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消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2840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痘痘消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痘痘消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痘痘消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痘痘消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痘痘消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痘痘消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痘痘消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关键词】 痤疮;痘痘消口服液;中医疗法痤疮是好发于青年人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严重者可出现结节、囊肿,愈后可遗留疤痕。近年来发病率和发病年龄呈扩大趋势,且尚无特效疗法。痘痘消口服液是根据本院名老中医经近30年实践和临床观察研制出的纯中药制剂,经过笔者2年多来的实际运用,治疗痤疮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处方与制备方法将野菊花、穿山甲、牡丹皮、赤芍、栀子、皂角刺、黄连、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连翘、甘草等十几味中草药浸泡30 min,分别加8、6倍量的水,煎煮1 h、0.5 h,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85 ),加95%乙醇至含醇量65%,静置48 h(

2、48 )。取上清液,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蔗糖60 g/L,加纯化水至1 L,搅拌均匀,滤过,分装,灭菌,即得。本品为棕红色澄清液体,味甜,微苦。2 临床应用2.1 临床资料收集门诊病例347例,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1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其中观察组205例,对照组142例。按pillsbury分类法1:度107例,度198例,度42例。参照文献1-2中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发病皮损多位于颜面,少数延及胸背部,春夏季为甚,98%的患者伴有皮脂溢出。全部患者治疗前1个月内未

3、用过激素、抗生素、维A酸类药物;无系统性疾病;女性为非妊娠、非哺乳期患者。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痘痘消口服液,每次10 mL,每日3次,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适当增减用量。对照组:口服清热暗疮片(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115),每次4片,每日3次。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2.3 疗效判定标准 皮疹消退90%,炎症基本消失,无新发皮疹出现为痊愈;皮疹消退70%89%,炎症明显减轻为显效;皮疹消退30%69%且炎症减轻为有效;皮疹消退30%且炎症同前或加剧为无效。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2.4 临床疗效 治疗组205例,痊愈62例,显效138

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142例,痊愈35例,显效62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8.31%。经统计学检验,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d即见效,而对照组1周可见效。2.5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中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3 讨论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性的慢性炎症性疾患。中医称其为“肺风粉刺”,俗称“青春痘”,多因肺经风热熏蒸,或过食辛辣油腻之品,或素体阳热,内生湿热,蕴蒸肌肤而成。若湿聚不散,漫渍肌肤则皮肤油腻;热邪炽盛则皮疹散在;若湿热蕴毒则生脓疱;若气滞血瘀则生结节、囊肿、红斑、疤痕等皮损,其病程缓慢,顽固难愈,病理机制突出表现为湿、热、毒、

5、瘀之邪实。痘痘消口服液是建立在名中医治疗痤疮上万例基本方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剂型,具有清热祛湿、解毒化瘀功效。可以祛除“湿、热、毒、瘀”造成痤疮病之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治疗过程应注意:不要挤压痤疮,防止并发感染愈后落疤和留下色素沉着;痤疮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易导致自信心降低,甚至抑郁,不愿参加社交、体育等活动,因此治疗贵在一个“早”字;预防和饮食上也要注意,油性皮肤者宜常洗脸,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少吃甜食、油腻、煎炸和辛辣刺激之品,少喝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参考文献】 1 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833836.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4 / 4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