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转化实验.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638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蔗糖转化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蔗糖转化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蔗糖转化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蔗糖转化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蔗糖转化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蔗糖转化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蔗糖转化实验.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a = K 反 Co(2.7-2)实验2.7蔗糖的转化一级反应a = K 反 Co(2.7-2)a = K 反 Co(2.7-2)、实验目的1 测定蔗糖在酸催化作用下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半衰期和活化能。2 掌握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 掌握一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二、基本原理蔗糖在水中转化为葡萄糖与果糖,其反应方程式为:Cl2H220l1(蔗糖) + H20 = C6H12O6(葡萄糖)+ C6Hl2O6(果糖)此反应是二级反应,在纯水中反应速率极慢,为使蔗糖水解反应加速,常以 酸为催化剂。由于反应中水是大量的,可以近似认为整个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是 恒定的;而H+作为催化剂,其浓度也是固定的

2、。因此,此反应可视为准一级反 应,反应速率只与蔗糖浓度成正比。根据反应动力学特征可知,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关键是在反应不同时间测定 反应物的相应浓度。然而反应是在不断进行的,要快速分析出反应物的浓度是较 困难的。但蔗糖及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均为旋光性物质,而且它们的旋光能力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体系在反应过程中旋光度的变化来衡量反应的进程。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种类、浓度、样品管长度、光源波长及温度等因 素有关。在其它条件固定时,旋光度a与反应物浓度有直线关系,即:a= KC(2.7-1)式中的比例常数K与物质的旋光能力、溶液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和温 度等均有关。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

3、旋光度来表示。在蔗糖的水解反应中,反应物蔗糖和产 物中的葡萄糖都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分别为66.6 和 52.5。,但产物中的果糖是左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为-91.9。由于溶液的旋光度为各组成的旋光度之 和,因此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的右旋角度不断减小,最后经过零点变成左旋。当反应开始时(t二0)、经过一段时间t,以及蔗糖水解完全时(t -X溶液 的旋光度分别用a, a, a表示。则:(2.7-3)a= K 反Ct + K 生(Co-Ct)=K 生 Cto(2.7-4)式中,K反和K生分别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常数,Co为反应物的最初浓度,C-是生成物最终之浓度,Ct是时间为t时蔗糖

4、的浓度。由式(2.7-2)、(2.7-3)和(2.7-4)得:GoCo0K(o:»(2.7-5)K反- K生Ct-t -:K反一 K生(2.7-6)将式(2.7-5)和(2.7-6)代入一级反应的积分式:(2.7-7)可得:tn上kt(2.7-8)即:1 n -(t -: J = -kt 1 n -(o -:)(2.7-9)若以ln( a-a)对t作图,从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进而可求得半衰期ti/2 = In2/k0测出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利用阿仑尼乌斯(Arrhenius)经验公式可计算出蔗糖水解反应的活化能(Ea):RlnT2(2.7-10)式中k1和k2分别为温

5、度T1和T2时的速率常数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旋光仪1台,恒温装置1套,100 mL磨口锥形瓶3只,25 mL移液管二支,100 mL量筒,停表1块,洗耳球1只,台称1台。试剂:3 mol dm-3 HCI,蔗糖(A.R.)。四、实验步骤1 仪器装置 旋光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详见本丛书第一分册仪器部分。2 控制恒温水浴的温度恒定在(25 ±.1)oC,开启旋光仪预热。3旋光仪零点的校正 洗净旋光管,将管子一端的盖子旋紧,向管内注满蒸馏水,把玻璃片盖好, 尽量使管内无气泡存在。再旋紧套盖,勿使漏水。管中如有气泡,可赶至胖肚部 分。用吸水纸擦净旋光管, 再用擦镜纸将管两端的玻璃片擦净

6、。 将旋光管放置到 旋光仪中进行零点校正。 记录旋光仪读数重复测量三次, 平均值即为零点, 用于 校正仪器的系统误差。3反应过程中溶液旋光度的测定在锥形瓶中,称取 10 g 的蔗糖溶于 50 mL 蒸馏水中,使蔗糖完全溶解, 若溶液浑浊应过滤。用移液管各取蔗糖溶液和 3 mol dm-3 HCI溶液25 mL,分别 置于 100 mL 的锥形瓶中,加盖后放入恒温水浴充分恒温至少 10 min 后取出, 将 HCI 溶液倒入蔗糖溶液中振荡,注意:当 HCI 溶液刚倒入蔗糖溶液中时开始 记时,并立即倒回盛 HCI 溶液的瓶中再振荡,来回 3 4 次,使之均匀。其后 立即用此混合反应液少许,洗旋光管

