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9053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的常春藤叶 。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王欧 ?亨利。现在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六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中的第一板块“精神支柱 ”中。 “珍爱生命 ”这个专题由两个板块组成: “精神支柱 ”和 “生命之歌 ”。围绕 “珍爱生命 ”这一主题选入了我与地坛 、最后的常春藤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鸟啼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体会自然生命的伟大,敬畏生命,善待生灵,热爱生活,本专题学习的方式是文本研习。单元教学总目标是:

2、1. 学生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2. 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小说自身看, 在这篇小说中, 作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教材将这篇小说放在“精神支柱 ”这个板块, 希望引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启示学生珍爱生命,乐观向上。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步入高中阶段,心理比较躁动, 对人生对未来还没有很多生活的历练,处于情感的模糊期, 尚未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急需从情感

3、上加以引导,促使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从语文教学上来说,这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小说,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特征等还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制定了课前预习,设计了预习提示。鉴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目标。三、目标确立(一)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的原则,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会欧 ? 亨利式结尾的妙处。设计依据: 为了锻炼学生筛选信息、 利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文章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

4、究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预习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设计依据: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建立以生为本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树立 “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设计依据: 培养学生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分析主人公形象。2. 体会欧 ? 亨利式结尾的妙处。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完成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文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5、学法。四、教法学法(一)教法1. 学案导学法。先让学生动起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学而教。2. 整体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动起来,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思路。3. 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抓住关键,来激趣、启迪、点拨。4. 问题激趣法。使学生能自主探讨问题,体现 “以诱达思,合作探究 ”的原则。(二)学法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相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良好合作、勤于动手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1. 课前预习,课后拓展。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根据预习明白课堂流程,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拓展, 迁移延伸, 从而使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中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2 课堂深入研读课文,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提高自身思辨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以尊重学生为原 则,积极贯彻新教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强意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