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论文-论美术课堂中的人文性通用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99263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论文-论美术课堂中的人文性通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美术论文-论美术课堂中的人文性通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美术论文-论美术课堂中的人文性通用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论文-论美术课堂中的人文性通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论文-论美术课堂中的人文性通用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美术论文 - 论美术课堂中的人文性通用版【摘 要】美术课堂应该具有人文性质,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文章对小学美术课程中渗透人文性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证。【关键词】美术课堂;人文参透;多元评价一、美术课中人文性的内涵与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它是一种人格塑造,是一种生命关怀。二、美术课中人文性的

2、渗透作为美术教师, 要努力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美术学科的人文性, 感受到艺术之美。如何通过课堂传递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 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人文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对美术课人文性质的定义,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美术教师的现状是: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忽略人文知识与素质的培养,学术气息远远大于人文气息。 以至于课堂中一味追求分数、 成绩,学生对美术课有概念化的意识:谁画的好,美术成绩就好。其实,美术课中人文性的培养是情商的培养,是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2.2. 解读儿童内心, 注重多元评价, 体现人文关怀。 儿童作品反映了他

3、们的内心世界,教师要熟悉儿童的视觉符号语言, 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认可尤其表现在对他们的作品评价上, 每一次作业,可能就是他们情感的表达。笔者班级里有个男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 画的东西乱七八糟, 每次别的学生看到他的作品都嗤之以鼻, 所以他越发讨厌画画。 假如笔者对他的作品持 “太丑了,我不喜欢”的鄙视态度,可能他永远也不会爱上美术课。于是,笔者引导性地说:“今天你画得非常认真, 你愿意和老师分享这次作业的想法吗?” 、“看,这个画得真有创意, 不过外形好像还能画得再准确点” 等鼓励性的语言, 给予认可,这其实是种很有用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关怀。果然,过了一学期

4、后,他的作业有了明显进步, 还成了小组长, 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看到了他的自信与成长。3. 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 挖掘人文内涵。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美术鉴赏里有部分与中国画有关,中国画更侧重于内容与情感。4. 技能与创新结合,进行综合探索,内化人文涵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很重要,并不代表可以脱离技能的训练。大凡好的作品都与创作者良好的技能紧密相连。美术新课标指出: 现代社会需要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 认识美术与自然、 美术与生活、 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拓展想象的空间,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进而内化人文涵养。当然,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信任、欣赏地看待他们; 需要艺术地鉴赏美术作品, 挖掘其人文内涵; 需要通过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去内化他们的素养。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入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体验生活,去创造,去改变,才能让人文教育像阳光一样温暖每个人的内心,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