.阴血亏虚的虚风动,应该养阴血为主,不宜单 纯使用。 3.脾虚的慢惊风,不宜选用寒凉的息风止痉药。,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5,羚羊角(掌握),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6,一、药用来源,脊椎动物牛科赛加羚羊,角,羚羊角,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7,二、性味归经、功效,功效,

3、主治病证,羚羊角,平肝潜阳,咸,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惊痫抽搐,壮热神昏 热毒斑疹,性寒,清热力强,善入肝,有良好的清肝热、息肝风作用。最宜于热极生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入心、肝二经,气血两清,有清热泻火解毒之效,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头晕目眩,目赤肿痛,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8,三、用法用量 1.煎服,13g。单煎2小时以上,取汁服。 2.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四、使用注意 脾虚慢惊者忌用。,羚羊角,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9,牛黄(掌握),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0,一、药用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胆囊结石 (少数为胆管中结石),天然牛黄,牛黄,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

4、1,二、性味归经、功效,功效,主治病证,牛黄,息风止痉,苦,凉;归肝、心经,化痰开窍,热盛动风,热闭神昏,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咽喉肿痛,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2,三、用法用量 1.入丸散,每次0.150.35g。 2.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四、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牛黄,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3,钩藤(掌握),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4,一、药用来源,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大叶钩藤 、毛钩藤 、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带钩,茎枝,钩藤,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5,二、性味归经、功效,功效,主治病证,钩藤,息风止痉,甘,寒;归肝、心包经,惊痫抽搐,清热平肝,头痛、眩晕,甘而微寒,入肝,有和缓的息

5、风止痉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亦多用于小儿,既清肝热,又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6,三、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其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后易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四、使用注意 无特殊,钩藤,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7,天麻(掌握),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8,一、药用来源,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块茎,天麻,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19,二、性味归经、功效,功效,主治病证,天麻,平肝潜阳,甘,平;归肝经,息风止痉,惊痫抽搐,祛风通络,眩晕头痛,中风不遂 风湿痹痛,入肝,功能息风止痉,且甘润不烈,作用平和。故可用治各种病

6、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既息肝风,又平肝阳,故为止眩晕之良药,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0,三、用法用量 1.煎服,310g。 2.研末冲服,11.5 。 四、使用注意 无特殊,天麻,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1,地龙(了解),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2,一、药用来源,巨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 、通俗环毛蚯、威廉环毛蚯或楷盲环毛蚯,全虫体,地龙,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3,二、性味归经、功效,功效,主治病证,地龙,清热定惊,咸,寒;归肝、脾、膀胱经,息风止痉,高热癫狂、惊痫抽搐,平喘,痰鸣、喘息,通络,中风偏瘫、痹证,利尿,小便不利,通经活络,性寒清热,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

7、不利之热痹。亦用治风寒湿痹,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4,三、用法用量 1.煎服,510g。应打碎先煎。 2. 鲜品1020g 3.研末吞服,每次12g。 四、使用注意 无特殊,地龙,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5,全蝎(了解),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6,一、药用来源,蝎科动物东亚钳蝎,干燥体,全蝎,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7,二、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证,全蝎,辛,平;归肝经,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8,三、用法用量 1.煎服,510g。应打碎先煎。 2. 鲜品1020g 3.研末吞服,每次12g。 四、使用注意 无特殊,全蝎,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29,蜈蚣(了解),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0,一、药用来源

8、,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干燥体,蜈蚣,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1,二、性味归经、功效,功效,主治病证,蜈蚣,辛,温;归肝经,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疮痈肿毒 结核,风湿顽痹 头痛 风中经络,痉挛抽搐,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有比全蝎更强的息内风及搜风通络作用,二者常相须为用,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2,三、用法用量 1.煎服,13g。应打碎先煎。 2.研末吞服,每次0.61g。 3.外用适量四、使用注意 1.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2.孕妇忌服,蜈蚣,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3,全蝎 蜈蚣,共同点: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凡惊风抽搐,破伤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肿瘤,以及风湿痹痛等证

9、,常相须为用。 特点: 全蝎 性平,息风止痉,攻毒散结之功不及蜈蚣,毒力较小。 蜈蚣 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攻毒疗疮,通痹止痛之效较强,毒力也大。,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4,僵蚕(了解),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5,一、药用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僵蚕,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6,二、性味归经、功效,功效,主治病证,僵蚕,咸、辛,平;归肝、肺经,息风止痉,惊痫抽搐,祛风止痒,风热头痛、目赤、风疹瘙痒、咽痛,风中经络、口眼歪斜,化痰散结,痰核、瘰疬,本品息肝风止痉挛抽搐,且兼可化痰。故对惊风、癫痫挟有痰热者尤为适宜,息风止痉药第一部分,37,三、用法用量 1.煎服,310g。 2.研末吞服,每次11.5g。 3.散风热宜生用,余制用。 四、使用注意 无,僵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