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3768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92例临床观察 作者:邓程国 叶发期 邓克瑜【摘要】 目的:观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外感咳嗽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2例予中药汤剂加减止嗽散口服,对照组66例予先锋、酮替芬片、急支糖浆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62例,好转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内服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咳嗽/中医药疗法;止嗽散治疗应用;宣肺;利水渗湿 外感咳嗽是感冒早期首先单独出现或伴随其他感

2、冒症候群出现常见症状1。止嗽散出自程氏医学心悟,是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原方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宣肺利水法,以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中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9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来源于本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男68例,女24例;年龄15-35岁65例,36-65岁27例;病程1-15 d,平均4 d。对照组66例,男46例,女20例;年龄14-35岁48例,36-65岁18例;病程为1-15 d,平均4.5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外感咳嗽标准拟定。感冒经治疗后,发热等其他症状基本消失,以咽痒、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症状超过1周;首发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部不适;咳嗽以遇冷、热、烟、尘、异味、空调等环境为甚;体检咽部可或无充血,滤泡增生形成,咽侧索充血肿大;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正常。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自拟加减止嗽散口服治疗。基本方: 紫菀15 g,荆芥15 g,瓜蒌皮15 g,葶苈子15 g,百部10 g,白前根20 g,芫花3 g(先煎),陈皮8 g,大枣10 g。风寒咳嗽加麻黄、桂枝,风热咳嗽加金银花、连翘。将芫花和其他药

4、分别用水450 mL,浸泡30-40 min,芫花先用文火煎沸15 min后加入其他中药一同用武火煎沸15 min,分2-3次餐后1 h服用,每次100-150mL,每日1剂,3 d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先锋,每次0.5 g,每日3次;酮替芬,每次1 mg,每日2次;急支糖浆(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每次10-15 mL,每日3次,3 d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两组服药期间,注意避风寒,忌辛辣、腥、异味等。 2.3 观察项目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咳嗽,咽部不适,咽部体征变化等指标评定疗效,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5、3.1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咳嗽、咽部不适消失,咽部体征消失,检查均正常。好转:经治疗后咳嗽、咽部不适和咽部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咳嗽、咽部不适和咽部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92例,治愈62例,好转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66例,治愈24例,好转2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9.7%。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3.7206,P0.01),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外感咳嗽属于现代医学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喉源性咳嗽范畴。河间六书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张景岳指

6、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显然,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是导致外感咳嗽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风寒、风热、风燥为多见,三者之中又以前两者最常见。在临床中,常见风寒、风热外邪已解,而咳嗽依然如故,可见除风寒风热六淫外邪之外,痰的存在就是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关于痰的形成原理,在中医学看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于痰的聚积位置,一般来说有3种情况,一是聚积在鼻咽部,二是聚积在肺内,三是鼻咽部和肺皆有。肺气壅塞的根本原因就是痰湿的聚集。 对于外感咳嗽的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教材中针对风寒袭肺和风热袭肺提出了疏散风寒、宣肺止咳和疏散风热、宣肺化痰的治疗方法。治痰对外感咳嗽的治疗十分重要。医生们也使用了种种不同治痰的

7、方法,不过临床疗效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原因有两点:一是治痰的策略不当,一般常用的是见痰治痰,普遍选用的是宣肺化痰、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的方法,因没有恰当地辨证施治,其临床疗效往往欠佳。根据上面分析,我们认为外感咳嗽的痰有3种聚积方式,治疗上应分别对待。对痰聚集鼻咽部的,应在宣肺化痰基础上,辅以疏风通窍的方法;对于痰聚集在肺内的,就在燥湿化痰或清热化痰的基础上,辅以宣泄肺气,利水下行的方法;对于“痰”聚集在鼻咽部和肺内两处者,则酌情组合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其中疏风通窍意在为病邪上行外解而疏通道路;开泄肺气意在加强肺的“主治节,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以免水湿再聚为痰,从而使咳嗽难以治愈,利水下行意在

8、为痰湿病邪寻找一条下行排泄的通路。其中以宣肺气和行水最为关键。如此治痰,自然疗效更佳。第二,在治疗外感咳嗽时,对肺气壅塞的病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临证可以常规采用宣泄肺气的方法,通过宣泄肺气促进宣肺化痰、燥湿化痰或清热化痰等作用的实现,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笔者自拟加减止嗽散用于治疗外感咳嗽,正是体现了宣泄肺气、利水下行的治疗思路。方中荆芥、紫菀、瓜蒌壳以宣泄肺气,葶苈子、大枣、芫花逐水下行,全方共宣肺行水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芫花的醇水提取液对肺炎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有抑制作用;百部中含有的百部碱对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荆芥能缓解平滑肌的痉挛;紫菀有镇咳祛痰的作用。运用本方治疗外感咳嗽临床疗效可靠。【参考文献】 1邓程国,叶发期,邓克瑜.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理论分析J.江西中医,2007,38(8):91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3牛 红,李 岩,李述文.外感咳嗽治疗经验谈J.吉林中医药,1999,19(4):34.4梁 伟.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54.6 / 6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