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21402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p 报告 - 题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p 报告 为了使企业有效地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进步电气专业学生的综合才能,拓宽就业渠道,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能很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能适应地方经济建立和社会开展所需的消费、建立、管理和效劳第一线具有纯熟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行业现状,明确培养目的和方向。为此,我们进展了这次的调研活动。 一调查方法 1、设计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对当地的几十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发放问卷。 2、利用互联网,查找各企业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大体定向。 3、对个别企业进展实地参观,对有关部门进展采访。 二调查内容 调

2、查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专业知识、动手才能、创业精神、人际关系、心理素质、集体精神等方面是否适应用人单位及岗位要求;是否满足社会的开展需要。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企事业单位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主要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相关的技术根底理论程度。 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改造才能。 计算机控制技术才能。 外语综合才能及科技写作才能。 组织管理才能。 但是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看,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反映毕业生存着这几种问题: 1、专业教育的面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 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自动化专业根底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有一定的机械加工、消费工艺、设备

3、电气技术及机械制造的根底知识,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否那么,培养的学生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甚至还要经过专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2、学生缺乏市场意识,市场需求分析p 才能缺乏,常常就技术论技术 在工程教育中,缺乏根本的经济分析p 和市场需求预测分析p ,因此,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的市场需求知识、市场需求分析p 才能都非常缺乏。另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主要来自市场需求,而相当一局部工程技术人员对此尚未形成强烈、迫切的认识。学校理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与指导。 3、“创新意识与筹划才能”缺乏 调查中企事业单位认为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与筹划才

4、能”缺乏,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拟性创新不多,高程度的创新成果更少。为此,我国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造成企业参与国际技术的竞争力低,经济效益低。从教育的角度看,问题出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上。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开展前沿的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从而不能激发学生考虑新问题、讨论新知识的创新欲望。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气氛;重理论、轻理论,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众多企业家强调,高职高专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学校教育应注意理论和

5、实际严密结合,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4、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才能”有待进步 进步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才能”是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如今的学生虽然高考作文好、计算机应用纯熟、外语通过等级考试,但自然科学的文字功底浅,表现出归纳总结才能差、对事件或详细的工程技术状况表述不清,甚至词不达意。虽然素质教育、文化气氛在高校也提了不少年,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建立,但如何实际的用在消费、开发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交流、总结中,还明显缺乏。 5、非智力品质有待进步 调查告诉我们,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非智力品质都有强烈要求,它们都要求学生具有强的适应环境的才能,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6、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甚至要培养学生“抗挫折才能”。只有可以战胜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可能赢得创新成果。而目前,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动力、创新目的和百折不挠的创新毅力都较缺乏,我们的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对此都未能给予足够重视。 三电气自动化类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与调查中,企业单位认为电气自动化类企业的开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1、电气自动化类企业的开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电气自动化随着国家对机电的开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技术作用于消费的各个分支引起传统理论的根本变化,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根本形成。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工程理论、计

7、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等学科高度综合穿插,使自动化技术开场脱离经历的、感性的、侧重于技术的形式,向着自觉的、理性的,逻辑的侧重于功能目的的设计理念开展。企业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2、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三段式框架是否可以适应人才培养形式的需求。 自动化类人才培养一般形式具有工程高等教育形式的根本特征。由根底课,专业根底课和专业课构成三段式框架。基于这一框架,由主干课构成自动化技术类人才培养的主要知识系统,由其他课程构成关联知识系统和辅助知识系统。教育理论证明,三段式框架是符合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构造。但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根本框架下,如何认识现代的思想和方法类人才培养中主

8、要知识系统,关联知识系统和辅助知识系统;处理专业与课程建立、根底理论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在培养形式层面进展新的人才培养形式规划的重点。 由于原有一般形式的自动化类人才的培养目的定位于新的工业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注入和冲击下自动化类人才培养的形式也不断的进展适应性调整,由于强调的特色和专业建立的重点不同,一样专业的培养形式知识构造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由于系统的自动化专业教学和满足信息技术开展的需要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的矛盾。和对于自动化工程开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形式专业改革方向把握不准,或担忧增加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会冲淡原有专业属性,都可能导致从比拟保守的角度规划的教学体系,不能打破以原有学科

9、教育进展规划的思维定式。而仍然强调保持体系的完好性、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不能打破在课程设置上围绕专业技术的内容多,技能教育内内容少的的课程设置。不能打破主干课不包含信息技术领域的课程的专业思想。而只是在原有教育框架上,增加一局部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经过对于传统的、经典的理论教学内容反复研讨形成对于原有的体系的微调和课程内容的压缩,一方面原有的东西不能放弃,另一方面又要被动的增加顺应时代要求的内容,相关领域技能教育的必要内容又要以大量的选修课形式出现,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不能自觉的、逻辑的、主动性的作出前瞻性的调整,而是不断地进展被动填补和修改。培养形式不能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课

10、程体系中大局部的课程内容仍是经典的,方法仍是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离散,不能构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环节。故而,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相比照拟比,教育内容膨胀,经典的、针对性专业教育内容占有大量的教学时间和课程设置空间。理论课时显式减少实际课时隐式增加。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置于次要地位,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3、毕业生的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在调研过程中,有人力资部经理提出:当前就业的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经过分析p 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尽管我们学校的培养目的可以适应大多

11、数的一般职业,但要想有作为这些根底知识远远不够。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他们要求要有电器电路的开发研究才能很高,对电气自动化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形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参考文献】:p : 1王胜权,张劲,刘小旭.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22,(23):61,107. 2 张可心,杨美娜. 浅谈职业教育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22,(18):48. 3 陈守雄. 我校电气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3):89-90. 4袁红.进步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学生理论才能的途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2年16期 5黄鹤,陈月艳.企业信息化背景下的人力资管理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2年.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电子 > 电子电气自动化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