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常用中成药.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04084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泻常用中成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腹泻常用中成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腹泻常用中成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腹泻常用中成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泻常用中成药.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腹泻常用中成药腹泻常用中成药1、参苓白术丸主要成分为人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陈皮。功能补气 健脾, 调中止泻。 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 脘腹胀满, 大便溏泻,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疲倦等症。2、人参健脾丸主要成分为人参、白术(麸炒) 、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 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功能健脾益气, 和胃止泻。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 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上海曙光医院东院 中医科程勇3、六君子丸主要成分为党参、茯苓、白术(麸炒) 、甘草(蜜炙)、半夏(制)、陈皮、生

2、姜、大枣。功能健脾止 泻。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便溏。4、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为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功能温中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 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 手足不温等病症。5、补脾益肠丸主要成份为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延胡索、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 木香、补骨脂、赤石脂。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 泻,止痛止血,生肌消肿。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中气 虚陷之腹泻腹痛、腹胀、肠鸣;气血不和之粘液血便;或脾 阳不足,冷积便秘等。6、四神丸主要成分为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功能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 泻,不思饮食,或腹痛,腰酸,肢

3、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 脉沉迟无力。7、枫蓼肠胃康片 主要成分为牛耳枫、辣蓼。功能理气健 胃,除湿化滞。主治脾运不健,气滞湿困而导致的急性胃肠 炎及其所引起的腹胀、腹痛和腹泻等消化不良症。8、葛根芩连微丸 主要成分为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功能解肌,清热,止泻,止痢。主治泄泻痢疾、身热烦渴、 下痢臭秽;菌痢肠炎。9、香连丸主主要成分为黄连、木香。功能清化湿热,行气止痛。主治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10、加味香连丸主要成分为木香、黄连、黄芩、黄柏、白芍、当归、厚朴、枳壳、槟榔、延胡索、吴茱萸、甘草。 功能祛湿清热,化滞止痢。主治湿热凝结引起的红白痢疾, 腹痛下坠。11、固本益肠片主要成分

4、为党参、白术、炮姜、山药、黄芪、补骨脂、当归、白芍、延胡索、木香、地榆、赤石脂、 儿茶、甘草。健脾温肾,涩肠止泻。主治脾虚或脾肾阳虚所 致久泄久痢,适用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等。12、藿香正气丸主要成分为 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 大枣。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扶正祛邪。主治感冒、呕 吐、泄泻、霍乱、湿阻等病。 怎样合理使用治疗腹泻的中成药 ? 引起腹泻的原因比较多,有虚寒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 泻、脾肾虚寒泻,治疗时应辨病服药,不要盲目用药,如果 自己判断不准,就应去看医生。常用的中成药有:(1) 治疗虚寒泻的中成药:

5、附子理中丸 非、暖脐膏。 虚寒泻 的表现为,大便腥稀,肚子隐隐作痛,还可听到咕噜、咕噜 的响声,有的人还有呕吐、头晕,不想吃饭,胸闷,喜食热 饮。舌苔白腻。可内服附子理中丸或用暖脐膏 处 外敷肚脐。(2) 治疗湿热泻的中成药:加味香莲丸,胃肠宁冲剂。湿热泻 的表现为,大便腥臭,肛门灼热有里急后重感,身热口渴伴 腹痛,舌红苔黄腻。(3) 治疗伤食泻的中成药:木香槟榔丸 处、加味保和丸 非 伤食泻多因暴饮暴食引起,表现为粘便恶臭,腹痛呕吐,泻 后疼痛减轻,嗳气不食,舌苔垢浊。(4) 治疗脾虚腹泻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非、补中益气丸 非。脾虚腹泻的症状为,大便清稀,腹泻时好时坏,浑身没劲,面色萎黄,

6、食欲不振,舌淡苔滑(5) 治疗脾肾虚寒泻的中成药:四神丸非 。脾肾虚寒泻的表现为:早晨天刚亮就感到腹痛难忍,急想大便,泻后则安, 故叫鸡鸣或五更泻,并感到肚子发凉,发胀,食欲不好,面 色发黄,腰酸,舌淡苔白。服四神丸可以温补脾肾,固肠止 泻。注意事项:在应用中成药治疗腹泻时,应注意辨证施治,如 果自己不能辨证时,应先向医生咨询,然后再选用相应的中 成药治疗,这样才能提高疗效。否则会加重病情,如治疗湿 热泻的 "加味香莲丸 ",用于治疗虚寒泻时,就等于雪上加霜 使病情加重。因此用中草药或中成药治病时,辨证施治最重 要。婴儿腹泻常用的中成药是哪些? 治婴幼儿腹泻 白 扁豆100

