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33929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第二章学习的本质在了解环境的魔力后,我们便要来探讨,如何提供学前阶段的幼儿一个能助其身心健全发展的理想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进入一个环境后,就能如鱼得水般与之结为一体,让他深刻体会,这里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地方!一、他每天能够在这个环境里1. 能依自已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主动找寻最需要的东西(刺激),从容学习。2. 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发挥自我。3. 从亲身经验、探索事物中获得成就感。4. 愉快的学习与成长,不用担心会遭受斥责或赶不上别人。5. 学习自律、担负责任,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6. 减少负向行为,导向正向行为。7. 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谐互动。8. 觉

2、得被爱、肯定自已也接纳他人。二、为师者也能在这个环境里1. 充分了解、体验幼儿的特质,进而观察、欣赏幼儿。2. 认清自我角色、发挥专业精神。3. 有效管理教室,与幼儿维持良性互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的先决条件是,老师须了解人类发展的本质及三至六岁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而掌握对学习的基本信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环境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学魔力。三、发展的基本模式根据许多医学与心理学先进的观察与研究可得知,虽然每个人的发展步调与特质都不相同,但依循固定、有规律的进行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是不受后天经验影响而改变的,这些模式是:(一)发展是连续的人从在子宫内开始,一直到生命终止,他的各部位器官与能力都一直以不同的

3、速率不断地发展。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是跳跃式地有时长、有时短,也不是突发的。如:牙齿、语言的发展,我们常以为婴儿生齿是一日之间就冒出来,或突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实际上牙齿在冒出来前,就在下颚内“酝酿”了好久,而幼儿在开口说话前,也是经过一段极漫长的观察、模仿、刺激与发声练习的。(二)从整合到分化每种行为能力最初都是“粗枝大叶”、一片混沌的,而后经生理的成熟与环境刺激的交相作用,才得以“精细分工”。例如:幼儿最初拿笔是以拳握方式,并以整只手臂力量运笔,而后才学会灵活运用拇指、食指与中指相互协调夹笔,然后靠手腕运笔。再如:婴儿常会将 四只脚的动物都认作是同一种,而后才学会分辨猫、狗、羊等。(三

4、)发展速率有快有慢发展虽是连续的,但各部位的成长以至心智能力的发展速率却是有快有慢的,而且有阶段性的。例如:脑神经与脑组织的发展在儿童期发展最快,而内脏器官在儿童期成长缓慢, 一直到青年期才快速成长。又如想像、创造能力在儿童期便快速成长,至青年期达高峰,而 逻辑推理能力在儿童期则呈缓慢发展状。(四)阶段成熟性各种行为能力的发展过程都可以由几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的“发展工 作”,待发展成熟后,才得以进入下个阶段继续成长。换句话说,后面的发展阶段的好坏是 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的。而且各阶段发展顺序是一定的,每个人都照着一定的模式成长, 不可能前后颠倒或跳过某一个阶段。如:婴儿从头部举

5、直-俯卧抬头-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的发展,其中如果有某一阶段出了问题,接下来的阶段便无法完成。同样的,当 幼儿的手指肌肉、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没有成熟前,他是无法拿笔写字的。(五)个别差异性虽说发展模式是固定的,但每个人却又会因遗传因子与生成环境的差异,而各有特质。 这种个别差异广泛显现于人的身体、智能、兴趣、情绪与人格各方面,也可以说世上没有两 个人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四、幼儿的本质幼儿期无论在身体、 语言、人格、智能及社会性发展上, 都正处于非常时期, 发展快速。 其重要性就如房子的基石一样,基石若未打好,那房子就随时有倾斜、倒塌的危险,一般而 言,幼儿期与人生其他阶段的不同

