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佛大忏悔文简解礼佛大忏悔文这一篇文,是宋朝的不动法师定出来的。法师本是梵僧,修密宗的金刚部,功夫很深,所以也称金刚法师。先讲大忏悔文的题目。礼字,就是礼拜。照法师的意思,念这一篇文,总共要顶礼一百零八次,表示忏悔一百零八种烦恼的意思。忏:消灭以前已经造的罪业;悔:立愿后来永远不再造出新罪。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这是赞叹诸佛的功德。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因为佛常常住在这四种定心上,所以具有真实的力量。含识,指众生。一切的佛修道,就是为了要救度众生。此偈语后两句,意思是说诸佛用种种的相好光明,来庄严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佛是值得我们至心皈敬礼拜的。南无
2、皈依金刚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南无,是梵语,意思是敬礼、归敬、归依、归命、信从。原为“礼拜”之意,但多使用于礼敬之对象,表归依信顺,含救我、度我之意。金刚上师,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佛的法身。佛的法身就是一切众生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永远不会变动的,所以比作金刚。佛是九界众生的大师,最尊最大,所以称作上师。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切诸佛,是说佛的多;一切尊法,是说法的尊贵,因为众生所以能够成
3、佛,就是靠法宝的力量;一切贤圣僧,是说皈依的是三乘里头证到果位的僧人。没有证得法身,称作贤人,证得法身,称作圣人。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全称佛陀,意译觉者,觉悟宇宙人生所有真理。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后边是佛的十个名号。如来:智慧同了理性合著,如如不动,叫做如来。从法身上边生出变化身来,应众生的缘,在世界上现成佛的相,也叫做如来。应供:佛应该受到一切众生的供养。罗汉只能受三界众生的供养,而佛可以受九法界众生的供养。正遍知:梵语叫做三藐三佛陀。不偏不邪,叫正;没有遗漏,叫遍;觉悟,叫知
4、明行足:佛的智慧清净微妙,十方众生罪福两种相,哪怕无量劫的长久,也都能够明白,是明足;六度圆满,万行庄严,是行足。善逝:去的好的地方。佛于种种诸深三摩地、不生不灭的无量智慧中去,所以说善逝。世间解:佛对于有情世间、无情世间的一切相,没有不明白的,称世间解。无上士:梵语叫阿耨多罗,没有比佛更加尊贵、境界更高的人了,称无上士。调御丈夫:调,指用软功夫来化导;御,指用强力来制伏。丈夫,指一切众生。天人师:三界众生的大导师。世尊:天上人间,众所尊敬。南无普光佛普光,是说佛的智慧、慈悲之光,周遍照到一切的境界。南无普明佛所有的无明、烦恼,佛都完全破尽,称普明。南无普净佛佛的身、语、意纯净无杂碎,由此感
5、得的国土也净而无染,称普净。南无多摩罗跋旃檀香佛多摩罗跋,是一座山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是离垢的意思。这座山出产一种香叫旃檀,若以涂身,可治病;设入火坑,火不能烧。比喻佛破尽了一切的惑业,证得一切种智,就是现身在三界火宅,也能不被众生的烦恼火烧着。南无旃檀光佛楞严经上说,若众生忆佛念佛,必定见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名为香光庄严。这一尊佛,在修菩萨道,专门修念佛三昧,香光庄严的法门。成佛后,得到这个名号。南无摩尼幢佛摩尼,就是如意宝珠,摩尼幢,就是用此宝珠结成的幢。比喻佛说种种法门,流出种种的法宝,庄严一切众生心地的意思。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佛是一切法宝的库藏,称欢喜藏。摩尼宝,是宝贵的珠,再加
6、上一个积字,指积聚了许许多多的宝藏,这是称赞佛的无量功德。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乐见,是说众生都喜欢看见这一尊佛。上大精进,就是勇猛精进到极顶的意思。南无摩尼幢灯光佛灯光上加上摩尼宝珠结成的幢,即破除众生痴暗的意思。南无慧炬照佛佛的智慧,像火把那样周边照耀一切法界,称慧炬照。南无海德光明佛佛的功德,深远广大,不可测量。佛的光明,也无穷无尽。此处以海来赞佛的功德光明。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金刚,譬喻佛的智慧无坚不摧。牢强,坚固的意思。普散金光,是说佛的智慧光周遍散开来,一切世界都能照得到。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德力量,所以称大强。说法度众生,没有厌倦,称精进。能够降伏天魔外道
