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74557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洵阳中学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案一、核心理念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 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 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 动力和保证作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始 终把“和谐育人”办学思想放在首位,坚持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探索 和实践以“育德整合、主体实践、开放共建”为核心词的有效育德模式,以促使 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育德整合”:德育要善于整合各方的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将学校德 育放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发展实施, 将德育实施的重点放在对个体和社会价值领 域综

2、合考虑的基础上, 让德育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统一起来, 由封闭、 单一社会 形态和价值观的传统德育模式走向开放共建、 育德整合的现代德育模式, 从而凝 聚出最大的德育力量, 取得最优的德育实效, 更好地促进学生幸福、 健康地发展。“主体实践”:学校德育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 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里, 发挥师生道德主体与德育主体的作用。 学 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道德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 逐渐丰富 自己的道德情感, 形成对人生和对生活的道德信仰, 同时通过师生德育实践互动 活动,让师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统一,达到学生践行、践言的德育本质目标, 提高

3、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放共建”: 德育的开放,就是要实现德育渠道的多样化,盘活各种德育 资源,拓宽德育的空间, 突破课堂教学的范围,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各种校内外 活动中,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 德育的共建, 就是在德育途径上把 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 社区德育密切联系起来, 开展以学校整体德育为主导的学 校、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实践探索,达到德育实施主体多元、资源优化和全方 位协调一致。二、基本策略1坚持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系列化、经常化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反复、 不断强化、 不断完善的过程, 德育要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在不同年龄、 不

4、同时期提出 不同的道德要求。 学校要加强道德实践基地建设, 坚持公民教育、民族精神教育, 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 实践教育为辅助,使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经常化。如:利用节庆日、 纪念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日等, 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 并形成制度化, 以增强学 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利用节假日,以支 部、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接触社会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对历 史、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能力。通过一系列经 常化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经常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现、认识、评价自我,

5、不 断克服自身的道德二重性,使学生知行一致。2抓好团队建设、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把素质教育引进班集体建 设,在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过程中, 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素质, 是班主任的一 项重要任务。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中的直接实施者,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 应抓住 以下操作规范: 建立目标机制提出不同层次的集体奋斗目标; 建立情感机制 在创建优秀的班集体过程中实施“至爱”教育(爱班级、爱同学、爱教师) ; 建立凝聚机制培养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建立运行机制开展丰富多彩 的班级活动;建立管理机制由教师管理中心式转化为师生集体式民主管理。 通过这些操作规

6、范, 融团队建设、 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于一炉, 让三项 工作紧密结合,凝成一体。3改进德育方法,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实践主体,提升德育实效 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 准确了解把握学生思想道德特点和情感需要, 让德育 贴近学生思想道德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充 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 引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 活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陶冶学生情操。 同时注重课堂外求发 展,形成课堂课外有机结合,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 动,以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实践主体, 引导学生 由被动到

7、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活动体验, 并且在活动体验中学会避免、 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 发展、享受和 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 感悟道德境界,培养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提高德育的实效。4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建立健全学校、 家庭、 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教育体系, 要重视学校、 家庭和社会在德育活动中的深度合作, 召开各类 家长会,培训家长,开通家长信箱,完善家长接待日

8、制度和开门办学制度,完善 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使家长委员能更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同时 学校应强化服务学生、 服务社区的意识, 主动挖掘社区的德育资源, 吸引更多的 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三方形成合力, 共同为学生成长发展尽职尽责, 发 挥学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育共同体”的整体效应,致力于 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网络。三、目标分解1. 总的目标 贯彻落实“两个纲要”的要求,树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 坚持“探究学习、有效教育、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 以探索和实践“育德整合、 主体实践、 开放共建”的有效育德模式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生长点, 通过

9、学科教 学主渠道渗透、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管理共建,通过班集体学生自 主开展德育活动等途径,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促进学生“主体意识” 、“自 主精神”、“自主能力” 的和谐发展, 不断推进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学校德育工 作管理和运作机制建设,以体现科学发展观在我校德育工作中落实的成果。2.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建立“育德整合、主体实践、开放共建”的德育模式目标体系, 初步形成“育德整合、主体实践、开放共建”的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 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实践观为指导,积极探索“育德整合、主体 实践、开放共建”德育实践体系。第二阶段:规范和完善具有“育德整合、主体实践、

10、开放共建”特征的校本 德育体系,探索并形成与德育模式目标相匹配的德育内容、途径、方式方法,开 展学科整合开展道德与政治判断教育探索实践“两纲”渗透教育 、发挥 文学审美功能独到育人作用的探索实践读经典文学滋养学生的心田 、自主 开展人文环境管理的探索实践 -班级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光 荣的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国家小公民活动探索实践家庭归宿、社会责任、 国家使命意识教育 等子课题的研究, 从而通过这一系列的德育子课题的实践探 索,以追求实效为目标,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 德育工作队伍。第三阶段:围绕德育目标,研究德育的评价,从评价目标、评价组织、评价 方式、

11、评价指标等方面系统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 形成有价值的德 育研究成果。四、保障措施1. 完善德育组织运行机制 在学校现有德育组织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完善“校、处、班、生”四级管理 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从校长到学生,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 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上下左右联 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 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同时,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 党团活动、 行政管理、 学生活动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建立健全以下“四级”德育组织运行 网络 :学科德育:教导处 教研组备课组任课

12、教师 学生 党团德育:党支部(团支部) 党员(团员) 教师学生 行政德育:校长(副校长) 德育处 年级组 班主任 学生 自我德育:学生团、队 班委会 学生2. 完善德育实施机制 建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德育实施网络,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着德育。课内学科教学的渗透, 把学生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 质和优良的心理品质, 有着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的特殊功效。 课外开展丰富多彩 的德育活动, 努力拓宽育人渠道, 构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平台, 让学生在 活动中,通过各种无形的约束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共青团、 学生会组织的作用。 共青团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 特点,开

13、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对学生会 工作的指导,发挥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做到以学生管理学习。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和发展咨询室。 学生心理辅导室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 生活与学习状况给予心理辅导活动, 同时对个别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 助,做好各类学生的个案积累和分析工作。 学生发展咨询室主要是把学生成长记 录与学生评价手册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为每 一位学生发展提供咨询服务。3. 完善德育队伍培养机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更新观念,注重学生自主管理, 自行设计,自我教育。 重视课任教师对学生德育的潜移默化, 提倡教师精

14、心管理, 精心设计,精心教育。继续健全班主任、年级组长例会、 培训和考核制度, 经常性的开展调查研究, 及时收集学生们关注的热点, 对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作比较具体客观的分析, 提 出针对性的要求,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加强先进班主任、先进年级组、 “最佳拍档”、文明教工、文明组室的评选和 激励,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选拔和输送优秀班主任到校外参加“班主任育德能力高级研修班” ,有能力 的在学校管理岗位上培养。4建立开放性的德育评价机制传统德育评价的目的在于鉴定、 选拔,注重终结性评价, 而且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主体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没有自我评价的权力。 开放性的德育在评价中不是 对学生进行分类划等,而是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诊断分析, 以便改进工作,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教育者是评价的主体, 受教育者也 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同时,学校为每个学生做成长记录 手册,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通过采访教师、亲戚、朋友、邻居、社区干部, 然后汇总材料, 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资料, 努力做到评价联系网络全面, 评价结果 真实。从而为学生发展出谋划策, 帮助学生制定发展目标, 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 空间,确定适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成才之路。20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