6、在于:(一)生理特征幼儿的身体除了内脏器官与触觉发展较慢外,其他如骨骼、脑部、大小肌肉、视觉、听 觉、味觉、嗅觉、牙齿等都处于急速成长。分化的关键期,促使他们不停地想寻找机会,刺 激这些机能不断“演练”,增加灵敏度以达到成熟阶段。而这便是幼儿不停地想听、想说、 想看、想闻、想尝、想摸,总是坐不住、无法安静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思考特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不同成长阶段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或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或了解方式,而且每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历经四个主要阶段才得以成熟。每个阶段又都各有其思考特征。三至六岁的幼儿正处于所谓“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幼儿在思考活动上,会有下列特征:自我中心性。幼

7、儿只能从自身的立场或单一观点来观察或了解人、事、 物,他无法从他人的立场或多重角度来考虑问题。例如,同样一件物品,让他从不同方向观看时, 他会以为是不同的东西,他总认为月亮跟着他走,他也无法像成人一样理解或体会他人的想法与感受,这也是造成幼儿间高频率吵架、打闹事件的原因之一,而年龄愈小的,就愈不接受轮流、等待或共用等这些成人社会的安排。惟实思考性。幼儿无法思考、理解抽象的概念或不眼前的事物,他必须凭借自己身体的直接操作和知觉经验来了解事物或解决问题。例如,他可以从学校走回家,但却无法描述(说清楚)这条路是如何走的。直觉判断。幼儿常会依据事物的表象来判断或解决问题,缺乏逻辑推理能力。他们会从一个

8、特有概念直接跳接(联想)另一个概念,或认为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其间必有因果关系。例如,有人不管是吃点心或午餐时,就想到“吃完”后要“午睡”的不愉快经验,因而拒绝食用或吵闹不休。这个时期的幼儿也常常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的某一细节上,无法联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画妈妈时,常常很夸张的描绘嘴巴、发型等某一部位,而仿画 口、时,常是歪歪斜斜,比例不对,甚至会 突显某一个角。(三)情绪、行为特征1. 喜欢探索新事物、充满想像力。由于正处于生理的急速成长期,但又受限于自我中心及惟实思考方式,幼儿的心里总是塞满了一大堆问题,新奇的事物也总能抓住他的视线,因而,他们会不时东摸西摸,还会问个不停。而当幼

9、儿自身无法理解所看到、所听到的事物或自觉无法控制、掌握世界时,他就会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或虚构一些人物、怪物,进入自己的想像世界。2. 情绪不稳定幼儿期也正处于社会化关键期,许多心理、情绪反应都属于分化与未分化状态中,再加上其特有的思考方式,使得幼儿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煽动、暗示)而表现不稳定的情绪行为。如产生注意力短暂,易分心,使性子,前一分钟哭后一分钟笑,争抢,打闹等等令大人头疼的行为。3. 爱模仿、可塑性强但也正因为幼儿的身心状态未完全分化(尚未定型),易受外界所控制、影响,使得他们极爱模仿周围的人与事(尤其是经常出现在他生活中的父母与老师),也最容易接受指导(可塑性强)。五、学习

10、的基本信念老师若能完全体会和认识人类发展的本质,并同意幼儿具有异于成人的生理、思考与行为特征,就会知道传统的以集体、分科、按课程大纲、进度上课、教师权威导向、灌输、注重测试成绩等否定个人存在价值的教学方式是极不适合幼儿的,在史蒂芬所著开放的教育一书中,曾举出一些开放教育学者对学习的基本信念,这些信念包括:(一)学习是始于出生,且连续不断的从发展的连续性与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可知,人在子宫里就已开始“认识”环境(子宫) 对刺激作反应。胎儿成长到第二十八个星期时,其神经、循环等身体重要系统都已发展出来。 许多研究显示在第二十八至四十个星期间,胎儿便能够辨别甜、酸、苦、咸等味道,能对亮 光及声音作反应,