7、称勇猛。南无大悲光佛佛的悲心无量,称圆满大悲。南无慈力王佛佛看待一切众生,都像看自己的独子,给他们无上的愉乐,称慈力王。南无慈藏佛佛有种种的法,可以化导众生。佛悲悯众生的慈心,无尽无穷,源源从心地宝藏中流出。南无旃檀窟庄严胜佛佛身八万四千毛孔,都流出旃檀的香气来,庄严自己的法身。佛这个身体,像安放旃檀香的洞一样,所以叫旃檀窟。南无贤善首佛用一个首字,说明论贤德善行,没有比佛更高的了。南无善意佛佛的心里,完全是一种大慈大悲,称善意。南无广庄严王佛世间的人王天王,靠了前生修福的果报,也有一分微细的庄严相,但比起佛来,则相差甚远,广、王,比喻佛的地位。南无金华光佛楞严经上说,净极光通达。就是清净极
8、了,于是发出的光,宝贵得很、灿烂得很,称金华光。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佛以大慈大悲,普渡一切众生,像是拿宝盖挂在虚空中。自在力王四个字,就是法华经上说的,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意思是说我是法王,不论对于什么法,都能解脱自在,没有一丝束缚。南无虚空宝华光佛佛之法身,犹如虚空;佛之报身,华光溢彩。南无琉璃庄严王佛琉璃,是一种青色的宝,这种宝很坚固,譬喻佛的真身常住不灭。庄严有两种,一种是福德庄严,一种是智慧庄严,佛是两足尊,是说这两种庄严都具足,所以称庄严王。南无普现色身光佛佛应众生的机,或是现身说法,或是放出光来照他们,像是天上的月影,周遍照到一切水里头,这叫普门示现。南无不动智光佛佛的根本智,寂
9、静不动。而在这寂静里,却是自然有一种遍照法界的妙用。这就是不变随缘的道理。南无降伏众魔王佛佛坐道场欲成正觉,总是先降伏魔王的。南无才光明佛这个才,指无碍辩才。佛以无碍辩才显出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来,照破一切众生的愚痴昏暗。南无智慧胜佛三界凡夫,一切的惑丝毫也没有破尽。二乘破了一种见思惑,只算小智慧。菩萨破了尘沙惑,而无明没有破尽,智慧也不圆满。只有佛破尽一切惑,证得一切种智,智慧最胜。南无弥勒仙光佛佛的慈悲心发出来的光,能够普遍照到一切法界。光前加一个仙字,是称赞光的特别明亮。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佛证的境界,叫做寂光真境。寂里头有光,所以本体不动,能够随众生的机缘现相的,这叫善寂。不是二乘的一
10、味空寂,是枯寂。月音的月字,取圆满之义。佛用一种音说法,一切众生听了都能明白,这叫做圆满音。佛的一切种智,神妙不测,最尊最上,所以称做妙尊智王。南无世净光佛佛的大智慧光,能够使得一切世间,都能清净庄严,所以称世净光。南无龙种上尊王佛龙,用来比喻佛。涅槃经上,称佛是人中之龙。龙是众生里最大、最灵、最神妙、最会变化的,用来比喻佛是人里边最上、最尊的。南无日月光佛日光不论远近,可以同在一个时候,各处都能照到,譬喻佛的实智。月光隐显不定,随着时候显现的,用来譬喻佛的权智。(实智,是真性里头真实智慧,能够生出一切功德悲心的根本。权智,就是相机说法的方便智。)南无日月珠光佛日光温暖热烈,月光清凉柔和,珠光
11、华彩圆妙,用来譬喻所有的智慧,佛完全具足。南无慧幢胜王佛幢,是供在佛前边的一种庄严品,像绣花的伞盖。慧幢,比喻佛的智慧高于一切众生,可以庄严一切的法界。又胜过一切的人王天王。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佛的说法,称师子吼。狮子一叫,各种野兽,都吓得伏住了不敢动。譬喻佛说法声音高远,震摄九界。法华经上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称自在力王。南无妙音胜佛妙音,是赞佛声音的微妙,胜过九法界的声音。南无常光幢佛佛开种种的法门,叫建法幢。用法幢,来表显一切众生自己的心性,本来具足智慧光明,常住不变的。南无观世灯佛佛用无上智慧,观照世间法、出世间法的真实相,像暗处点了灯。譬喻佛能消除众生愚痴烦恼。普贤行愿品上说,
12、所有十方世间灯,就是赞佛的。南无慧威灯王佛诸佛说法度众生,对那心性柔软的人,用智慧的光明来摄受他;对那心性刚强的人,用威德的光明来折服他。都能在众生的心中点起明灯。南无法胜王佛一切诸法,唯佛法最胜。金刚经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而佛法,正是最彻底地阐明无为法要的。南无须弥光佛世上宝物能发光,污秽之物则不能。须弥山的全体,是四种宝合成功的,所以能够发光。而佛是无上如意宝,所发智慧之光犹胜一切。南无须曼那华光佛须曼那,是一种花的名字,这种花,有黄白两种颜色,且很香,没有人不喜欢,所以叫称意。譬喻佛应众生的机,放光说法,能够使得大众都生欢喜心。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优昙钵罗,也是一种花的
