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作用与优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64023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的作用与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针灸的作用与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的作用与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的作用与优势.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针灸的作用与优势 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对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中医的治疗手段分为中药、针灸、推拿、手法整骨等几方面,它们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均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也分别有它们自己独有的作用与优势,做为一名针灸医生,在此,我仅谈谈我对针灸作用与特有优势的理解。济南市中医院针灸科万红棉针灸的优势特色是什么?针灸能治什么病?这是国际卫生界为中国提出的命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回答这些命题,因为,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要回答以上的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针灸疗法的特点?针灸疗法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2、是作用性质:属于机械刺激,是自然疗法、外治法。二是作用时程:由刺激的反射性所决定,是否见效快。三是作用实质:不是外源性物质、能量的补充,是依靠促进、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和自我康复的潜能,使机体从病态向正常生理状态转归,作用的峰值有限。四是作用的安全性:无外源性物质(药物)的毒副作用,这是其作用实质所决定的。据六十年代初期统计,美国的住院病人中,有三分之一属“医源”或“药源”性疾病。这种伴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而还来的副作用,目前仍有增无减。预防抗生素的滥用是我们每天都在强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而针灸这一传统的手段,只要正确操作,基本上没有毒副作用。“西医方法证实针

3、灸的确有效”,这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的两个机构,在经过迄今历时最长的临床试验后证明,中国传统针灸术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这是针灸首次通过西医考验。这一成果2004年12月21日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内科学纪事上,此项研究招募了570名志愿者。一部分志愿者接受24个疗程针灸治疗,一部分人同期接受“伪针灸”治疗。所谓“伪针灸”是为了验证针灸是否只具有心理安慰作用的一种方法,针并没有扎在适当的穴位上。结果显示,接受针灸的患者的疼痛状况平均减轻了40%,膝关节功能平均改善了40%。针灸是中国的国粹,为什么要让外国人去证实它?但是现实是无奈的,针灸要想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就必须经受种种磨

4、难和考验!美国国立卫生院的评价是针灸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作用确切而副作用极小,可以广泛应用。我们认为针灸的副作用是操作不当所引起的,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况且这种副作用与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有本质的区别,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此外,操作工具简单、操作简便、治疗条件不受制约、成本低廉等也是针灸疗法的优势特点。针灸特色可概括为理论上的特色、技术上的特色和治疗病种的特色。理论上的特色集中地表现在经络学说、腧穴理论等;技术上的特色主要包括各种针具、针刺操作技术、灸法、拔罐法等;治疗病种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功能失调性疾病、疼痛性疾病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等方面。针灸理论、针灸技术的特色是西医没有的

5、知识和技术,可算是针灸的优势之一;针灸治疗病种的优势,如周围性面瘫、假性球麻痹、腹部术后肠麻痹及排尿困难、癔病等,这一优势是针灸最实用最重要的优势,因为不管针灸有多少优势,最终要落实到治病的优势上来,这是针灸存在的意义所在。另外,针灸的卫生经济学也是优势之一,而且还有治疗过程的人性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毒性、操作简便、适宜基层运用等等都可看作针灸的其他优势。目前一项旨在查明我国针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学科发展关键问题,推进针灸学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课题“针灸学特色优势研究计划”已启动。该课题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中国针灸学会承担,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全国针灸学术发展现状、针灸学科发

6、展现状调查研究、针灸疗法治疗疾病谱的研究以及民间针灸疗法的搜集整理。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研究员指出,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副作用、易学好用的特点。它对人体双向调整,不干扰自身机能的特点,已引起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杜元灏博士带领他的研究生们经过四年的艰辛工作,应用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检索获得了19782005年有关针灸的文献共45081篇,终于获得了初步结论。文献的纳入标准为针灸临床研究类论文,论文要求至少有自身前后对照的疗效对比。排除标准为个案报道类、动物实验类、综述类和

7、其他非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病谱的排除标准为病名不规范或在本次研究的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只为1次,按文献研究中的“孤证不立”原则予以剔除。通过对其中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得到针灸治疗病症达461种,其中西医病338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证50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际统计分类目录,根据针灸临床病谱的特点,将针灸临床病谱划分为16类,并对每一个病种报道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16类分别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谱29种;肿瘤病谱9种(主要针对肿瘤放化疗后毒副作用、肿瘤疼痛及发热、免疫功能低下等);血液及造血器官病谱5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谱9种;精神和行为障碍病谱

8、29种(其中西医病26种,西医症状2种,中医病证1种);神经系统病谱61种(其中西医病46种,西医症状10种,中医病证5种);眼和附器病谱31种(其中西医病22种,西医症状5种,中医病证4种);耳和乳突病谱7种(其中西医病5种,中医病证2种);循环系统病谱25种(其中西医病16种,西医症状7种,中医病证2种);呼吸系统病谱28种(其中西医病17种,西医症状3种,中医病证8种);消化系统病谱52种(其中西医病27种,西医症状15种,中医病证10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病谱29种(其中西医病24种,西医症状2种,中医病证3种);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谱65种(其中西医病48种,西医症状11种,中医病证6种);泌尿生殖系统病谱51种(其中西医病32种,西医症状10种,中医病证9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病谱13种(其中西医病9种,西医症状4种);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18种(其中西医病14种,西医症状4种)。    尽管对针灸治疗疾病的种类有了新的认识,但这还是初步的结论,此结论只是基于我国的针灸文献研究,而且由于历史原因,论文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是完全否定这些文献的价值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它起码反应了我国现代针灸医疗病种的基本范围,况且,搞病谱文献研究是我们必须走的第一步,最终要回答这一命题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