11、眼睛能短暂地跟随物体移动,饥饿时会哭。由这些灵敏的反应可知,当母 体环境不正常时,如酗酒、不当药物、传染病、常处于愤怒、焦虑的情绪状态等,将可能引 起神经或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化学物质,从而导致胎儿处于激动状态,甚至产生畸形儿或流 产现象。因此,即使是胎儿期,就已和环境产生互动;每一成长阶段皆有其关键“作业”待 完成;需不断接受刺激、累积经验,方能持续成长。这点给老师的启示是,学习是随时在发 生的,没有上课、下课之分。同时更不能忽略或否认学习者过去的环境经验(幼儿不是一张 白纸)。一个在家里从来不曾看过书的幼儿,老师若马上要求其看图说故事的话,他的不自 在与挫折感是可预见的。(二)学习必须是学习

12、者亲身体验正如皮亚杰认知学说所提出的论点,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是靠“感官”来学习 的。“知识”若不是经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就不能成为真的知识。举例来说,让幼儿认识形状的方式,不是在黑板上画出Do,然后对幼儿解释各种形状的特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玩积木,在堆堆叠叠中,自然体验四四方方、有棱有角、长长的、弯弯的等具体形 状特征。“亲身体验”的另一个意义是,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与行为方式,不会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或理解程度。例如:有人喜欢静静地唱一首歌,有人喜欢连唱带跳,有人则不喜欢唱歌;同样一片拼图,不会有两个人以完全一样的方式来拼完。老师若 能了解这个学习本质,就会避免

13、以灌输方式教导幼儿,更不会要求(期望)全班幼儿有同样的表现。(三)学习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程度根据阶段成熟论及 “继续性”的发展原则,人类各项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是渐进且有系统 性的,某一阶段未成熟前不可能跳跃到另一阶段;基础能力未发展成熟前是不可能掌握精细 能力的。因此,规划任何学习活动时,应以学习者现阶段的能力或行为为基点,过与不及都 无法引起学习动机,甚至造成学习者的挫败感。例如,要求一个还不会使用剪刀的幼儿剪内 环线或剪圆形时,便极可能使幼儿产生挫折感而失去兴趣。所以课程进行不应死守课程纲要 或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成了 “反客为主” 。(四)学习是自发且有目的的基于每一阶段身心成长的

14、需求,幼儿自会不断寻求外界刺激以满足这种需求,而且每个人又会因人格特质、兴趣、发展速率的不同,都会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达到目的。因此,老 师所要做的便是洞悉这些成长需求与个别差异性,提供环境刺激,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如果环境无法与他们的成长需求相配合,使得他们的成长之路受阻,可能的结果是:师生不断发生摩擦、幼儿学习情绪低落、抗拒、破坏、退缩、与社会脱节等负面行为一再发 生。或许老师们已开始想,要如何让幼儿实践这些学习信念呢?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符合每一位幼儿的身心需求?那我们得说,幼儿本位的个别化教学方式,恐怕是实践这些信念的唯一途径了。所谓个别化,并不是说形式上的一对一教学形态,而是讲

15、求学生本位,打破任何统一的模式,能够随时给予幼儿多重选择机会,多条成长之路,以发挥最佳的学习效果。要达成个别化的方式很多,例如:弹性的学制,过程性的评量,减少集体教学的时间而开放的学习空间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它可以增加学生和教材间、老师和学生间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直接接触的机会。第三章如何规划学习区所谓“学习区(兴趣中心、角落) ”,是指有规划而且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幼儿能够在这里根据自已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有效地且有系统地完成某种学习活动或达成某一学习目标。学习区的规划方式不下百种,但有其基本的步骤与原则,在此提供给老师们参考。一、拟定学习区的种类与大目标学习区的种类与范围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16、并无定论,但应以“全人教育”为原则,即满足幼儿认知、语言、大小肌肉、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需求。老师可依据实际的空间条件(如:面积大小、格局、形状等)、幼儿人数、年龄层、编班方式及经费多寡等客观条件来综合考虑。例如:在一个约35 平大、方正格局、可供30 位5 岁幼儿使用、且经费充裕的教室里,设立语文、益智、科学、积木、装扮、美劳等6 个特色各异的学习区,然后拟定每个学习区的主要学习目标。二、详列具体学习目标设定好各区大目标后,老师可根据班上的幼儿的整体发展程度与个别差异状况,以月为单位,将各区的具体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情意、技巧三方面,由简到繁地一一列出。而后每隔34周,老师根据幼儿实际学习情况,