13、名字。这种花不常开。若是优昙钵罗树上,开了金色的花,那么世界上,就要有佛出现了。拿这种花比喻佛的难值难遇。南无大慧力王佛修行人要破迷惑,必须靠智慧的力量。佛把一切的见思、尘沙、无明惑,完全破尽,堪称大智慧的法王。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阿閦毗是梵语,是不动的意思。佛虽然能随顺众生的机缘进行教化,而内心又能如如不动,这便是随缘不变。南无无量音声王佛佛以一种音声说法,却能自然化现出无量种类的音声,使各类的众生听了都能够明白。南无才光佛一切诸佛化度众生,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无碍辩才;一是放种种光,照着他们的身体,使得他们心里头自然觉悟。南无金海光佛金,是坚固不坏的,表心相性的体;海,是广大无边的,表心性的相
14、光,是自然无碍的,表心性的用。佛具足了这三种性质的体、相、用。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山,表佛智慧的高大;海,表智慧的深远。佛用这高大深远的智慧,照一切法,所以能够融通无碍,得大自在。南无大通王佛大,是显的法身德,宇宙万物,都包含在法身内;通,是显的解脱德,解脱就没有障碍,所以说是通;光,是显的般若德,般若能够照破痴暗,所以说是光。用这三个字做佛号,是三德完全具足的。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一切法的体性,就是真如性,是常住的,是圆满的。完全证得这种道理,才可以称法王。从普光佛到这一尊佛,总共五十三尊佛,出在药王经二菩萨经上的。过去庄严劫的一千尊佛,现在贤劫的一千尊佛,未来星宿劫的一千尊佛,都是因为称扬
15、赞叹、恭敬礼拜这五十三尊佛,所以早成佛道的。南无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是能仁,即能够大慈大悲。牟尼,是寂静的意思。南无金刚不坏佛佛身是智慧光的相,坚固不坏的。赞叹佛身,总说是金刚不坏。南无宝光佛宝,是尊贵的意思。华严经上说,一切世间的光,不及佛身一毛光。所以佛光称作宝光。南无龙尊王佛龙,是众生里头最有神通变化的。譬喻佛有种种的神通自在。南无精进军佛精进,是勇猛前进的意思。世间的勇将,只能杀有形的怨贼。三乘的圣人,粗的烦恼怨贼能破,但微细的无明却不能破。只有佛把所有的烦恼破尽,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贼。所以佛称做大雄、大力、大法将,就是精进军三个字。南无精进喜佛功德圆满,证到了佛的地位,
16、这是自利的大欢喜。随机说法,化度有情,是利他的欢喜。两种欢喜,都是从三大阿僧祇劫勇猛精进的修行上得来的,所以称精进喜佛。南无宝火佛智慧称宝,是取清净无垢的意思。称火,是取光明遍照的意思。南无现无愚佛解深密经说,十地菩萨,共有二十二种愚痴,每进一地,断二种愚痴,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有二种微细的愚痴。要把这二种极微细的愚痴断尽,那就完全现出大菩提相,也即佛位。南无宝月佛月的体性,为虚空,譬喻佛的法身。月的清净光明,譬喻佛的报身。月影现在一切的水里头,譬喻佛的应化身。南无无垢佛佛证得清净法身,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心体本来清清净净,没有一丝一毫的垢秽的。南无离垢佛一切垢秽相,都是从一念不觉上生出来
17、的。一念不觉,就是根本无明。佛把这根本无明完全破去,所有智慧、断德,都圆满具足了,也就远离了那一切的垢秽相了。南无勇施佛施,就是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布施功德,都勇猛精进一齐做完全,没有退缩的心,才可以说是勇施。南无清净佛仁王经上说,唯佛一人住净土,是说依报的清净。法华经上说,清净光明身,是说正报的清净。正、依都清净,所以称清净佛南无清净施佛心地观经上说,三轮清净是檀那。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对象、同布施的东西,叫三轮。布施时不著这三相,叫三轮清净。金刚经上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菩萨的法布施,尚且如此清净,何况佛呢。南无娑留那佛娑留那,是梵语,即甘露水。佛经上往往把甘露譬喻涅槃
18、妙法的。金光明经上说,开甘露门、示甘露器、入甘露城、处甘露室,令众生食甘露味。譬喻佛以无上妙法饶益众生。南无水天佛水,比喻众生;天,比喻佛。照俗谛说,诸佛同众生,好比是天渊相隔。照真谛说,水能映天,天能入水,二者又是一体的。譬喻佛、众生真俗融通。南无坚德佛菩提涅槃的德相是第一坚固法,佛证得了大菩提、大涅槃,所以称坚德。南无旃檀功德佛旃檀这种香非常稀有,能治很多疑难杂病。譬喻佛证得了满足的五分法身香,可以消灭烦恼热病无明风。南无无量掬光佛掬广,就是放光现相,使得有缘众生都能觉悟的意思。佛说法时,放出无量的大光明来,在一道一道的光里头,现出无量的佛来,无数的方便法,也完全现出来,化度一切的众生。就
