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技术移转问题探究_技术转移-论文网.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14735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专利技术移转问题探究_技术转移-论文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专利技术移转问题探究_技术转移-论文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专利技术移转问题探究_技术转移-论文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专利技术移转问题探究_技术转移-论文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专利技术移转问题探究_技术转移-论文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专利技术移转问题探究_技术转移-论文网.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专利技术移转问题探究_技术转移-论文网论文摘要:高等院校在知识、人才、科研和技术上存在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社会分工的日渐细化,以及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全国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量也逐年猛增。本文以现有的高校科技成果普遍转化模式、以及专利在高校高新技术转移中的地位为背景,分析了影响高校专利技术移转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高校专利技术移转效率的建议,以期对高校专利技术管理有所裨益。论文关键词:技术转移,专利实施,专利管理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地被细化。研发、生产和营销日渐分离,并且社会上出现了独立的研发机构和研发组织,还有专利运营组织。专利技术利益的实现在今日以及未来,必

2、然将会更多地通过专利移转来完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立的目的不能仅限于维护人的利益,鼓励创新,更在于推进静态的知识产权变成巨大的财富,在流转中增加价值。在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利用知识产权渐已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高校和企业的特性不同,其知识产权的移转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需要各方引起重视。本文在分析理清专利在高校技术转移中所占地位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作为知识生产组织融入经济体系后碰到的问题,对制约高校专利技术移转的因素以现有的法律框架进行了阐释分析,以期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所裨益。一、我国高校专利技术移转的现状(一)高校技术转移中的专利作用在我国,有关高校技术转移的讨论,一直是在“高校科技

3、成果转化”这一语境中进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定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高等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有三个阶段:实验室阶段、产品化阶段(常被称为“中试”阶段)和产业化阶段。从定义和流程上来看,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关注的焦点是技术从研究发展到设计、制造、成品上市或技术本身成为流通性有价商品之过程,应该对应国外的技术商业化(technologycommercialization)概念。而我们

4、常说的“技术转移”是指: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移,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技术转移在概念上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过程,即技术转移首先是一个过程;技术的供、需双方;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显然,技术转移关注的焦点是技术在不同组织间的转移。专利作为重要的技术成果处于知识生产组织向经济生产组织进行技术转移的关键界面点。时常被社会定义为一个转换与交易的标的,并且也有很多人提出高校需要将观念从“成果转化”向“技术转移”转变,进而产生新的科研成果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从商业角度而言,固然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却有将专利与技术两个概念又牵扯不清之嫌。事实上,通常企业的专利管理战

5、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专利的获取,专利信息的利用,专利谈判和诉讼,专利权的许可与转让,专利权的归属,专利技能的培训,专利标准化,专利评估等。对于高校专利技术移转而言,如果只考虑技术转移,忽略了专利的获取,则不仅不能使收益获得最大化,反而会有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二)我国高校专利技术移转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商业化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1、完全将后续的技术商业化成果转移给经济生产组织,包括高校衍生公司或不相关的公司,这种情况在西方高校中最为常见;2、高校参与到技术转移的后续部分,为企业等经济生产组织提供比较完整的技术支持服务,但市场推广往往由企业去完成;3、完全参与到技术转移的后续部分,即

6、技术转移是由知识生产组织主导完成。我国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模式是高校专利技术移转的具体实践方式,包含于高校技术转移中,其中“产、学、研结合产业化”模式更是我国各级政府与社会提倡和鼓励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之一,也可被诠释为被提倡的高校专利技术移转的模式之一。而校办企业的模式,即模式二,在开始时的确推动了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但是商业化后面阶段所需要的生产组织特征与前面部分毕竟存在差异,使得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而逐渐向第一种情况过度将校办企业公司化,进而成立专门的产业集团来经营、管理高校的这部分资源。近几年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呈直线型增长,其中以发明专利占绝大多数,授权率高。特别是近两年,还开始逐渐

7、摆脱专利申请仅集中于少数高校的局面,高校专利的总量是越来越大了,但我国高校的专利实施率却很低。据统计,高校的R&D人员有60多万人,在校研究生约28万余人。高校拥有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综述2/3;拥有2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承担国家高技术计划专题数占49%。高校沉淀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高校各类创新技术高产出率的背后却是低下的转化率,专利的平均实施率仅10%,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效益的比例也仅为10%至15%,远低于发达国家60%至70%的转化水平。专利权转移率低于大陆平均水平,仅高于个人专利转移率,相反终止率极高。造成这种情况,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转化模式存在问题,毕竟各模式都有实际地解决了高校专利技术如何移转的实际问题。它的多样性体现了移转方式的多样性,本质都是促进移转的,而专利管理上的一刀切则更可能成为专利实施率不高的主因,专利技术从高校到企业的转化机制其实缺少了必要的联通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