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3468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关键词】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为晚期肝硬化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致误诊,且预后差。作者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的34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探讨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及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7例患者中男241例,女106例;年龄3569岁,平均53.4岁。乙型肝炎肝硬化31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乙丁型肝炎肝硬化16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17例,肝性脑病221例。Child-Pugh分级C级328例,余19例为B

2、级。其中302例进行了腹水细菌培养,阳性28例(9.3)。1.2 诊断标准 (1)肝硬化诊断标准。按2000年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1,2;()排除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基础上并符合下列标准。实验室检查符合以下之一:腹水培养阳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分类升高,腹水检查外观混浊,白细胞总数0.5×109/L或多核细胞数(PMN)250个/mm3;比重增高,利凡他试验阳性。临床表现符合以下之一:不同程度的发热;不同程度的腹痛;不同程度的腹胀;不同程度的压痛、反跳痛;腹水量迅速增多,利尿剂效果不佳。1.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无菌抽取腹水10ml送检。细菌

3、鉴定按WHO推荐的KB法进行。采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以上细菌鉴定药敏分析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2检验。2 结果2.1 临床特征 发热226例,其中体温38.5 67例,腹痛163例,腹胀256例,有腹部压痛或反跳痛196例,少量腹水54例,中大量腹水293例,其中顽固性腹水261例。2.2 实验室结果 本组行细菌学检查302例患者中,阳性28例,其中3例为复数菌感染,余均为单一菌株感染,其中大肠埃希菌1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7例,洛菲不动杆菌4例,嗜麦窄食单胞菌2例,嗜水气假单胞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表皮葡萄

4、球菌2例,粪肠球菌1例。28例32株细菌的药敏结果:G+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红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氟哌酸各有2株耐药;G菌对头孢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全部敏感外,其他抗菌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均有耐药,见表1。血常规:WBC10×109/L 89例;N70% 283例;腹水检测:WBC0.5×109/L 219例,PMN250个/mm3 307例,腹水蛋白10g/L 274例,腹水蛋白10g/L 73例。2.3 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在积极综合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首选三代头孢、广谱青霉素酶抑制剂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少数严重感染者则选用碳青霉烯类,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联合腹腔注射

5、氨基糖甙类或甲硝唑,再根据疗效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整。治愈42例,好转183例,自动出院65例,死亡57例。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表1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略)3 讨论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本组同时有高热、腹痛、压痛或反跳痛的仅58例(16.7),而无高热、腹痛、腹膜刺激征的达201例(57.9),这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和/或全血WBC升高和/或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腹胀伴腹水量的突然增加和/或肝肾功能损害突然加重等,与文献报道一致3。但本组大部分患者(308/347)均有一种或多种腹水感染的临床表现,提示对可

6、疑SBP患者应尽早进行腹水检查和腹水培养。本组行腹水培养302例,阳性28例,阳性率9.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可能与腹水培养的时机及未行床边接种有关。 本组患者腹水检查PMN250个/mm3 307例,占88.5,提示该指标仍是目前诊断SBP的可靠指标,但仍有近半数(48.7)患者腹水培养阳性而PMN250个/mm3或WBC0.5×109/L,说明SBP的诊断目前尚有一定难度,不能单纯依赖共识的标准,应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腹水常规等指标。结果显示:腹水蛋白10g/L者患SBP的机率明显高于10g/L者,说明低腹水蛋白浓度是SBP的高危因素。目前临床上肝硬化合并SBP的病死

7、率仍居高不下,分析原因与患者本身伴有的严重基础疾病,并发症多等因素有关外,病原菌耐药率的升高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上除采取综合措施外,及时发现SBP可疑患者,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减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引起高度关注。【参考文献】 1 梁扩寰主编. 消化疾病诊断指南.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97.2 Rimola A,Garca-Tsao G,Navasa M,et al.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 consensus document.International Ascites Club.j Hepatol,2000,32:142.3 杨大明,孟宪镛.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内科分册,2002,29:345348.4 翁心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一些共识与进展.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389390.5 / 5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