19、是这个佛号的意思。南无光德佛华严经上说,光明有种种的名目,都是表显德用的。比如无悭光,是表布施度的;清凉光,是表持戒度的;忍庄严光,是表忍辱度的;寂静光,是表禅定度的;慧庄严光,是表智慧度的。可见各种的光明,都是从修行功德上生出来的。所以称光德。南无无忧德佛忧悲苦恼,是十二因缘的生灭法。佛证得了真如妙性,圆满了常乐我净的四种德,自然不会有忧恼了。南无那罗延佛那罗延,是梵语,是坚固的意思。南无功德华佛佛身,是种种功德庄严成的。功德满足,法身自然显现出来了。像到了春天的时候,各种的花,自然一齐开放的样子。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佛有法身、报身、应化身,尽管显出三身,但佛的本位并没有动,同时佛又能应众生
20、之机遍现十方世界,叫游戏神通。南无财功德佛世间的财物,碰到了水火盗贼,就保不住了。今世有的,一些也带不到后世去。但佛的法财是坚固财。自己修行,是自利的法财功德;教化他人,是利他的法财功德。两种功德圆满,就成佛了。南无德念佛凡夫的念头,都是著相的烦恼。佛证得了真如实相,消除了一切妄念。同时在真如实相上,又自然有一种遍照法界的妙用。楞严经上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佛的悲悯众生,有这样的大慈大悲的恩德,所以称做德念。南无善名称功德佛在因地修菩萨道的时候,广修六度万行、一切无漏的善法。到了功德圆满,证得了佛的果位,无上的大名称,十方世界没有听不到的了,所以叫善名称。南无红焰帝幢王佛红焰帝幢,
21、是天帝宫中的赤珠宝幢。因为这宝幢是赤珠结成的,所以发出的光,全是金色的。珠光闪耀,像是火在流动,所以叫红焰。这是表佛德高大,智慧光明,遍照一切法界的意思。南无善游步功德佛游步,就是行走,佛行走的样子,像大象一样,一直在大路的中央,不走斜路小路,所以说是善游步。如来举足下足的事情,一切诸大菩萨,都不能够晓得。佛的一举一动,无非是称性的功德。南无斗战胜佛佛披了禅定的坚固铠甲,用了智慧的锋利刀剑,同一切外道邪魔战斗,没有不胜过他们的。铠甲是譬喻禅定的坚固。刀剑,是譬喻智慧的锋利。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佛的无上功德,周遍庄严一切的法界,普利一切众生,永远没有穷尽的。南无宝华游步佛佛的三十二相里头,有一种相
22、叫千辐轮,是说佛的足底下,有许多轮盘形的好相。若欲行走时,宝华承足,自然有众宝妙华,托住佛的千辐轮足,往来十方,没有踪迹可以寻找的。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莲花,是最清净的花,况且还是宝的莲花,更显本体的清净了。善住的住,就是常住不变的意思。心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永远如此,所以称善住。娑罗树,非常大的树,佛陀现涅槃正是在此树下。 从前边释迦牟尼佛起,到这一句佛号,总共三十五尊佛。一切众生,若有五逆十恶、万劫不通忏悔者,若能顶礼三十五佛,至心忏悔一切罪障,即皆除灭。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心性包含一切法界,称法界藏。现在把礼拜称念八十八佛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庄严净土,求愿往生,见到
23、阿弥陀佛,就是见到一切诸佛。念了八十八佛,再加念阿弥陀佛,就同了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说十大愿王,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是一样归结的意思。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这几句,是求佛慈悲哀怜记念我们的意思。楞严经上说,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这几句,是总发露今世、前世所造一切的罪业。凡要忏悔,一定要先当众直说出来自己的种种罪业,叫发露。造罪的种类,不出三种。一种是自己亲身造的,叫自作;二种是教旁人造的,叫教他作;三种是看见旁人造罪,不去阻住他,倒反而跟了他生欢喜心,叫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
24、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这几句,是发露今世前世盗取三宝物的罪。大智度论上说,盗佛灯油者,当堕无间地狱。那么在三宝地盗取其他物品,下场也可想而知。所以佛经上才说,宁自啖身肉,不得盗三宝物。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这几句,是分别发露今世前世所造阿鼻地狱的罪。阿鼻,即没有间断的意思。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三品,先告诉我们什么人可能会堕落这种地狱,又说了无间地狱有五种事情没有间断。可小心阅读。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即身、口、意的十恶,其中身业有三种:杀生、偷盗、邪淫。口业有四种: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意业有三种:贪欲、嗔恚、愚痴。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造
