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98534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学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载体, 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实践,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 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中学科学课程在中学课 程体系构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科学教育往往被 学校和教师当做所谓的“副课”对待,严重削弱了科学教育 的重要性。近日,笔者观摩了几节科学教育课,发现教师的 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 下。一、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素质培养中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科 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

2、生独立思考、勤于动手、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然 而,在我们所看到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几乎每位教师都要再 三强调“知识点”,把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多少知识作 为教育的重点。这显然不符合科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当然, 这并不是说学习科学知识就不重要,科学教育同样要传授给 学生必要的科学知识,但这些知识只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 途径与载体,也即“科学知识”的传授是科学教育的手段,“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是科学教育的目的。对策:科学兴趣是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 舞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 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

3、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 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原动力( 我们应该坚持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 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 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具备科学 素质的一代新人。二、重活动结果,轻活动过程中学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 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感受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然而,在指导学 生科学活动时,不少教师都有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急于把 答案告诉学生,但这个答案却不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得到 的结果。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

4、的过程,告诉学生答案,学生只学会了一种方法,并且失去 了动脑筋的机会;告诉学生答案,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观察、 操作、思考、探索的权利。所以,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去积累经验,获得体验。对策: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 设、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方案、分析综合整理、表达交流等。 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在 提出问题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弓I导学 生观察并思考。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阶段,学生提出假设 和实验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 录下来,并将自己的观点在探究中交流讨论,反复探究,验 证假设的正确性。虽

5、然不是每一个方案、每一次实验都能见 效,但只要学生动手动脑,就一定会从中得到教益。在学生 探究出现困难和失败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更改假 设,重新实验。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观察的 现象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概述。三、重预设效果,轻生成因素中学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观摩活动,教师往往比较重视 活动环节的安排和活动的整体效果,总是预先想好答案,希 望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保持一致,一旦一致就赶快 肯定,不一致总是置之不理或反对。似乎教师的任务就是想 方设法牵着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帮助学生获得唯一 的正确答案。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完成了教育任务,活动 才获得了圆满成功

6、。也正是由于教师过分关注预设效果,使 教师常常忽略了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的很有价值的生成信 息。课堂上教师应该能很好地抓住契机,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以及科学知识几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得到充分体 现。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辩论,不仅能 够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善于发表各自见解的能力,更重要 的是培养学生科学对待生命体的情感与价值观。对策:课堂上遇到类似的“非预设现象”,我们怎么判断其是否能成为有益的教育资源呢?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引 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或探究欲望;第二,判断其是否与本来的 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第三,分析它可能产生的教育意义、价 值是否与原来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或者说是否能产

7、生更大的 教育意义或价值。如果它比原教学活动内容所能产生的教育 意义和价值更大,那么我们应该及时做出判断,适时利用好 这一“难得”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从活动过程中洞察出 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遇到的难题,善于捕捉、挖掘活动中 新的火花,并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兴趣允许暂时偏 离预期目标,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我想这种教育更有利 于学生的发展。四、重教材教参,轻生活实际科学教育资源与科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科学教 育实施的水平以及科学课程目标的落实与达成程度,一方面 依赖于科学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的水平。由于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 科学课的课堂教

8、学,而课堂教学也还主要是围绕科学教科书 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因此,在科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往 往喜欢实行“拿来主义”,喜欢照办照抄现成的教材、教参, 而不看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很少去挖掘身边的 教育资源。结果,教师费了很大劲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大, 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凡是学生能见到、可触摸、 可理解的东西,只要没有危险性,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实践 的内容。我们应该把学生带出去,直接到自然界去观察、探 索、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种图片、材料, 让学生只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操作、讨论。教师要善于利用 身边可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 体验和领悟到

9、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 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才能对周围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持有永 久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策:科学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充足的课程资源的支持。 我们首先要挖掘校内课程资源,特别要加强科学专用教室的 环境建设,包括实验仪器、学校图书馆、校园网及其他教学 设施。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 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积极开发教学素材,如教学材料、 实验方案、教学论文、课件、图片、学生优秀作业和小论文 等,使之形成资源库,在一定条件下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此 外,教师还要敢于走出课堂, 建立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河流、 农场、田地、各种动植物,社区活动中心、街道、开发区、 工厂等,为学生今后真正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提 供接触社会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交 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总之,中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中学科学教师承担的是综合教学任务,除了必要的教育科学 知识,更需要具有广博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理等 科学领域的知识。科学教师还要特别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方 法,合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