7、 2 3次后,用反应混合液装满旋光管,旋 上套盖, 擦净管外的溶液后, 尽快放入旋光仪中进行观察测量。 要求在反应开始 后2 3 min 内测定第一个数据。其后,将盛混合反应液的旋光管放入已经预先 恒温好的恒温水浴中,在反应开始 15 min 内每间隔 1 min 测量一次旋光度,以 后测量的时间间隔可适当加长, 一直测到旋光度由右旋变到左旋为止。 每一次测 量前,将旋光管从水浴中取出, 用滤纸或毛巾擦净管外的溶液后, 尽快放入旋光 仪中进行观察测量。寻找到平衡点立即记下反应时间t,再读取旋光度a。每测量一次旋光度后, 迅速将旋光管放入恒温水浴中恒温, 以尽可能使反应混合液保 持恒定的温度。4

8、. a的测定将上述剩余的蔗糖和 HCI 溶液的反应混合液置于 50 60 oC 水浴上温热1.5小时左右,然后冷却至原实验温度,再测此溶液的旋光度,即为aodfio5将恒温槽调节到另一温度,如 35oC 恒温,按上述实验步骤测定体系的 旋光度随反应时间的关系。五、结果与讨论1 将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旋光度 a和对应时间t列表,作出相应的at图。2. 从at曲线上,等间隔时间t取8个at,通过计算,以ln( at- a) t 作图,由直线的斜率求反应速率常数 k,并由k值计算其半衰期ti/2o3. 根据两个不同温度下 Ti和T2测得的ki和k2,由Arrhenius公式(2.7-10) 计算反应的表

9、观活化能。六、注意事项1. 测量a要快而准,以减少实验温度波动时速率常数带来的误差。2 .旋光仪不要长时间开启,间隔超过 20 min应该关闭,需要测定时提前5 min开启旋光仪。3. 装样品时,旋光管管盖旋至不漏液体即可,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压碎玻璃片。实验结束时,应将旋光管洗净干燥,防止酸对旋光管得腐蚀。4. 在测定a-时,通过加热使反应速度加快转化完全,但加热温度不要超 过60°C,否则将产生副反应,颜色变黄。在 H+催化下,蔗糖除了水解,由于 蔗糖高温还有脱水反应,这会影响测量结果。另外,加热过程亦应避免溶液蒸 发影响浓度,否则影响 a测Q定的准确性。七、思考题1. 实验中,我

10、们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试问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 中所测的旋光度 at 是否必须要进行零点校正?2. 蔗糖的水解速率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3. 配置蔗糖溶液时以托盘天平称量蔗糖并不够准确,这对测量结果是否有 影响?4. 在测量蔗糖和 HCl 反应液时刻 t 对应的旋光度时,能否如同测纯水的 旋光度那样,重复测三次后,取平均值?5. 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溶液时,我们将盐酸加到蔗糖溶液里去了,可否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去?为什么?6. 本实验主要的误差因素是什么?如何减少实验误差?八、拓展与应用1. 蔗糖在纯水中水解速率很慢,但在催化剂作用下会迅速加快,其反应速 率大小不仅与催化剂种类有关而且

11、与催化剂的浓度有关。2. 本实验除了用日+离子作催化剂外,也可用蔗糖酶催化。后者的催化效 率更高,并且用量大大减少。3. 蔗糖酶的制备可采用如下方法:(1)在50 mL洁净的锥形瓶中,加入 鲜酵母10 g,同时加入0.8 g醋酸钠,搅拌15 20 min,使之溶化;(2)再加入 1.5 mL甲苯,用软木塞将瓶口塞住,摇荡 10 min,置于37°C恒温水浴中,保温 60 h0( 3)取出后加入1.6 mL醋酸溶液(4 mol dm-3)和5 mL蒸馏水,使其中 pH为4.5左右,摇匀。(4)用离心机,以3000 rmin-1的转速离心30 min,取 出后用滴管将中层澄清液移出,放置

12、于冰柜中备用。4. 若要考虑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可由:k = k0 K CH :-通过作图法求出酸催化速率常数(Kh )和H+的反应级数(n)。式中k0为CH.:_. 0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蔗糖水解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5. 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来度量,比旋光度用下式表示:I 严 _ -100l Ca式中L D右上角的“ 20”表示实验时温度为20oC,D是指旋光仪所采用的钠灯光 源D线的波长,即589 nm, a为测得的旋光度(°,l为样品管长度(dm),Ca 为浓度(g/100 mL)o6. 本实验在安排上,由于时间原因,采用测定两个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来计算反应活化能

13、。如果时间许可,最好测定6至8个温度下的速率常数,根据 阿仑尼乌斯方程的积分形式:lnk = -Ea/RT +常数 作Ink对1/T图,可得一条直 线,从直线斜率求算反应活化能 Ea,其结果更合理可靠些。九、参考文献1刁国旺,阚锦晴,刘天晴编著,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3。2Daniels F., Alberty R. A.,Williams J.W., Cornwell C. D., Bender P., Harriman J. E., Experimental Physical 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 Inc, 1962: 193.3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实验 (修订本 ),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 1985。4 5 %20materials. htm.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