25、罪,不但障碍出世的清净法,并且也障碍世间的善法的,所以说是罪障。覆,是遮盖的意思,不敢向别人说出,想办法隐瞒过去,这叫覆藏。这样会在已经有的原罪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覆藏的罪。所以佛法最重的是直心,最忌讳的是覆藏心。因为把罪覆藏了,就一定不肯发露忏悔,那是永远也没有消灭罪业的时候了。或不覆藏这一句,是说造了罪,并不遮盖隐瞒,竟是肆无忌惮自以为是地到处宣扬,还以为自己了不起,且仍然公然地犯罪造业。想想我们曾犯的那些杀、淫等业吧。应堕地狱,饿鬼畜牲,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戾车,如是等处。这几句,是承认自己造了罪,应该受的各种苦果报。边地,是南阎浮提极边的地方,根本不能听闻到佛法,那也就永远没有解脱
26、的希望了。蔑戾车,是恶见。有一种人的见解,不但是违背道理,且多是造罪的,所以说他是恶见。比如不信因果、毁谤三宝的人。所作罪障,今皆忏悔。忏,是悔过的意思;悔,是改往修来、后不再作的意思。二者当以后者为主。若一面发露以前的罪业,而同时又接着造新罪,那于修行是没有希望的。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这几句,是求佛证明摄受的。没有一个众生,佛不放在心上。现在我既然晓得了自己从前所造的罪业,那么佛绝没有不哀怜我、想念我的道理。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这句是发愿回向的开始。前边是已经忏悔了自己的过错,现在是把自己曾经的善行做一个回向,以便让自己能有个最终的解脱。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
27、净戒,乃至施与畜牲,一抟之食。抟,同团差不多的,一抟,形容很少。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这几句,是说今世前世所修的种种善根,所学的各种佛法,或是修的净行。无上智,就是佛的一切智。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把上边所说的种种功德,一齐聚集起来,不放他散失一些。筹量,通盘筹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佛道。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这八句偈,是重说前边所说的许多话。且引出下边普贤行愿品里的偈诵。所有十方世界中
28、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从这句开始,到回向众生及佛道,都是普贤行愿品偈颂里边的句子。开头的这八句偈,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的第一愿:礼敬诸佛。此地讲的诸佛,并不是指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不是指这个。此地指的诸佛是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皆是诸佛。礼敬诸佛是礼敬一切众生。我们对一切众生,心地里面的恭敬,就跟恭敬诸佛没有两样。我对佛什么样的心,我对任何一个人都是这个心,我对事也是这个心,我对一切万物也是这个心,这才叫礼敬诸佛。对有些人尊敬,对有些人鄙视,这
29、是标准的凡夫。净空老法师在华严经讲记中:“十大愿王头一条是根本,头一条没有,全部都没有了。从礼敬这才生赞叹,欢喜赞叹自然带着就供养,你才晓得礼敬多重要!佛法从这儿下手,儒家也从这儿下手。诸位看看儒家的礼记,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头一句话说曲礼曰,毋不敬。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句有什么差别?都把这个摆在第一条。晚近印光大师教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普贤法门是圆满的诚敬,他得圆满的利益。我们从哪里学?从诚敬下手。心要真诚,对一切人要恭敬,对一切事要恭敬,对一切物要恭敬,无一不敬。这是平等心才能做到,有了分别心,这条就不能做到。”人师子,是说人道里的狮子王,比喻佛。依靠普贤菩萨的