7、g ,葛根20g、车前草15g,煎煮20分钟,熏洗浸泡 孩子双脚30分钟,药液温度保持在 30 C左右,冷则加热。 每日 1 次,每剂药可连用 2 天。或用白胡椒、透骨草各 6g, 艾叶9g,煎汤浸洗孩子双脚,每日3次,每剂药可连用2 0c四神丸同名方约有 18 首,现选内科摘要卷下方。组成:补骨 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上为末,用水一碗,煮生姜 四两,红枣五十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四神丸方剂是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 合而成。二神丸能补脾肾, 涩肠止泻; 五味子散可温中涩肠。 今合二为一,温补固涩之之功益家,固有“四神”之名。现 常用

8、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的久泻、五更泄泻、 腹痛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四神丸(袪寒之剂)组成 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肉豆蔻(煨) 200g 补骨脂(盐炒) 400g 五味子(醋制) 200g 吴茱萸(制) 100g 大枣(去核) 200g 配方处方 肉豆蔻(煨) 200g 补骨脂(盐炒) 400g 五味子(醋制)200g吴茱萸(制)100g大枣(去核)200g性状 本品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咸而带 酸、辛。炮制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功效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病机 肾阳虚衰,

9、火不暖土,脾肾虚寒,肠道不固。 辩证要点 五更泻,不思饮食,腹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功能主治 温暖,涩止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不思饮 食,或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 力。用法用量 上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69克),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现代运用 本方主要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 结核之久泻或五更泄泻属于脾肾虚寒,尤以肾阳虚为著者。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之物。湿热泄泻,腹痛者禁用。 功用 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 症见肠鸣腹胀、 五更溏泻、 食少不化、 久泻不止、 面黄

10、肢冷。 主治 治肾泻脾泻。方义( 1)补骨脂: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 2)肉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咸能补 肾,酸能涩精。( 3 )吴茱: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引厥阴气分而补火。( 4)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 5)盖久泻皆由于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 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 方论 本方是普济本事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二方组合 而成。方中补骨脂温肾暖脾为君;吴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 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为臣,二者相配,脾肾兼治,使命门火 足则脾阳得以健运,温阳涩肠之力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敛固 涩,合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

11、共为佐使。实验研究 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 1981 (9):31,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 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 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硷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 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 a受体而起作用。歌诀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除油五味具。 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泄最相宜。变化方(1)五味子散:单用五味子、吴茱萸。治同。( 2)二神丸:单用破故纸、肉豆蔻。治同。(3)四神丸: 除五味子、 吴茱萸、 加茴香、 木香, 姜枣煮丸。 治同。煎服法:姜煮枣丸。药理作用1.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四神丸及其拆方

12、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 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硷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 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 a受体而起作用。2.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药物性腹泻小鼠腹泻次数的影响采 用小鼠止泻试验和炭末推进法 .结果四神丸能降低大黄、 蓖麻 油引起的腹泻小鼠的腹泻次数 ,并能抑制正常小鼠和拮抗溴 吡斯的明小鼠的炭末推进率 .结论显示四神丸具有良好的涩 肠止泻作用 ,其可能是通过抗胆碱作用和直接作用于胃肠道 平滑肌而起作用 .来源 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多由命门火衰,火 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素问金匮真言论说:“

13、鸡鸣至 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 也,故人亦应之。 ”五更正是阴气 极盛,阳气萌发之际,命门火衰者应于此时,因阴寒内盛, 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令五更泄 泻。正如医方集解所云: “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 责脾胃”;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腰酸肢冷。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邙阳 气者,:精则养神” ,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 致神疲乏力。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方中重用补骨脂辛 苦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 本草纲目谓其“治肾 泄”,故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与补骨脂相伍,既 可增温肾暖脾之力,又能涩肠止泻。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

14、 寒;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君、臣药温涩止 泻之力,为佐药。用法中姜、枣同煮,枣肉为丸,意在温补 脾胃,鼓舞运化。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方名 “四神”,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说: “四种之药,治肾 泄有神功也。”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 成。二神丸(肉豆蔻、 补骨脂) 主治“脾肾虚弱, 全不进食”; 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专治“肾泄” 。两方相合,则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之功益佳。原方肉豆蔻、补骨脂、五味 子、吴茱萸均未标剂量,后世方书多参照证治准绳卷 6 之四神丸而补。医方集解记载本方服法宜在“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 水送下”,颇为有理,正如汪昂所云: “若平旦服之,至夜药 力已尽,不能敌一夜之阴寒故也。 ”故应嘱患者于临睡时服 药,更为奏效。本方与真人养脏汤同为固涩止泻之剂,但所治不尽相 同。本方重用补骨脂为君药,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 主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的肾泄;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 壳为君药,以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主治泻痢日久、脾 肾虚寒而以脾虚为主的大便失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