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37411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一、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价隔离房间。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6、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

2、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性传播的隔离与预防。2、患者的隔离: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何 环境表明的污染。3、医务人员的防护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 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三

3、、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2、患者的隔离: 件收治时,应尽快转运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格空气消毒。3、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经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正确穿戴防

4、护用品。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线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患者的隔离:遵循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 1m 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2、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