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之阅读理解答案卷.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97749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之阅读理解答案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荐)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之阅读理解答案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荐)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之阅读理解答案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荐)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之阅读理解答案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荐)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之阅读理解答案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之阅读理解答案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之阅读理解答案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阅读理解答案卷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阚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一、解释加点词语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喜欢、爱好)(用船)( 进入) 2、计之日(盘算,谋划)3、蔽林间窥之( 中间 )( 偷看 ) 4、虎见之 ( 看见 )5、尽其肉,乃去( 吃完 )( 离开 ) 6、驴不胜怒( 经得住,能承

2、担)7、觉无异能者( 奇特的,特别的 ) 8、益狎( 更加 )9、益习其声( 渐渐的 )( 熟悉 ) 10、虎大骇,远遁( 遥远 )11、莫相知( 知道 ) 12、以为且噬己也( 咬 )二、句子翻译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老虎看见它,觉得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做神物,便隐藏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它。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可是老虎又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老虎渐渐地听惯了驴的叫声,又走近了一些,出现

3、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它。 5、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老虎于是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6、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虎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三、阅读理解1、本文选自 柳河东集 。作者是 唐 朝的 柳宗元 ,我们还学过他所写的山水游记 小石潭记 一文。黔,地名,包括现湖南、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2、从第二段可以看出,老虎对驴的认识和态度是有个过程的。驴给老虎的第一个印象是 庞然大物 ,以为神;第二个印象是 叫声可怕 ,因而“ 大骇 ”、“ 2 / 12远遁 ”、“ 甚恐 ”,说明老虎对驴的害

4、怕程度加深了;第三个印象是 无异能 ,一个“ 觉 ”字,说明老虎对驴的认识已开始由表及里了,一个“ 习 ”字,说明老虎对驴已由害怕变为适应了。驴的“ 蹄 ”,暴露了它的致命弱点,因而使老虎知其“ 技止此耳 ”。3、文中说“技止此耳”。黔之驴的“技”具体表现在 叫声响亮;生气了用脚踢 (用自己的话回答)4、作者通过描述 虚有其表的驴子最终被老虎所食 的故事,旨在 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5、此文用一成语概括为: 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6、本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将老虎 惧 驴、 识 驴、 戏 驴、 吃 驴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通过细节,把老虎从 畏惧 、 好奇 、

5、 恐惧 、 怀疑 到 大喜 的心理和动作刻画出了一只 生性大胆而颇有心计 的老虎形象。衬托出了驴的 麻木不仁、愚不可及 。7、本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貌似强大的敌人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够战胜它。 8、从上文描写老虎的心理、动作的语句中,选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说明理由。句子: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理由: 写老虎先“蔽”后“窥”,把它既惊怕又欲摸清底细的思想活动写得活灵活现。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

6、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解释加点词语1、一屠晚归( 返回,归来 ) 2、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完,没有了 )( 只 )3、一狼得骨止( 得到 )( 停止 ) 4、一狼仍从( 跟从 ) 5、并驱如故( 一起 )( 原来 ) 6、屠大窘( 困窘急迫 ) 7、顾野有麦场( 看见 ) 8、缀行甚远( 紧跟 )(

7、 遥远 )9、弛担持刀( 卸下 )( 拿 ) 10、止增笑耳( 只 )11、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 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 )12、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对着 ) 13、身已半入( 进入 )14、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 )( 睡觉 ) 15、方欲行( 正 )( 行走 )16、意暇甚( 神情 ) 1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 )( 钻洞 )18、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19、又数刀毙之( 杀死 )20、狼亦黠矣( 狡猾 )二、句子翻译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夫在半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扔完了,然而两只狼仍像原来那样一起追

8、赶屠夫。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夫于是跑过去倚靠在它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4、屠惧,投以骨。 屠夫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它们。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他的前面。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另一只狼正在那中间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他的背后。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过了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8、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直劈狼头,又连砍几刀把它杀死了。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夫这才醒悟前一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骗敌人。 10、禽兽

9、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能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三、阅读理解1、本文选自 聊斋志异 ,是一部短篇文言小说,作者是 清 朝的著名文学家 蒲松龄 。“聊斋”是 他书屋的名称 ,“志”是 记述 的意思,“异”指 奇异的故事。 2、屠户”投以骨”这样做的目的是 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文中划线句子通过 神态 描写,表现了狼 阴险、狡诈 的特点。3、本文写了屠夫从 遇狼 、 惧狼 、 御狼 到 毙狼 的经过,生动揭示了狼 贪婪、凶狠、阴险、狡诈 的本质,细致刻画屠夫由 惧狼 到 奋起杀狼 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 机智 和 勇敢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

