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87438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2011-08-06 23:28:25)2009年度ENR225家国际大承包商排名显示,2008年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海外营业收入总计390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共有 50家企业上榜,总计完成海外营业收入356.3亿美元,占225家上榜企业海外收入总额9%。总量位居第四,仅次于美国、法国和德国。中国在国际承包市场所占份额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大国。但从另外几个指标看,中国承包商国际化水平距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排在100名以外的中国承包就有 35家。中国入选承包商平均海外营收仅是225家平均海外营收的四分之一。前十家中国公司海外营业收入总和仅为226亿美

2、元,尚不及排名第一的Hochtief一家。从海外收入占全球收入比例指数看,国际承包商前10名平均指数为64.7%,而中国前10名承包商平均指数仅为 13.7%。应如何评价中国承包商的国际竞争力?应如何持续改进?本文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 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现状, 并进而提出提高我国承包商国际竞争力的建议。本文所指建筑业是狭义概念,特指建筑工程承包业。一、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介绍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Porter,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国家钻石”模型(national diamond model)。具体如图 1 所示。图1近克尔

3、波特(Michael EPot弊)的;钻石模型-MHL金业的战略、蛰嘤往条f;图表1:波特钻石模型钻石模型”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 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是构成 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内加入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钻石模型的命名,来自于这四个要素和两个变量所构建的菱形关系。波特的 国家钻石”模型解释了一个国家为何能在某个产业的国际竞争中成功。他认为, 这要决定于每个国家都存在的四个因素,即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此外,政府和机遇作为另外两个辅助因素也影响着上述四个因素。这六个

4、因素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并构成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源动力。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越明显,该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就越有竞争力。、中国建筑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一)、要素条件。与比较优势理论相比而言,波特虽然没有在要素禀赋方面提出根本性 的新东西,但他更详细地分析了生产要素的特性。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 初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非技术工人和半技术工人等;高级要素包括现代化通讯设施、 高等教育人力、知识体系、专有技术、以及大学研究所等。他认为在大多数产业竞争优势中, 初级要素在没落,而创造出来的和专业化的高级要素要比天然的初级要素更显重要性。企业若希望获得高层次的竞争优

5、势,非得借助高级要素不可。并且,由于高级要素需要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而持续地投资, 一般只能在母国开发,想由国际市场或海外子公司获得则很困难。以波特的观点看中国建筑业拥有的要素条件,则是初级要素比较丰裕,而高级要素和专业要素相对缺乏。中国拥有大量的价格低廉的人力资源,这些初级生产要素在过去的30年中为中国建筑业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主要竞争力所在。在大多数海外市场, 我们都是以中国工人或管理人员输出为发展基础的。在项目类型方面,中国公司也多擅长于劳动密集型业务。但另一方面,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普遍缺乏通晓国际市场规则擅长国际工程管理的专门人才(高级要素

6、)。在技术体系和专有标准等高级要素方面, 我国建筑业在过去国内市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工艺和新技术,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进行国际化推广工作,值得肯定。但到目前为止,相对于欧美规范而言,中国规范在国际市场仍难形成竞争优势。二) 、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几乎所有 产业的国际竞争都可以看到母国市场的影响力。 企业对于国内需求最敏感, 最具有压力, 其 绝大数产品和服务都是首先根据母国市场需求而设计。 母国市场需求从三个方面影响产业竞 争优势: (1)国内市场的性质 ,即本国需求是否有全球性, 超前性以及本国客户是否最挑剔等。 这种需求环境下的企业在产品质量、

7、 品质和服务方面能满足高标准要求, 在国际环境中往往 有较高竞争力。 (2) 国内市场大小与成长速度。波特认为,国内市场规模具有两面性,可能 鼓励也可能抑制国内企业走出去。 (3) 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能力。国内市场需求转换为国际市 场需求的能力高,则企业就可以将更多的本国产品或服务推向海外。我国建筑业国内市场需求情况对于国际竞争优势影响是 “喜忧参半 ”。“可喜 ”的是,中国 建筑市场业主往往对工期要求苛刻, 使得中国建筑企业在施工组织和速度方面具有很强的实 施能力。 许多超大型项目的完工时间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堪称之最; 在施工质量方面, 由于面 临来自业主和监理公司的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中国承包

8、商的质量保证和控制体系建设也逐步 健全,越来越多企业通过 ISO 认证;在施工技术方面,得益于中国大量高精尖项目的实施, 中国建筑业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套技术, 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 由于国内建筑市场的 强大竞争压力,中国承包商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有非常独到之处。但值得“担忧”的是,国内市场规模因素正在成为中国建筑业形成竞争优势的 “双刃剑 ”。 一方面中国基本建设的巨大需求培养了大量建筑企业;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持续向好 企业决策层大量精力放在国内市场, 企业战略和资源越来越聚焦于国内客户, 国内业务顺风 顺水、国际业务本来就有难度又得不到支持,反而逐步边缘化。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中

9、国国内市场需求模式与国际市场存在巨大差异, 导致国内市 场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优势的能力有限, 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在国内市场, 业主是项目核心, 是“工程总指挥 ”。项目采用传统工程承包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承包商只负责施工承包, 设计和施工隔裂。 但国际市场上往往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总承包商位于项目组织金字塔的 顶端, 既参与设计, 又在采购过程中承担更多责任,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国内市 场需求导致承包商在施工环节能力很强, 但在设计、 采购和施工一体化方面较弱, 所以即使 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很强的企业,也无法很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三) 、相关支持产业。一个产业在国际市场成功的第三个

