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来自地球的力.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3639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来自地球的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来自地球的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来自地球的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来自地球的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来自地球的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来自地球的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来自地球的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4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50g钩码4个、铁架台一个、重锤线、水平仪、直尺、钢笔【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能利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 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 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会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

2、析概括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1 / 6【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什么是重力教师找几位同学分别进行踢毽子、托球、倒水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看几个录像片段(课件2:树叶飘落、高山流水、羽毛球运动、下雨。) 教师:你还看到过

3、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能够使物体下落的力。创设情景,设疑激趣,由自然现象引出重力概念,使学生感觉自然,易于接受。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师: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课件1)重力概念了解什么是重力。二、重力的大小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师: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大家看(课件3:苹果下落)下落的苹果受什么力呢?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思考回答:受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温故知新。教师:咱们前面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大家还记得吗?回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4、点。教师:那么,重力有大小吗?在生活中,你是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通过生活体验,认识到重力是有大小的。学会科学的进行猜想。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件4: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放置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教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苹果)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答:大小、颜色等等。教师:我们就着两个苹果的问题走进物理加油(课件5)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此外还有克(g)吨(t)等单位。 1kg=1000g 1t

5、=1000kg可以理解大苹果质量大。教师:哪个苹果受到的重力更大一些呢?你认为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呢?有什么样的关系?猜想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2、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教师:那我们要如何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答:做实验。教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如何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课件4: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明确如何测量重力。教师:同学们看桌上为大家准备了哪些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50g钩码四个,白纸一张。利用这些器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数据记录表格,开始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设计表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讨论交流,得出结论。3、归纳

6、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找多组同学出示数据记录(实物投影)小组内选出代表上台投影数据并讲解过程及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教师(课件5)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在物理学中,我们用G表示重力,用m表示质量,用g表示9.8N/Kg,请同学们根据探究的结论用公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思考、回答:G=mg或G/m=g.教师:同学们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讨论回答;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9.8N/Kg.教师(课件6)出示例题: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质量是173Kg,它的重力是多少N?学生练习。教师实物投影并纠正错误。三、重力的方向教师:我

7、们知道了重力的大小,那重力的方向又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认为?由物体的下落可以看出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由直观印象到实验论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教师引导学生实验:(1)物体自由下落,(2)重锤线。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就是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课件7)动手小实验,明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教师: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吗?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讨论、验证、回答。教师:最近老师在布置房间时,要在墙上贴一幅画,哪位同学可以帮老师将其挂正?两同学上台利用重锤线贴画并说明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出示水平仪,哪位同学可以利用它来检

8、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呢?学生上台说明使用方法。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教师:请同学们拿起手边的直尺,放在手指上使其平衡。学生操作。从实际操作引出重心,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是不是在任何位置它们都能平衡呢? 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能支持住这个点,物体就能平衡,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回答不是。教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找出钢笔的重心观察钢笔和直尺的重心位置一样吗?不一样,直尺在中间,钢笔靠近一头。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都有关系,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教师(课件8)请同学们画出圆形和长方形所受重力的

9、示意图。 学生练习。重心的应用教师(课件9)重心的应用了解重心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对于形状不规则的薄板,我们如何来寻找它的重心呢?把这个问题留做课后讨论题,下节课展示大家的答案。五、STS教育地球对地面物体的重力使物体总也不能脱离地球,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克服地球引力和大气屏障,将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太空,这就是航天技术,我国神州5号6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同学们,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更要努力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决心。六、谈谈收获,布置作业。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 来自地球的力一、重力二、重力的大小,计算公式:G=mg G/m=g三、重心课外活动设计:1、以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2、寻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