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1222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作者: 日期: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人们认识过程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无限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更加深刻和完善。我们从整个无限过程中提取一个周期来分析,每一个周期都分为两 个大的阶段,号称“两大飞跃”,第一大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 大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两次飞跃组成一个具体认识过程。人类的认 识就是这样,无数飞跃组成起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由低 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它是人们通过感觉

2、器官 (眼、耳、鼻、舌、身)直接接 触外界事物,形成对事物外部、表面和直观的认识。这是认识的开始,为人类的思维 提供了原始的、基本的、第一手的材料。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表现了人的认识是从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从低 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势。就整个认识过程的发展来说,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片面、 表面现象的认识,但是不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它是在感性认 识的基础之上,借助于人类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已有的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 整理、概括、改造的结果。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

3、形式。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的反映。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借助于概念进 行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推理。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之上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肯定和否定的反映形式。任何一个 判断,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 推理是由一系列判断组成的。它是根据 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从已知推出未知,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 的思维形式。推理这种思维形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人类思维的创造性。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它们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 有根本的区别。其主要表现是:一个是依靠感觉器官反映客观事物,一个是依靠大脑 的抽象思维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一个

4、是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一个是通过间接的形式反 映事物;一个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一个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我们对于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我们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由 于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现象才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形成理性认识首先要有对事物的感 性认识。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大量的和丰富的感性材料,再 用头脑进行抽象思维和加工整理,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可见,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 认识为基础,依赖于感性认识。我们的感性认识越丰富 ,对事物现象了解得越全面, 就越有可能迅速找出事物的本质,越有可能使我们的理性认识符合

5、实际。因此,感性认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视或不承认感性认识, 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迷信书本知识,把书本上的正确道理变成僵化的教条, 就会导致教条主义。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成为理性认识。为什么感性认识一定要上 升为理性认识呢?因为感性认识所把握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认识的任务却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以便指导实践。如果人们的认识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那么人们在实践中就会寸步难行。因此,为了掌握事物的本质,更深刻地把握事物,必须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 识。巴甫洛夫对年轻人说:“你们不要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设法洞悉事实发

6、生的奥 秘,要坚韧不拔地去寻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这也说明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最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认识过程中的两种形式,二者是互相渗透的。在实际 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单纯的感性认识,也没有单纯的理性认识,它们总是互相交错, 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间有理性。当一个人看到别人的衣服时说:“这人穿的 衣服是军绿色的。”在这个简单的感觉里面,就已经表现出了理性的因素。这个人的 视觉在反映这件衣服的颜色时,已经把它跟一般的绿色作了比较,并发现了差别,又 跟军装的绿色作了比较,并发现其中相似之处。这个感觉里就包含了个别和一般、同 一和差别;在感觉的过程中运用了比较;

7、在表达感觉时,又使用了“人”、“衣服”、“军绿”这样一些概念。可见,人离开概念根本无法形成感性认识,也无法表达感性 认识。另一方面,理性中也有感性。任何最抽象的思想,究其根源都来自于感性认 识;同时,任何思想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文字符号或者具有一定音响的语言来传递和 表达。纯粹的理性和纯粹的感性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4、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首先就要积累大量的、全面的感性材料。不仅 要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不仅要有成功的,还要有失败的等等;并且,这些材料应该 是合乎实际的,而不是错觉;是丰富和系统的,而不是零星不全的,否则会导致理性认识的错误总之,对事物的感性

8、认识必须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来。 我 们不要根据自己一星半点的感性认识就忙着下结论、也不能把感性认识想当然地随 意夸大。客观事物原来是什么样子,认识就应该是什么样子,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 卯是卯,不能外加事物本来所没有的东西,否则就要闹出“皇帝吐白兔”这样的笑话。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 要使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要充分地发挥大脑的作用,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所谓“去粗取精”,就是舍弃那些次要 的、无关紧要的东西,抓住那些主要的、与事物本质有关的材料, 以防“抓住芝麻丢 了西瓜”;所谓

9、“去伪存真”,就是识别并剔除那些虚假的、不足为据的东西,抓住 那些真实可靠的、可作根据的材料,以防“鱼目混珠”,为假象所蒙蔽;所谓“由此及 彼”,就是不要孤立地、片面的研究事物,要努力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它们连贯 起来加以思索,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偏概全;所谓“由表及里”,就是不 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发现其内部的本 质和规律性,以免浮光掠影,只获得鱼虾而不得蛟龙。怎样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由此及彼、又表及里呢?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历史和逻辑的方法,都是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使之深化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此外,还有比较、分类

