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1改革开放的背景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从国内情况看,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给党和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从国际环境看,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从国际环境看,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我国面临巨大国际济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我国面临巨大国际竞争压力。竞争压力。.3一、决定
2、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阶段(四个):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1978197819781978年年年年12121212月,月,月,月,中国共中国共中国共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体会议公报体会议公报体会议公报。1978197819781978年年年年1984198419841984年以年以年以年以前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前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前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前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1984198419841
3、984年十二届三中全年十二届三中全年十二届三中全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颁布会颁布会颁布会颁布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革的决定革的决定革的决定,改革进入第二阶段。,改革进入第二阶段。,改革进入第二阶段。,改革进入第二阶段。.4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第四阶段 20032003年党的十六届年党的十六届年党的十六届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三中全会颁布的三中全会颁布的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4、制若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问题的决定问题的决定问题的决定,开始进行利益调,开始进行利益调,开始进行利益调,开始进行利益调整。整。整。整。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19931993年党的十四届年党的十四届年党的十四届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乎颁布的三中全乎颁布的三中全乎颁布的三中全乎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中共中央关中共中央关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若干问题的决定若干问题的决定若干问题的决定。.5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是
5、否存在矛盾?马列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论述,但未系统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论述,但未系统阐述。阐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在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问题一文中,全面阐述了社会一文中,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6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毛泽东说,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所不同罢了。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7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性质和特点。基本
6、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解决的方法是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8第三,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矛盾,后者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一方面肯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另一方面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2邓小
7、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一些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1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2
8、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3第四,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4改革是因为:就国内来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严重制约了生产力发展。就国际来看,新技术革命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原有经济体
9、制和经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及思想观念层面。它与革命一样,不仅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人们观念的深刻性、广泛性变化。就此而言,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6改革是一场革命,但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7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一、全面深化改革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8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阐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决定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和总依据。一、全面深化改革.191.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
11、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二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三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一、全面深化改革.20.21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有两个层面的要义,一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主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实行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共同治理国家;另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主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
12、实行党、人大、政府、政协协同治理国家。.22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一、全面深化改革首次提出首次提出首次提出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从从从从“统治统治统治统治”到到到到“治理治理治理治理”,它是一个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的变化。,它是一个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的变化。,它是一个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的变化。,它是一个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的变化。一是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一是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一是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一是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二是渠道多元,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
13、下到上,甚至可以二是渠道多元,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二是渠道多元,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二是渠道多元,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表明了方式的变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表明了方式的变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表明了方式的变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表明了方式的变化;化;化;化;三是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三是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三是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三是治理要现代化,更加
14、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规范化、程序化。规范化、程序化。规范化、程序化。.23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一个中心,六个紧紧围绕)一、全面深化改革一个中心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六个紧紧围绕:六个紧紧围绕:一是一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二是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政治体制改革;.24一、全面深化改革六个紧紧围绕:六个紧紧围绕: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
15、文化体制改革;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社会体制改革;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5.26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一、全面深化改革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7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
16、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8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29邓小平指出: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江泽民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
17、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有一着下不好,就可能全局受挫。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0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动力,既要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要为经济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遭受挫折。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1第一,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行、可行性。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应遵循
18、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2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加快发展,但要注意协调发展。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应遵循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3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为此,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的工作原则,坚持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应遵循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
19、定的关系.34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5 毛泽东在建国前指出: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是我们的立脚点。中国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也不能闭关。建国后又说:我们坚决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但也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6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通过总结中外经济发展历史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下,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同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
20、是不行的。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也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7 江泽民指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8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的原因:一 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二 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三 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四 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1、39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0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发展程度,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他们实行开放政策。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41所谓多层次,就是通过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42所谓宽领域,即从市场来说,对各种国际市场开放。如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从部门
22、来说,拓宽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如能源、交通、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43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我国代表签署入世议定书我国代表签署入世议定书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第一,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第二,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第四,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44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51.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全面提高开放型
23、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临的新形势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从国际看从国际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程度继续加大;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内看从国内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开放型经济,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明显增强,更加具备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46一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2.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7思考题思考题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5.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8延时符(可删除)自由空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