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347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肝肾同调治疗黄褐斑56例临床观察【关键词】 黄褐斑; 肝肾同调; 祛斑汤 黄褐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相似,俗称肝斑、妊娠斑、蝴蝶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局限性淡褐色、褐色或黑褐色皮肤色素改变。本病较难治愈,国内外尚未有见效快、疗程短的满意治疗方法。笔者在临诊时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黄褐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且均为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8年,对照组50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在2周7年,所有病人均因面部出现黄褐斑而就诊,有突然出现者,有逐渐加重者,有单

2、纯性黄褐斑者,有兼夹经带胎产等诸疾者,出现部位在前额、双颊、上唇、眼眶周围等处。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自拟汤药祛斑汤,处方: 菟丝子10 g,生地10 g,熟地10 g,枸杞子10 g,女贞子10 g,旱莲10 g,白术、广郁金、柴胡、当归各10 g,白芷、白芍各10 g,红花10 g,川芎10 g,桃仁10 g。随证加减: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者加粉丹皮、栀子、黄芩;肾亏血虚者加牛膝、阿胶、枸杞子;脾虚湿浊者加党参、黄芩、茯苓、苍术,月经不调者加香附、乌药、苍术、益母草、泽兰;白带多者加黄柏,红藤,败酱草等。1剂/d,水煎分2次服。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分忧虑和过劳,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少食

3、酱油、酱菜、烟、酒、咖啡等含色素的食物,忌食辛辣食物。60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200 mg/次,维生素E 100 mg/次,3次/d。60 d为1个疗程。3 疗效判断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皮损消除或隐约可见为治愈;皮损消退70%以上为显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为有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为无效。3.2 结 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略) 两组治疗前后全身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伴发的胸闷心烦、乳房胀痛、头昏耳鸣、口苦、腰酸、月经不调等症状得到减轻

4、或消除49例(87.5%)。对照组全身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11例(19.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 讨 论 黄褐斑又称“肝斑”,是面部有黄褐色或褐色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颊部,斑片形状不一,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可无全身不适。黄褐斑好发于青年女性,多与月经不调、盆腔炎、卵巢、子宫的疾患有关,并和妊娠、口服避孕药也有关,同时也可继发于肝病、结核病及其它慢性疾病,此外情绪不佳,过度的日晒,滥用化妆品也可引起本病。本病影响容貌,并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黑色素代谢异常有关,实验室研究发现可能与黄体酮及雌激素的增加,使酪氨酸

5、酶不受谷酰甘肽的抑制,垂体中叶分泌黑色刺激素增加,妊娠时血清酮含量升高等有关2,3。 黄褐斑病发在皮,其病在内。祖国医学认为,气血乃人体生命活动之物质基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血的产生运行与脏腑经络紧密相关,脏腑有病必然累及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就会沿着经络循行的部位发生病变。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一是肝气郁滞,血淤于面;二是脾虚不能生化精微,气血两亏,肌肤失养;三是肾水亏而不能制火,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于皮肤所致3。外科正宗指出:“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因而肾虚是导致本病的原因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则认为,妇人经、孕、产、

6、乳均伤于肾,肾精化生血,血荣于面,而光泽有加。肾虚又使冲任失调,气血不畅,淤血内阻,故出现月经不调,面部褐斑深褐色。肾属水、藏精,肝属木、藏血。水木相生,精血同源,故肝肾两脏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维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水生木,肾精充盈,肝体得养则疏泄正常;若肾水亏虚,则肝阴失养、疏泄失职;如水枯则流缓,血液枯涩则运行不畅,不能上荣头面而现褐斑。“祛斑方”以菟丝子为主药,配合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枸杞子、白术、广郁金、柴胡、当归、白芷、白芍、红花、川芎、桃仁。功能补肾疏肝,活血化淤。本经云:“菟丝子气味辛平,无毒,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黑干”。经临床验证,菟丝子

7、除具有补肝肾,益精髓,明目功效外,尚有宣通百脉,柔润肌肤消斑之功4;方中加入枸杞子平补肝肾阴精,令其上荣头面。两药合用对伴发头昏耳鸣、腰酸等症状的消除有明显疗效。柴胡、当归、白芍取其逍遥散之意,疏肝解郁,健脾化湿,这组药物对乳房胀痛、胸闷心烦、口苦的改善作用十分显著。当归、红花、川芎、益母草活血化淤、调和气血,对伴月经不调者同样能达到调经之效。加用白芷取其芳香疏风,引药上达颜面之效46。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主要限速酶,而熟地、当归、白术具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6。诸药同用,共奏补肾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淤之功,同时还能调节机体内分泌,达到祛除黄褐斑的作用。【参考文献】 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6.2曾文军,傅 斌.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3;25(1):36.3冯安吉,海春旭.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2):184.4邓永健.菟丝子治疗黄褐斑J.中医杂志,2000,41(10):587.5黄李平.丹栀逍遥散治疗面部黄褐斑32例J.中医杂志,1998,39(2):76.6王建华,雷 帆,崔显荣,等.2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4):232.6 / 6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