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72603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无效吸氧一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缺乏、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 缺氧病症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 趾 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 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 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 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应氧气。5及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

2、较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 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病症有无改善,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恢复有效的氧气供应。气道粘膜枯燥一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病症,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局部病人有鼻衄 或痰中带血。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 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2 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 轻度缺氧 12L/min, 中度缺氧 24L/min, 重度缺 氧 46L/min, 小儿 12L/min 。吸氧浓度控制在 45%

3、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枯燥。4对于气道黏膜枯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氧中毒一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 6 小时 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 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二预防与处理措施1 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 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 流量、浓度和时间,防止长时间高流量吸氧。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4吸

4、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氧中毒, 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腹胀一临床表现 缺氧病症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 口唇青紫,脉搏细速,呈急性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 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2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地防止此并发症的发生。3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感染一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病症,如畏寒、发热、咳嗽、败血症等。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每日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湿化瓶每日消毒。 2湿化瓶内液体为灭菌处理的冷开水、蒸馏水

5、。3 每日口腔护理 2 次。4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防止发生破损。5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鼻衄一临床表现 鼻腔黏膜枯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如有阻力,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 塞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2选择质地柔软、粗细适宜的吸氧管。3 长时间吸氧者, 防止鼻腔黏膜枯燥。 拔除鼻导管前, 如发现鼻导管与鼻黏膜粘连, 应先用湿棉签或液体石蜡湿润,再轻摇鼻导管,等结痂物松脱后才拔管。4如发生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止血处理。肺组织损伤一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

6、在调节氧流量后,供氧管方可与鼻导管连接。2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速减低。 过敏反响一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加重,病人球结膜充血,皮肤瘙痒。或接触吸氧管的鼻腔肿胀、疼痛。面 部粘胶布的皮肤发红、起水泡,甚至皮肤溃疡。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包括药物、用物等。2酒精过敏者,湿化液禁用酒精。 3发生过敏反响者,及时去除过敏原,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二氧化碳麻醉一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为异常。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2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氧浓度 24%33% ,氧流量控制在 13L/min 。3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防止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 量。4加强病情观察,将慢性呼衰病人用氧情况列为床旁交班内容。5 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不升高 PaCO2 为原那么,一般用氧浓度 以 24% 为宜,假设在连续用呼吸兴奋剂时,给氧浓度可适当增大,但不超过29% 。6 一旦发生高浓度吸氧后病情恶化, 不能立即停止吸氧, 应调整氧流量为 12L/min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 化碳排出。7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