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14136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体的压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液体的压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液体的压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液体的压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的压强》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液体的压强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科版物理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的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的知识,是在学习了 压强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内容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气体的压强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知识与方法上的铺垫。 教材在编排上从观察现象引出问题,并通过观察现象得到有关压强的知识,接着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 着重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在研究中只要求得到压强和深度、液体密度的定性关系,不要求作定量计算;在“ www栏目中安排的习题也以定性分析和小实验、小制作为主。我认为教材 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近,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液体压强的知识

2、。鉴于以上教材的编排特点, 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i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3、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探究未知问题的方法。依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总结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而教学的关键是:成功地完成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我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理由是:从教材特点和中考方向看“液体的压强”是典型的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

3、学,也是中考和各类考试考察的重点,因此我确定它为教学的重点;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语言表述规律的能力有限,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一的困难,所以我确定它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培养, 虽然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但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浮躁,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同学自己不愿意动脑筋,总希望在老师的点拨和启发 下或小组内讨论交流后知道结论而已,惰性较大,所以每节课上课前, 问题的设计、教学流程的安排、语言的组织、板书等都必须作精心而周密的备课。三、教法学法根据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我在本节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为

4、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比较、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进行合作时,指导学生明确目标、 合理分工、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与交流。在这种教法的指导下,让 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有效地合作与交流、愉快地掌握有关液体压强的知识,切实体验到“学物理”、“用物理”、“玩物理”的乐趣,成为真正意义上物理学习的主人。四、教具学具为做好本节课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底部压强和侧壁压强演示的玻璃管、用铁丝做成的正方体、橡皮膜、各种橡皮圈。为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规律,我为他们准备了以下学具:压强计(未组装)、红墨水、一桶清水、一桶浓盐水、刻度尺、铁架台等。五、

5、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本节教学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个环节:设疑激趣 引入新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刚刚学过的、感 兴趣的生活事例引入新课, 把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物理化,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压强吗?学生回答:问题2、当把一杯水放在桌面上时,杯子对桌面有压强吗?学生回答:问题3、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有压强吗?如果有,怎样证实这种压强的存在?学生回答:演示实验一、待学生思考后按下列要求演示:向一端开口,另一端和侧壁都用橡皮膜扎紧的玻璃管内加水,让学生观

6、察玻璃管底部和侧壁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结论:问题4、杯子里的水对浸在水中的物体有压强吗?如果有,怎样证实这种压强的存在?学生回答:演示实验二、待学生思考后按下列要求演示:把一个用铁丝扎成四周用橡皮膜密封的正方形, 放入水杯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正方体六个面的橡皮膜形状有什么变化?结论:第二个环节:引导探究 揭示规律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观察与思考(先让学生观察课本P82页图10-10)用什么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压强计)压强计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 U型管内红色液体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压强计的测量原理是什么?学生回答: 第二个步骤:引导学生猜想:你认为液体

7、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1、猜想2、5 5第三个步骤:学生分组实验(在这一步骤中,首先让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再设计表格、实验 操作、观察记录,最后交流合作。设计表格:实验操作步骤:合作交流:这一步骤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体验到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形成的合力作用,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第四个步骤: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首先小组内对本组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选派代表展示实验;接着,组间交流,指出错误并提出改进措施,发表新的见解,再展示实验;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这一环节中,我之所

8、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已有了压强的知识,并了解了压强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所以我立足于学生的物理现实,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 主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了知识获取的过程,交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展示成果、 汇报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出结论,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第三个环节:分层练习 巩固新知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加深学生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我设计了以下几组练习:基础练习:提升练习:拓展延伸:以上几层练习,围绕教学重点曾曾展开,采用多种方式逐步呈现,

9、 学生在做题与交流中,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发展了学生的潜能。第四个环节:小结回顾 梳理知识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新的想法,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问题能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样,学生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过程中,系统地整理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又引导 学生走向课外,用物理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生活,把生活问题物理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总之,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参与下,学生在主动探究,有效合作与交流中, 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达成了既定目标。我的板书设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