30、大威神力,把自己一个身体化现出无量无边的化身来,在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的面前,都有自己的化身在至诚拜佛。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这一段,是颂第二大愿:称赞如来。 学佛,不仅自己得到修学的真实利益,为了报佛恩,要把真实的好处普遍推荐介绍给大家,推荐介绍就是称赞如来,举办法会、劝人念佛是称赞,乃至于任何场地,我们合掌念一声阿弥陀佛,都是称赞。希望自己化出无穷无尽的身形,每个身体都用一切极微妙的音声,像大海一样的无穷无尽,百千万亿劫地称赞佛如大海般深广难量的慈悲、功德。把一切世界完全化做微尘那样
31、多的佛。一点微尘里头,佛有这样多,并不是把微尘放大,也没有诸佛缩小,微尘还是那种极微细的相,诸佛还是那样极高达的相,但却可以互融无碍,这是什么道理呢?要知道一切法的相,没有一个不是自己的真心变现的。无论是哪一种相,都是全分的心量,所以法法都是法界,都是完全包含所有一切法的。十方世界,同那一点微尘的体量,实在是一样的。只是这个相见得大,那个相见得小,都是众生分别执著的颠倒见解。完全是虚妄的。同那真正的道理,是不相应的。比如那一面小小的镜子,却可以收容下许多极大的相在里边,那么一微尘可以收尽十方世界的道理,也可以相信了。净空老法师华严经讲记中说:“芥子纳须弥,为什么能装下?事事无碍的境界。佛在经上
32、告诉我们称性,虚空法界是自性,微尘、毛孔还是自性,性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所以这是自性的圆融,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古大德也用个比喻来跟我们说,比喻说罗网里面系着的宝珠,假设我们这个房屋上面悬挂着罗网,每一个网孔都有一颗明珠,这个珠是圆的,这个珠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看这个水晶球像一面镜子一样,悬挂在上空,我们这个房子里面全部都照在它里头,那里头有影像,清清楚楚的,每一个珠子都照全部的影像,而且珠与珠还互相的照。显示出什麽境界?重重无尽,法界真相就是这样的,是重重无尽,各个圆满没有欠缺,大的是圆满,小也圆满。法界无障碍的,唯一称性,性遍法界,性融法界,所以称性就自在了。与性
33、德相违背则是处处障碍,所谓是触处成障,触是接触,只要接触就是障碍,我们凡夫就是这样。”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三世一切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这一段,是颂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前八句是财供养,后四句是法供养。妙华鬘,是用极好的花结成帽子的样式,妆饰在头发上的。伎乐,就是吹的、敲打的、拉的各种乐器。以音乐供养如来,又以香、烛供养如来,以最美妙的物品像须弥山那样的高大,都拿来供养一切的佛。对佛说的甚深微妙的法,我都能深信胜解,没有一丝的疑惑。不管诸佛的数量有多
34、少,我都会依靠普贤菩萨的行愿威力,一一供养。这种供养有物质的供养,有精神的供养,有智慧的供养,有才艺的供养,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譬如说你的声音很美,唱赞、读经、念佛非常好听,你录一个录音带赠送别人,这是供养。对上面来讲,供养诸佛如来;对下面来讲,供养一切众生!“广修供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广泛的服务。服务里面的项目无量无边,不限于某一个项目。诚心诚意尽心尽力,为尽虚空遍法界众生服务。怎么服务法?依教修行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给一切众生做一个好的形象。在各个不同差别的境界里面,示现一个最好的榜样,一切众生都得利益。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一句,是普贤菩
35、萨第四大愿:忏悔业障。修行要想有成就,必须要做两个前行:忏悔业障、积累资粮。这两个行门是通一切法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讲到,恶业多且厚重的人,不可以马上学习定慧,应当先修忏法。为什么?因为这个人过去世的习气、恶心比较猛利,习气重易造业,毁犯戒,假使不把恶业忏悔清净,修习定慧有很多障碍。在修习过程中,失心错乱精神产生毛病了,遭遇魔障。什么是魔,烦恼、怨亲债主是魔。有的人也很用功,但总不得力,不得其要领,或者修偏了;或者外邪所恼,纳受邪法,增长恶见,邪知邪见很重,这都是因为自身的业障魔所导致。印光大师说:“天大的罪业,当不得一个悔字。”当年弘一大师要闭关,问印光大师要注意哪些事项,印祖讲:多忏悔、
