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95650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问:有时,我在语文练习册里能做到课外的文言文,一做到这,我就头疼,怎样才能做到,做这种题时游刃有余?答:同学,你好!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

2、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3、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4、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 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

5、法回答准确率较高。问: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怎么办?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为小城。(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则为动词,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如“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以局部代整体推出“樯橹”是战船。(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

6、“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聪慧。(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数。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如“内立法度,务修耕织守战之具”中的“修”,可用现代汉语“修建、修造、修长、修饰”去推断,就不难从比较中找它的确切解释是“修造”。(6)根据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如“存亡之理”中“存”与“亡”反义并列,是“生存”之义。【例1】2006福建厦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7、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注: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无从致书以观(3)弗之怠(

8、4)家贫无资 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_假:(1)借;(2)宽容; (3)如果,假如; (4)非正式的。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及其稍长,家无书读。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

9、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解析:第1题考查了词语,既有虚词,也有实词。“以是”是个固定文言词语,翻译为“因此”,其余三个均为实词,要注意和今义区别开。第2题考查了“一词多义”现象,要善于根据上下文和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一个。第3题考查了停顿,本题可用意义法区分,A项应在“余”后,C项应在“公”后,D项应在“诵”后,只有B项正确。第4题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如“走”“稍”“及”等词语。第5题(1)甲文讲了两个意思:一是借书及时归还,讲信用;二是刻苦学习。C项正符合这两个

10、意思。(2)是对内容的理解,注意两文之间的联系。答案:1.(1)因此(2)得到(3)懈怠,放松(4)钱财2.(1)3.B4.(1)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5.(1)C(2)欧阳修母亲的做法有益于欧阳修从小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欧阳修和宋濂学习都刻苦用功,可见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实地演练 例年真题一、(2006江苏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11、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夫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

12、禁之 鸿鹄之志d.顾不暇廉耻耳 温故而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安用重法邪?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二、(2006山东济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13、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明臣言行录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媵人持汤沃灌()2)腰白玉之环()(3)再适长山朱氏()(4)往往馕粥不充(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3.甲、乙两文都有写

14、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三、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吴既赦越 ( ) 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开放性试题,注意结合文章并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