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21386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道法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五班级道德与法治(上) 学校名称:学校 设计老师: 课程名称:学校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适用班级:五班级 教学课时:35课时 日期:2021年9月 【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五班级上册教材,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其次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仆人;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绚烂文化。四个单元的主题教有依次分别是基本文明素养教有、规章和民主法治训练、国家主权和国情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训练。全册内容体现了由远及近的生活领域,即从世界国家社区(家乡)学校家庭个人

2、。整册教材围绕.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了七大主题训练: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养训练、规章意识和民主法治训练、爱国爱党训练和革命传统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训练、爱自然(生态伦理)训练、国家领土和主权训练(国情训练)、开放的国际视野训练。每篇课文由正文、活动园、相关链接和阅读角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各部分的功能。正文的功能主要是:引入学近平情境、活动的导入、活动之间的连接、过渡与转換、客观学问或事实的描述、思想观点的陈述。活动园的类型多样,活动范围包括课堂、家庭和社区;活动主体可以是个人、小组或班级;活动形式可以是动手参加活动或反思沟通活动。 二、同学基本状况分析 我班本学期共有同学54人,大多数都是

3、本地生。其中男同学24人,女同学19人。孩子经过一年的学近平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章,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近平惯和学近平.惯,多数同学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规定,能主动学近平,能平安健康地学.生活。还有少数同学比较顽皮,自我掌握力量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仿照.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依据同学的现有状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全部孩子努力学近平。 【课程内容】 本册共划分了四个单元。主要内容是: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我们是班级的仆人、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骄人祖先绚烂文化。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间题”,虽然探究的“课余生活”“沟通沟通”

4、“拒绝烟酒与毒品”等话题注重,以这些问题为素材引导同学遇到类似的问题,学会自主选择,学会主动沟通,学会拒绝,价值导向清晰明确。 其次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仆人”,作为以班级为话题关心同学在参加班级事务中体会民办法识、遵守程序、担当责任。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如“我们神圣的国土”“中华民族一家亲”“好山好水好风光”“相互敬重守望相助”等等,将国家领土主权训练、民族训练的价值导向融入其中。 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绚烂文化”以文字、科技和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引导同学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具体课时支配: 【课程目标】 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问

5、、阅历的増多,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支配课余生活,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能真诚坦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冲突,促进和谐,远离烟酒,拒绝毒品,提高防范意识。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情愿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能够面对学.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喜悦。 4.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观赏、宽容和敬重他人。 5.了解述恋网络和电子嬉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6.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主动、健康的生活。 7.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关心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公平相处。知道同学之

6、间要相互敬重,友好交往。 8.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怀集体,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 自己担当的任务负责。 9.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章,并感受集体生活中规章的作用,初步形成规章意识,遵守活动规章和学校纪律。 10.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公平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1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是我国不行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行侵害。 1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制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近平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敬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1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

7、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4.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宽阔、有关很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15.知道我国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把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遺产。 16.观看一些反映我国历史上重大创造或重要文化遗产的影视片;或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报告会。或讲解并描述体现我国劳动人民聪慧才智和创造制造的故事。【课程实施】 由于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纳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同学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留意引导同学进行探究性学近平,给同学供应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同学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生

8、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纳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老师的引领,开展同学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老师格外要鼓舞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当推动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老师 的反馈信息是否准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动,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同学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老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同学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同学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近平、把握有关科学学问

9、、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同学的主体性和制造性,敬重和凸显同学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加、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加”,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同学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加”,是指同学的参加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连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加;“全身心”,是指同学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受,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同学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

10、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行变更性。要求同学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把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班级道德与法治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同学去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与自我(即进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班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不是不行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老师制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同学本人的资源,供应了范例和空间。老师要想借助教材胜利地引领教学,就要

11、从传统的传校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用法中的決氟者和创者。老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联系同学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 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课程评价】 从老师个体的角度讲,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同学的学.,因此,老师应当把握的主要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同学学近平过程和同学学近平效果的评价技能;二是对教学任务完成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技能。 关于评价目标 1.把单元主题与儿童的共性特点结合起来 本课程采纳的基本学近平形式十单元主题学.。老师在评价儿童学近平的时候,既要关注全部儿童都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又要关注不同儿童对该主题的独特表现和各自不同的优势

12、。 2.既关注目标及内容的整体性,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本课程“情感与看法”“行为与.惯”“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确定一个主题学近平的评价目标时,既要关注目标的整体性,又要避开平均主义,要依据主题的性质和特点突出重点目标。如在.调查类活动中,可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有所侧重;在节日庆典类活动中,可在“情感与看法”方面有所側重。 3.把预设目标和活动的生成性结合起来 在活动评价时,既要关注活动的既定目标,又不拘泥于此,仅仅依据预设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活动的胜利与否。本课程的评价应充分重视活动的生成性和儿童的实际表现,把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 关于评价方式和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以重视儿童在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內容方面的共性化表现。 采纳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看、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评价的实施和留意点: 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为评价依据,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让同学从消极的被评价对象变为评价的主动参加者,使他们在展现自己学.成果的过程中,在自评和互评中感受到成长的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