36、多念佛。忏悔罪过并得宽恕是新生的开始。每一个人都有业障,如果没有业障,那就成佛了。你现在还是凡夫,一定是因为自己业障很重。怎样消除业障呢?譬如你拜忏,是你至诚恭敬消了业障,是因为你面对著菩萨,很恭敬至诚,是真诚心发露,真正后悔,这个使业障消除了。所以说穿了,还是你自己消除自己业障。佛菩萨不过给你做一个增上缘,不是他消除的,是自己消除,就是真诚恭敬。净空老法师在华严经讲记中说:“忏悔不是后悔,后悔无济于事。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什么是忏悔?知过就改,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所以天天发现自己过失,这叫开悟,人觉悟了;每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是迷惑,这一天空过了。” “每天要反省、要检点、要
37、找自己的过失,千万不要以为我今天没有什么过失。如果说今天没有什么过失,我这一天就空过了。什么人才没有过失?诸佛如来没有过失。地上菩萨、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他们天天反省、天天忏悔。还有一种人没有过失,不知道自己有过失的人,他自以为没有过失,这样的人无论学世法、佛法,决定没有进步可言。进步是怎么来的?是从改过来的。我们现在不是常讲改进?把过失改掉你就进步,你不改你怎麽进法?改进这个术语也是佛门的。所以头一个要知道自己的过失,要认真反省检点,这是做真功夫,我们讲修行,这是真修行。”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这一句,是普贤菩萨第五大愿: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对
38、于他人的善行心生欢喜。这种心有什么好处?第一个,对治嫉妒心。嫉妒是凡夫的一大烦恼。人家不如自己,自己看不起;人家比我强,就更不欢喜。嫉妒,是嗔烦恼的一分。知道别人比自己强,自己心里就怪怪的不舒服。我们发菩提心,原本是希望给予众生幸福安乐,可是别人真幸福了我们又嫉妒,闷闷不乐。这与菩提心相违,会破坏自己的善业力,好不容易修得的善业功德,可能就是由于嫉妒心而被覆盖了。第二个好处,能够在当下和未来引发快乐心的等流。别人行善,自己欢喜;行善的人越多,别人修得越好,自己越高兴。能够随喜他人的功德,你与他人的相处就肯定融洽,也就容易摄受众生。第三,容易集累福德资粮。随喜功德有一个量,什么程度叫高?有人告诉
39、一位母亲,说你儿子当了总统,这时母亲当下的心就是随喜:没有丝毫的嫉妒。而如果没有随喜心的一个人,就会想:他凭什么当总统,他哪点比我强?这就是凡夫的嫉妒。我们都有嫉妒心,只是嫉妒心大小而已。你看连两三岁的小孩,你给这个小朋友糖吃,那个没有,他就起嫉妒心了。所以嫉妒心是与生具来的烦恼,对我们的修行会产生很大的障碍。这个障碍要把它除掉。用什么方法除掉?用随喜功德。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看见好的就随喜。慧律法师这样说:看人家漂亮,要随喜赞叹;看见别人在对治烦恼,要随喜;看别人事业有所成就,要随喜;看别人受供养,要随喜。什么好的都随喜、赞叹,你的心量渐渐扩大,烦恼也就渐渐少。看见佛像好看,就说“这么庄严,
40、我什么时候能长成这样呀!”这一念就是随喜心,就有无量功德。地藏菩萨在往劫见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像时,“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因此策发了菩萨的菩提心。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这是菩萨的第六愿:请转法轮。世间灯,象征人天眼目,给人智慧光明的善知识,他们明澈的心灯照亮了世间的黑暗。这些为众生指点明路的十方所有大善知识,我都劝请,多多地说法度众生。最初成就菩提者,指佛。佛不出世的时间称为暗劫,众生根本没有解脱的机会。昔日释迦牟尼初成正觉,观察所证之法微妙甚深,无人能解能悟,故默然无言。此时大梵天王来到佛前,劝请说:“唯愿哀愍,为转法轮。”佛为使众
41、生尊重法故,依然默然。梵王又邀请帝释天同来劝请:“愿为众生从定起,以智慧光照世间。”佛告梵王:“我法深妙,最极寂静,若为人说,彼不能解。”梵王三次劝请说:“唯愿三界独尊的大牟尼,常悲愍众生如独子,为何今日舍弃不顾,伏乞以佛法光明,灼破冥暗,如狮子吼,作大雷震,为此众生转妙法轮。”此时世尊答说:“我今为汝请,当雨于甘露,一切诸世间,天人龙神等,若有清净者,听受如是法。”从此三宝出现世间。我等也应学大梵王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善知识前至诚祈请大转法轮,让正法久住。诸佛若欲示涅磐,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这是菩萨第七大愿:请佛住世。涅槃,意为入灭、圆寂。善知识能解说教法,引导