10、因素是该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相关产业。 相关产业除了能在采购和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外, 更重要的是相关方能够 持续多方合作,形成产业群 (cluster) ,取得整体战略优势。波特认为,这种价值链形成有赖 于各方资深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密切配合, 需要在地理位置接近的企业之间进行。 假如承包商 和各供应商来自不同地理市场,难以长期持续 ,无法形成紧密配合的产业群。中国建筑承包业的直接相关产业包括设计咨询、 建筑材料、 机电设备、 建筑机械和专业 承包等。应该说,在国际化方面,建筑承包业相对这些相关产业而言是超前的。除建筑机械 产业外, 其它相关产业对国际工程承包支持有限。 设计咨询产业受限于业

11、务模式、 规范和文 化以等因素影响, 基本局限于国内市场 ;建筑材料行业, 以 OEM 方式出口较多, 但直接以中 国品牌出口用于国际工程较少。 这里既有规范问题也有市场推广问题, 北非某国家一酒店项 目,业主在合同中同意使用中国产品,但要求提供满足或相当于国际标准的证书(欧标或美标)。虽然众多中国厂家初期曾号称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但真正能够拿出符合国际惯例证 书的则为数寥寥 ;装饰、幕墙、机电等各专业承包力量的国际化程度也非常有限,大多数情 况下他们仅能依托总包商 “内部”存在,很难独立对外。 目前中国公司在海外实施工程总承包, 很难从国内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支持方。另外, 建筑承包的重

12、要相关支持产业也应包括银行业和投资业等。寻求与我国相关银行的长期紧密合作, 共同推动大型项目, 是对于有融资要求的区域市场应非常有效。 如我国进 出口银行在利用国家信贷政策带动中国承包商走出去方面做了很多成功的尝试。另一方面, 研究我国大型企业的海外投资策略, 与他们结成战略联盟, 成为它们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专 业合作伙伴,也是开拓海外业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钻石模型的第四个因素是一个国家内企业的战略、组织 与竞争。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各个国家的企业体现了不同的 “管理思想体系 ”特征,这将 有助于或无助于他们建立国家产业竞争优势; 第二是活跃的国内竞争与一个行业内竞

13、争优势 的创造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目前我国公司治理不健全、 组织机构不合理以及战略不清晰的情况普遍存在。 在建筑业, 公司也多是重市场、 轻管理, 总部层面的集成和研发活动并不多。 虽然我国建筑市场竞争非 常激烈,但这种高强度竞争并没有为建筑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带来太多创新或竞争优势创造 (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价值链分割严重,导致门槛过低,价格过度竞争所致吧) 。就 国际化而言,我国建筑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还都很难适应国际工程市场竞争的要求。五)、机遇。波特认为一些偶然性事件或机会有时也会对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偶然事件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会打破原有状态, 提供新竞争空间, 使原来

14、竞争者优势失效, 而且为能够适应新形势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机会。例如, 30 年前的 “鲁布革 ”事件催生 我国建筑业关于项目管理的大讨论,带动了我国建筑管理模式的改革。六)、政府。波特认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去创造一个支持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环境。比如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行业产品或服务规格标准, 影响客户需求状态。 政府本身也常常是本国市 场的主要客户之一。 这些角色可能是产业发展助力,也可能是障碍。另外,政府应在开发高 级要素和专业要素方面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中国建筑业受政府影响较多。 我国现行建筑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既脱离了建设项目客观 规律, 又不利于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培育; 还有国内地方保护主义

15、、 行业垄断的现象仍相当普 遍,真正的 “公平、公正、公开 ”的竞争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另外,我国国内市场保护过于 严重, 与国外市场隔离, 国内承包商很难感受到国外承包商竞争压力,长此以往也会影响我国建筑业竞争力。三、启示与借鉴从第二部分的分析看, 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目前还不明显, 国际市场竞争力比较 低。当然, 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悲观。波特认为, 钻石体系虽然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 优势, 但它并非在一开始就以完整的面貌出现, 竞争型产业的诞生与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发展中国家, 产业的最初发展往往是靠初级要素以及特殊而强烈的本地需求。 凭借有利于生 产率增长的政策, 通过持续地改进

16、和创新,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就可以不断得到提升。通过钻石模型分析 ,在如何提升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优势方面我们可得到如下启示与借鉴。一)、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优势最终来自中国本土建筑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具有世界领 先竞争力水平的中国本土建筑业, 我们将无法在海外市场取得持续成功。 中国建筑产业走向 海外的根基在于国内市场。二)、一家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不全部是由公司内部要素决定,在很多方面来源于公司所在的国家、地域和产业群。因此,公司应以此作为行动指南,和政府积极互动、共同创造合 适的投入要素、信息和基础设施等,打造产业竞争力。三)、在要素条件方面,要加快高级要素和专业要素培养。从政府到企业层面都制

17、定长 期的适应国际市场的人才培训计划。 另外应加快我国建筑技术和规范体系推广工作, 让它们 尽快与欧洲规范或者美国规范接轨。四)、中国政府兼具政府管理和提供客户需求的双重角色,是提升中国建筑业竞争优势 关键所在。 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实施制度创新。 尤其是创新产业需求模 式( 组织模式 ),要与国际接轨。五)、利用好 “机遇 ”。目前正在实施的城镇化建设计划以及新疆等西部开发等都将为建 筑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些产业活动带来的不应仅仅是 GDP 的增加,也不应仅仅最终产 品的形成, 还应追求一个更节约和更集约化的过程。 这些都是我国建筑业实施产业升级、 提 高产业竞争力的时机。六)、加快推动建筑承包行业的相关产业走出去,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一方面要推 动建材,机电设备和承包商等下游产业走出去,另一方面要推动设计, 咨询,银行和投资等 上游产业走出去。后者对于建筑业国际化的发展更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