17、删除孩子们已达成的项目(撤换玩具),代之以更高层次的学习项目。通过这些具体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达成各区的大目标。三、寻找适当的教材、玩具接下来,老师便可根据既定的目标收集、设计适合的教材、玩具。当然,这当中可能会有某一件教材、玩具同时适合几个学习目标或者某一学习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教材、玩具来完成。四、着手布置各学习区的目标与内容决定后,老师便开始考虑,如何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与生活空间,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展现其主观、自发的学习意愿;让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要提醒老师的是,自由学习的气氛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更不是一天可以形成的,自由的环境也不等于为所欲为的世界。它必须建立在集体中的每一

18、分子都能认同,并遵守大家所共同建立的制 度与规则上,而这种共识的建立需要时间及有序的环境,需要一步一步地加以诱导。(一)学习区的规划,首重明晰性与次序性,要让每一位幼儿在进入“环境”后就能清楚地了解并体会与认识:1. 当他想做什么的时候,知道去哪里满足需求。2. 他可以在各区内尽情发挥,但他同时也明白“在这里我可以做什么”及“我不可以做什么” 。3. 轮流等待、相互尊重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4. 分享经验、互通有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二)根据各区所需的隐秘、特殊设施或条件及预定的使用人数,在现有空间内确定最佳位置:1 .美劳区常常需要水,所以可放在或的位置上。2. 积木区、装扮区人

19、数较多,肢体活动量也较大,需要较宽敞的活动空间,因此可考虑、的位置。3. 科学区最需自然采光,而且需要延伸至户外的活动区,所以的位置可能是最恰当的。4. 语文区、益智区需设在隐秘的角落,因此可考虑、的位置。(三)每个区域或许都有几个理想场所,但老师还需注意:1. 各学习区的界限应力求明显,让各区在进行活动时,彼此干扰减至最低程度,以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老师可利用各种矮柜、书架、地毯、风琴等设备作为各区间的隔离带。2. 来往各学习区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避免任何绕走、行走时发生冲撞、推挤,甚至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3. 各区域所面的教材、玩具应随手可得,避免让幼儿横过教室取拿物品,增加不必要的交通量及

20、喧吵声。4. 除了个别学习的空间设计外,教室内也要有可供小组及集体活动的地方。(四)老师在安排个区教材、玩具时考虑的原则:1. 条理性:所摆放的教材或玩具应该力求整齐,让幼儿无需处处征求老师的同意才可使用和完全领悟老师的指导才知如何使用。这样一来,幼儿在使用时便能“一目了然”,知道该教材是做什么用的,同时也无需在一堆物品中翻来翻去,浪费时间造成混乱场面。而一篮篮摆放的形式也暗示幼儿一次只能拿一篮,摆弄完毕,按规定归放原位后再拿另一篮。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建立其独立自主的能力,更可以培养其轮流、分享的社交态度。针对一些需要指导的教材或玩具,如棋类、走线、扑克牌游戏等,老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方式

21、,先给幼儿指导或介绍使用方法,再放进学习区,这样做可以提高幼儿的处理能力。拼图、乐高等属于自我修正或创意性的教材、玩具,其条理性高,便可直接放入学习区,让幼儿自行探索。2. 数量: 各区教材或玩具量应和使用人数相配合,以免造成闲置过多或不够使用的问题。也可同时供10 人使用的益智区为倒,其教材或玩具的数量最好在20 件左右。3. 安全性:消除或预防任何尖角、尖锐、易燃或有毒物品以及湿滑的地面。一个学习环境,内容再丰富,如果不能注意幼儿的安全而导致意外事件频繁出现的话,也是枉然。4. 美观、明朗性:幼儿的注意力与耐力比成人短暂,也较情绪化。因此,需在学习环境中营造活泼的气氛并制造各种“视觉焦点”