10、如故”揭示出狼的本性是 贪得无厌 (成语)5、描写狼贪婪的句子有: 一狼仍从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两狼之并驱如故 描写狼狡黠的句子有: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面对像狼一样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7、你对揭示故事主旨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是: 这句话直接写狼,间接写人,充满对狼的蔑视和讽刺,对人的热情赞颂。它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并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黠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jiaojiao聱聱,声

11、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声,岂其鬼耶?”覆而也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一、解释加点词语1、拊床而止之( 拍 )( 制止 )2、既止复作( 停止 )( 发出 )3、使童子烛之( 命令 )( 用烛火照 ) 是方啮也( 方才,刚刚 )( 咬 )4、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被 )( 能

12、够 )( 离开 )5、举烛而索( 举起 )6、而遽死耶( 立即,就 )7、向为何声( 刚才 )( 是 )8、吾闻有生( 生命 )9、堕此虫之计中( 计谋 )卒见使于一鼠( 最终 )( 被 )( 役使 )10、扰龙伐蛟( 驯服 )( 刺杀 )11、以声致人( 招引 )12、以形求脱也( 样子 )( 谋求 )13、役万物而君之( 统治 )14、橐坚而不可穴也( 咬洞 )15、堕地乃走( 逃跑 )二、句子翻译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苏子拍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停止以后不久它又发出了咬东西的声音。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这只老鼠被关在袋中不能逃出去了。 3、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

13、鼠。 他打开袋子看老鼠,里面静悄悄的,似乎什么东西也没有。他举起蜡烛寻找,发现袋中有只死老鼠。 4、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这老鼠刚才还在咬袋子,可是怎么立即死了呢? 5、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老鼠被关在袋子里的时候,袋子坚牢不可能咬出个洞来。 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所以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来;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谋求逃脱。 三、阅读理解1、本文的作者是 北宋 朝的 文学 家、 书画 家 苏轼 。号 东坡居士 ,与父 苏洵 、弟 苏辙 合称“ 三苏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的“得”解释为 能够 ;课文 黄生借书说 的“ 吾

14、不得而见之矣 ”一句中“得”也作此解释。3、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童子惊”和“苏子叹”的原因。童子惊: 刚才还听到老鼠咬袋子声,打开却是只死老鼠,因不明声音来源而惊 苏子叹: 感慨于老鼠的狡猾 4、鼠之黠具体表现在: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5、作者选取一桩生活小事,写了 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狡猾脱逃 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 疏忽大意 ,告诉我们 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6、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抒情短文。首段叙鼠之黠,次

15、段叹人之无能,末段引发自惭之论。B文中写鼠假死骗人、乘机逃脱,童子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简捷逼真,有声有色,幽默风趣。C故事的曲折性与深刻性在于“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所形成的一种反讽和自省效果。D 这篇小赋即事明理,因物见意,人物、情节、对话与理性思维相融合,行文新颖别致,引人入胜。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束氏蓄猫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

16、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一、解释加点词语1、举世之物( 全 )2、唯好畜狸狌( 蓄养 )狸狌生子若孙( 及,与 )3、4、束氏日市肉啖之( 每天 )( 买 )( 喂 )5、以啖肉故( 因为 )( 原因,缘故 )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完 )6、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借)(离开)7、南郭有士病鼠(以为患 )8、鼠度其无他技( 估计 )( 本领,技能 )二、翻译句子 1、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束氏蓄养狸狌达一百多只,家里前后左右

17、的老鼠被它们抓得将要没有了。 2、束氏日市肉啖之。 束氏每天买肉给它们吃。 3、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 只是饥饿了就高声吼叫,叫后就能得到肉这食物。 4、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他急急忙忙从束氏那借狸狌而离开带回家。 5、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时间一长,老鼠估计狸狌没有什么别的本领。 三、阅读理解1、本文选自 宋文宪公全集 。作者是 明 代著名学者 宋濂 。2、文中表现狸牲原来捕鼠能力极强的语是 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表现狸牲害怕鼠的语句有有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说明产生这一变化原因的语句是 竟不知世之有鼠 (均用原文回答)3、狸牲视鼠“为异物”的原因是:(1) 因为狸牲长期依赖束氏买肉喂养它们,不知世上有老鼠。 (2) 因为老鼠的外貌和怪异的叫声。 4、狸牲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猫长期依赖束氏买肉喂养它们,不去捕鼠,甚至不知鼠为何物。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可分别从束氏或狸牲的角度) 主人:不要溺爱,要注意爱的方式和尺度。猫:不要贪图享受,养尊处优,要自立自强。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