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55816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 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 那么大家知道 祝 福出自鲁迅哪本书吗 ?下面去看看吧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 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祝福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最初发表于 1924 年 3 月 25 日出版的上海东 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 6 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 第二卷。叙事结构是一部小说布局的纲领,叙事结构的形式对于 小说情节的思想主题与展开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祝福 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之一,在这一作品里,鲁迅应用了独 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为读者深刻的展示了当时农村

2、的 真实面貌,下面就针对祝福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 进行深刻的分析。“归乡”模式是鲁迅作品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叙事模式, 在祝福中,以主人公回到鲁镇的角度来描写小说的主体 时间。在文章的开篇中,写到了“我”回到了鲁镇,这次回 来并非是为了故乡中提到的“寻梦” ,而是“早已决计 要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故乡对于“我”而言,是如 此的陌生,“我”无法融入其中。 在鲁四老爷的眼神里, “我” 看得到了自己的不合时宜,因此,不会在这里久留,在决心 要走的时候,却意外的遇到了祥林嫂。在接下来,作品通过 两条主线来为读者呈现出旧社会的农村,一方面,祥林嫂的 发问激起了 “我”精神世界的波澜,另一方面,文

3、章通过“我” 旧时的回忆串联起了祥林嫂的一生。最后,“我”开始对祥林嫂的一生进行回顾,虽然文章 的主线是以顺序的模式来进行展开,但是却穿插了倒叙的模 式,这并不会影响文章的主体, 反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 为读者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在祝福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 一直以来, 鲁迅小说与传统小说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叙述方式的区别, 他的小说主要使用的限制性的叙述,从而将叙述人与作者明 显的剥离。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者为小说中的“我”,“我” 并不是与故事脱离的作者,而是实实在在经历这些事物的人。祝福中的“我”实质上是一个旁观者,从始到终, “我” 都没有对事件进行判断和评价,不带任何的

4、感情色彩,“我”对于事情的叙述就是事实的本体,这不仅仅是叙事内容的客 观需求,也是对小说创作史上叙事方法的拓展。在祝福中,大量应用了多语叙事的模式,将每一个 故事线索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故事主线的描述有着重要的 引导作用,这就有效的增加了事件呈现的多面性与立体感。 祥林嫂到鲁家做女工时,看到了“夫家的堂伯”,此时,作 者以鲁四老爷的口吻描述到:“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不久,这一推想就得到了证实。而“我”是不可能清楚祥林 嫂在做女工之前发生的事情,这正好就借鲁家人的口中表达 了出来。此外,作者也安排了卫家山卫老婆子这一人物,她 成为了联系祥林嫂与鲁家的一个纽带,合理的展示出了祥林 嫂的人生

5、经历,这就对祥林嫂未来的人生悲剧奠定了基础。 此外,鲁镇的人、四婶、柳妈也或多或少的参与到了事件的 叙述过程中,这都是通过与“我”独立的语言来描述出来的, 让作品可以表现出一种多角度的叙事模式。从这一层面而言,祝福中通过主体事件与多语叙事模式的应用将事件的原 始形态生动客观的展示出来。在故事中,“我”的存在与多语叙事模式属于一个两面 性问题,“我”通过不同角度的补充让故事更加的真实、完 整,多语叙事模式则可以对事件中的不同声音进行有机结合, 让事件的内部逻辑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看出,“我”并非一个全能的存在,也需要通过不同的语言来了解事件, 此外,“我”不可能详细了解事件的细节,文章使用

6、了虚拟 视角的叙述模式有效丰富了主体事件,这不仅没有让叙事风 格变得累赘,反而让叙事模式变得更加生动、真实。在很多小说之中,情节模式都十分的有限,只在少数的 篇章中应用了插叙与倒叙的模式,在鲁迅的小说在这一方面 就有了很大的突破,他的小说主要以叙述人语言来表达情节, 叙述人语言对于鲁迅小说叙事结构转换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叙述的不单单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状态的变化,在 这种状态变化过程中,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了下层劳动者精神 上的变化动态,虽然没有外部斗争,但是却有冷血的内部斗 争,这是人生、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的悲剧。这种审美思维是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思维相统一的,叙 述人并不会着力表现事件的变化,着重表达的是状态的变化, 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是与小说主旨相符的, 这也是鲁迅小说之所以成为名作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