22、,以激发其学习、参与的动机,并强化其专注力。例如: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暖色系且明度高(以粉蓝、粉绿、鹅黄等)的墙面与家具色调、玩具造型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五、逐步开放学习区如果老师以为规划、布置好各个学习区后,就可退至一旁悠闲地观看幼儿嬉耍其中的话,那她可能不晓得她正替自己拉开噩梦的序幕,即将面临一波波嘈杂而又混乱的失控场面。而更糟的结果是深受混乱场面所苦的老师,认定开放教育就是“放牛吃草”任其撒野、一无是处,因而回归过去的权威教导模式,否定幼儿自主学习的价值,她将因此永远都无法欣赏到幼儿那种悠游自在、专注忘我的学习境界。造成这样的遗憾,实在是由于老师忽略了一个关键过程,这就是一步一步

23、如履薄冰般实施“预备周”。实施预备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适应、了解环境,进而学习尊重环境。除了使儿童知道各个学习区的游戏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他们学习遵守各区的游戏规则。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循环阶段:( 1 )引介(2)操作、观察(3)修改、定案。在第一阶段中,老师逐步将各学习区内容与使用方法介绍给幼儿,引导幼儿适应新环境,然后让幼儿在该区内自由操弄各教材与玩具(试玩),老师则从旁观察、记录幼儿间的互动情形及使用各项器材的状况与学习反应(第二阶段)。最后根据观察资料,分析优缺点,再加以修改,或更动教材,或改动设施,并根据幼儿在“第二阶段”互动时的行为实例,引导他们认识游戏规则(第三阶段)。每个

24、阶段能否稳当地落实执行,关系着日后幼儿的学习品质。尤其是在第一阶段,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应充分计划后,再以谨慎的态度执行。预备周进行的方法并无固定模式,老师要根据幼儿人数、年龄层、作息时间、空间大小及内容的复杂程度作弹性处理,但应掌握某些基本原则。(一)以小组方式进行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确切地熟悉教材、玩具的内涵和使用方法,在介绍时不宜以大集体 方式进行,应以1015人组成的小组为限(人数可随幼儿年龄大小递增或递减)。(二)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学习区幼儿的注意力与耐力都不及成人,故在介绍学习区内容时应循序渐进,每次以1015分钟为原则(视幼儿年龄缩短或递增) 。如果学习区内容较多而且

25、比较复杂时,可分34天进行。(三)实际操作、反复练习要让幼儿彻底了解各项教材、玩具或工具的使用方法的最佳方式,便是“动手做”。因此在介绍时,老师应做到一面讲解一面示范,而且每介绍一类玩具或一项游戏规则后,要请12位幼儿当场练习一遍,使他们容易记住。例如:在介绍积木的归放方式时,老师可先搬出一些积木置于中央,然后拿起其中一块说: “这是什么形状?” “正方形吗?” “让我们来 找找看它的家在哪里?”接着便让幼儿轮流帮每块积木找到它的家。(四)与幼儿共同建立游戏规则自由与放纵常是一线之隔。要避免学习区陷入喧闹、破坏的场面,除了提供有序且有内容的设施外,还有赖于老师能否诱导幼儿一起建立相互尊重的人际