10、、统计等取得科学认识和发展科学认识的必要方法。5、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 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 理性因素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理性是指认识运动过程中的感性反映形式和 理性反映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形式;狭义的理性因素仅指概 念判断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形式。非理性因素是人的内在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一种复杂的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哲学非理性概念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 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等意识形式,还包括人的认知结构中的直觉、 灵感等

11、思维形式。人类认识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一对客观存在的东西。在人事过程中,非 理性因素既有相对独立的一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又始终受理性因素 的指导和制约。如人的情感不加控制,凭感情用事,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但是如果人的情感经常处于压抑状态,又不会有真正的理性精神。(二八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某一事物认识 形成过程中的一半。这个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拿到变革这一事物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受 检验,指导实践。这后一个过程就是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

12、为重要。为什么呢?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任何别的认识论的重要标 志之一。理性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因此理论形成以后,还必须回到 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它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按照人的要求改变客观 物质世界的原有面貌。否则,再好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实践,也就永远 不会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种理论再好也没有什么用处。达到检验认识的目的。理论不能检验自身,它只能在第二次飞跃中,也就是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一般说来,一个理论、思想、方案、计划原封不动地得到实现 , 是极其罕见的,它总要受到实践的纠正。科学上一个严肃的假说,尽管可能有百分 之九

13、十九,甚至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理由说它是正确的,但是在没有得到实践证实 之前,仍然只是一种假说和可能。只有被证实了 ,才能成为可靠的科学结论。自然科 学上的许多原理和定律,都经历了一个由科学假说到科学结论的发展过程,如元素周 期律、太阳中心说、天体演化论、原子模型、生命的物质结构等等,甚至像马克思主 义唯物史观这样的科学原理,也经历了科学假说的阶段。只有被实践证实了的理性 认识才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理性认识必须向实践飞跃。从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的条件第一,将要物化的理论是正确的;第二,使理论为实践主体所掌握;第三,贯彻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四,在大规模实践之前进行实验探索。将

14、要物化的理论是正确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求 将要物化的理论是正确的,所谓物化就是把理论变成客观现实,或者是客观的产品, 或者是客观过程,或者是客观运动。理论必须要保证正确 ,这是必要前提,否则即使 付诸实践也不会达到预期目的。要使理论为实践主体所掌握,特别是大规模的群众实践活动,一定要通过广泛的 宣传统一群众思想,切莫把理论只停留在精英层的头脑中或口头上。 戊戌变法失败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践的结果是一个现实的客观的结果,它是共性与 个性的统一。理论是共性的东西,实际是个性的东西,这有把这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预

15、期目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讲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讲过,这里一带 而过。大规模的实践要先经过实验的探索,探索方向,积累经验,减少风险,节省成 本,提高成功率和效率。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不经过实验的探索,贸然地把理性认识 付诸到大规模的实践中,如果这个理论是错误的,将遭到严重的损失。(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并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从而证实了认识的正确性,那么总可以说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完成了吧 !不错, 这时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某一具体认识过程可以说是完成了,然而还不能说对于这 一事物就认识完了,更不能说整个认识可以到此结束了。为什么呢?我

16、们知道,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它的特性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对它的认识也就可 以无限地进行下去。我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只能根据实践提出的具体任务对它的某些 方面进行认识,任何时候也不能宣布对它的认识已经完毕。 就整个世界来说,它在时 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涯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无限的运动之中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也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低到高无限发展的过程。既然客观世 界的变化发展是无穷的,人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的总过程就是这样。而实践和认 识的每一次循环,都比上一次进到了一个更高一级的阶段。为什么人类

17、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呢?认识反复性产生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认识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客观上 看,物质手段,事物发展是否提出了问题等等都会使认识呈现出反复性。主观条件的限制包括肉体、精神状态;能力、努力程度等等。无限性产生的原因:从时间上看,客观世界从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的推移是无 限的,从空间上看,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限的,物质的结构层次是无限的,所以 作为反映世界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三)认识和实践的统一(P85页)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客观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实践,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