42、修行,令修行人舍弃邪恶险道,入于解脱安乐,其恩德超过父母,所以应当时常劝请,久住世间。请转法轮与请佛住世不是一件容易事啊。听净空老法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梁武帝、宝志公时代,四川有位得道的高僧,叫做宝香禅师。他在四川住了很多年,也以各种方法劝大家断恶修善。当地风俗,每逢祭祀必杀生,法师每年苦苦相劝他们不但每人听,反而讥笑他。有一年,当地有一位居士到京城拜见宝志公,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而来。宝志公问他:四川的香贵不贵。居士答:四川的香很贱。其实宝志公问的是宝香禅师在当地受不受尊重,人们是否宝贵他。居士以为是问烧的香贵不贵呢。志公说:既然贱,为何还不走?居士听不懂宝志公的话。过一些天他回四川,见
43、宝香禅师。禅师问他去见宝志公说了些什么话,居士就把志公禅师的话说了。宝香禅师听了点点头。过几天,又有一个祭祀法会,大众依然杀许多牛羊猪祭祀。宝香禅师这一天也来参加法会,也跟着他们吃鱼吃肉,众人觉得很奇怪。吃完之后,禅师走到寺院前的池塘前,一张口,吃的鱼都是活的吐了出来。大家看呆了。吐完之后,禅师站在那里往生了。真正的高僧在这个地方弘法利生,我们对他不尊重,他就应当走了。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要用什么方法?决不是金钱、享受、名誉,盖很大的庙供养法师,而是以真诚心、清净心,接受法师的教诲,依教努力奉行。能有这样的愿,这样的行持,必定有感应,求得有修有证的人常住此地。”所有礼赞供养
44、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这首偈合颂普贤十大愿的后三愿: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此三愿统统属于回向。也就是把我们从礼敬诸佛、供养如来到忏悔业障、请佛住世的功德,在这里做一个回向。回向有很大的必要和功德,回向可使善根向着既定的方向成熟,来成办事业。而且虽然所作善根很微小,但以广大的菩提心摄持回向,则此善根只会增长广大,而不会遗失。善根若不回向,凡夫的正知正见的心识一旦稍离正堂,则被眼耳鼻舌身意六贼夺善根,或被嗔心大火烧毁善根,所以依着回向这一殊胜的法要将善根储存在坚固的功德银行中,则盗贼永不会抢走,水火也无法损坏。有人说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回向最恰当,祖师教我们一个
45、简便实用的方法:观想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如何为成办自他二利事业而回向善根,我也如此回向。愿将以此胜功德,回向无上真法界。这句是回事向理的意思。佛经上常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理性,一切是事相。一即一切,是说从一种理性上,发生出种种的事相来,这叫因理成事;一切即一,是说所有种种的事相,实在只是一种的理性,这叫做回事向理。前边说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的功德,只有诸佛世尊可以晓得。现在立愿把这最胜的功德事相,回向那无上的一真法界。从这句起到忏悔文结束,都是不动法师自己做的文字了。性相佛法及僧伽,二谛融通三昧印;如是无量功德海,我今皆悉尽回向。这一句,是回因向果的意思。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智事物的外相。二谛
46、指真谛、俗谛。是说不管事物的本性还是外相,真谛还是俗谛,都融通无碍,体相合一,性相一如。这种清清净净、了了分明的境界,只有佛能完全证得。这种如虚空、大海般无法测量的功德,我怎能不立誓向往呢!所有众生身口意,见惑弹谤我法等;如是一切诸业障,悉皆消灭尽无余。念念智周于法界,广度众生皆不退。这一段,是回自向他。众生的罪业,都是从身口意而做的。见惑烦恼、诽谤三宝、我执、法执等诸多恶业,现在靠普贤行愿的威神力,能够消灭得干干净净。一念一念的智慧光,周遍照到一切法界,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一个退失菩提心的。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四法广无边,愿今回向亦如是。这一段,是归结到行愿无尽的意思。四法,指虚空世界、众生界、众生的业、众生的烦恼四种。因为这四种事物广大无边,那么我的行愿也要像这样的没有穷尽。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无穷无尽,叫大;种种修行方法,没有一样不修,并且勤勤恳恳,没有意丝懈怠,叫行;这种功德,周遍法界,叫普;境界与佛几乎等齐,叫贤。 因为上边所发各种的大愿,都是学的普贤菩萨的榜样,所以最后三称普贤菩萨的名号。(主要参考莆田广化寺朝暮课诵白话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