26、互动关系。而相互尊重的具体化行为之一就是遵守游戏(使用)规则。这些规则可包括:1. 使用时间(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老师可以利用不同的乐曲节奏为“信号”,告知幼儿学习区活动开始或即将结束了。不过乐曲宜选择柔和和轻快的,以免干扰活动的进行。而整个学习区活动进行的时间,最好不 要低于一小时。2. 使用人数为避免幼儿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与抢夺上,老师可视情况需要限制各学习区的使用人数。通常年龄层愈小其行为内控力也较弱,而学习区开放之初,常有“一窝蜂”地参与现象。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可考虑使用插卡、挂牌、标示数字牌或其他方式,来帮助幼儿建立“先来先玩”及“轮流等待”的集体常规。幼儿将自己的牌子插入袋内

27、,插满后,后到的就得等会儿再来了。要换区的幼儿则将牌子抽出,另找空位。学习区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各自将牌子放回原位。3. 教材、教具使用方式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区的教材与设施,老师必须和幼儿一起建立各区学习内容的使用规则。例如:( 1 )根据各区特色,要求幼儿每次使用一篮一件或一种教具。( 2)使用完后按照该区收拾方式,立即物归原处,好让下一个人能方便使用教具。(3)不同区域的物品,除非特殊需要,应避免混杂使用,以免造成收拾上的困扰。4. 人际规范当一群幼儿聚集在一起时,难免会有抢夺、争执、破坏等人际冲突,而化解人际冲突也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因此,当冲突产生时,老师必须诱

28、导幼儿面对问题,一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幼儿经常发生的冲突包括:( 1)抢夺玩具(2)霸占玩具(3)打人、咬人(4)不收拾(5)破坏他人作品(6)未征求同意,拿人物品。处理幼儿间冲突的方法并无固定模式,老师须考虑幼儿年龄、个人人格特质、社会背景、 行为动机、环境客观条件等多重因素,再做适当处理。但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让幼儿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摆出大人的权威加以制止或代为解决。让幼儿参与的最好时机与方式便是在冲突发生时,由老师扮演中介者,描述或分析问题所在,然后由当事者或采用集体讨论方式,共同决定解决的办法。例如:两个人同时拿到一样东西时, 以猜拳决定。介绍各区游戏规则时,应避免如背诵法律条文似

29、地一条接一条念给幼儿听,这样的方式是无法让幼儿了解或接受的。老师应先在预备的第二阶段,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形。在这阶段中,老师一定可以发现一些“不愉快”或“不好”的状况,而这些状况便是说明游戏规则的最佳题材。例如:积木区里人太多、抢积木、霸占积木、丢积木等,老师可趁机引出各种游戏规则。老师甚至可以将幼儿决定的条文一一写在海报上,以示慎重。幼儿所讨论决定的条文可能不够周全,老师可加以补充或待日后看情况再添加、修改或删除某些条文。各区游戏规则的多寡并无一定标准,但最好不要超过10 条,以免使幼儿产生动辄得咎的生理,失了玩兴。而说明规则时应尽量用肯定句及幼儿能理解的话语来表达,这样才不会引起抗拒的心

30、理。老师之所以要如此认真仔细、不厌其烦地和幼儿共同建立游戏规则,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深刻体验,在教室(大家所共同生活的空间)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可以在此心情游戏与学习,但每个人也同时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该为共有的生活环境作出努力,建立互动法则。学习区活动就好比是一个民主社会的雏形,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权利”与“义务”的真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独立能力。虽然教室里的许多事务,都是由老师做决定与安排的,但老师应随时随地利用机会,将决定权转移给幼儿。久而久之,幼儿便能从中学会分析、判断是非与决定事务的方法,进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自己玩的玩具自己收拾)。这是人格独立的开始。当老师觉得一切都准备妥当就绪后,即可全面开放学习区,让幼儿凭着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各取所需,从容学习。但老师仍然需随时随地观察、记录孩子们的学习状况,考虑是否有需要修改、添加或删除的设备、教材以及游戏规则。老师应该牢记人是活的,物品与条文是死的,我们必须因时、因地、因人来调整环境的各因素,以求能符合幼儿教育的需要。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