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74648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源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二_班第 小组 学号: 姓名: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学习目标】1 .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 .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3 .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 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及其对城市化带来的 影响。4 . 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采取的 措施。【重难点】1 .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难点)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

2、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使用说明】1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66):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2 .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课后提高案;(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课前预习案】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 .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 .相互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 . 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 ,只有纺织、食 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 市。2 .珠

3、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有、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和全国最大的 之一。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主导产业是 ; 1990年之后是第二阶段,主导产业是2 .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 优势和 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 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3 . 20世纪90年代,恰逢世界经济 、蓬勃发 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机遇, 推进 产业的发展。四、问题与对策1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和。

4、2 .珠江三角洲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严重;;耕地锐减,下降;森林面积减少, 日益严重。3 .对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整治措施有- 、 构建大珠江三 角洲 城市 群和【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课本P72页活动)珠江三角洲出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1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条件进行类比分析,完成下表: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3 .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5、?4 .自古珠江三角洲许多地方的居民有下南洋谋生的习惯,这些华侨、港澳台同胞对珠江三 角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探究点二1 .读课本P72图4.20分析1990年前后不同阶段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有何不同,为什么?简要比较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优势?2 .读课本P74图4.23说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规律及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探究点三根据课本P75图4. 24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 力的差异。探究点四根据课本P75图4. 25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 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探究点五

6、结合课本图4.20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请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探究点六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了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生态环境日趋严重等问题,为什么还要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探究点七(课本P78活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1 .读图4. 27,如果按人口规模 >500万人、100万500万人、50万100万人、20万 50万人和<20万人将城市分为五级的话,结合图 4. 23,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 地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差异。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 展都离不开上

7、海,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3 . 一般来说,中心城市的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近域扩散,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扩散;另一种是等级扩散,即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散,二级城市再向三级城市扩散,依此类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属一级城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属二级城市,但是,二级城市与其他各级城市在接受上海的扩散方面处于同等地位,尤其是南京市因距上海市较远,其邻近教育资源担承接订单、内业产位的比丘用JIW5 IWC 1995的T1) 阐珠江二曲掰地K产业的升缴/:如25凝15105。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城市主要与上海市进行联系,因而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发挥。你认为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

8、应有的作用?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 城市群有结构趋同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如何确立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课后巩固案】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 13题。1 .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 .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 .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2 .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 .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早3 .该省经济发达地

9、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A.以旅游业为主B.以重工业为主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右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I长江三角洲I京津唐和辽中南四 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45题。4 .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B. C .D .5 .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 .人口数量 D .人口迁移读右图,完成67题。6 .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A.澳门B.香港 C .新加坡 D .台湾7”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

10、品加工、制造和装配“后院手工作坊”承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B . C .D.读右图,回答89题。8 .图中A、B分别代表的产业部门属于A.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B ,重工业、轻工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 .轻纺工业、电子加工业9 .珠江三角洲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是A.政策优势依然很明显B.国家对其调整的结果C.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其有明显影响D.劳动力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其工业发展的方向; 信息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得益于政策等优势条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

11、发展, 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完成 1011题。10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C.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D.适当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 业升级11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南方日报2009年11月28日讯,珠三角地区正遭受10年来最严重的灰霾天气, 著名 灰霾研究专家、中国XX局广州

12、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昨日对记者表示,从23日以来形成的灰霾,是广州一年多来最强的灰霾天气。这也是珠三角近10年来遭受的灰霾天气中区域性最大和持续性最强的一次。他还提醒,随着经济的复苏,明年灰霾可能还将加重。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全国酸雨中心之一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围湖造田,导致耕地面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A.B .C. D .13 .珠江口还常发生赤潮危害,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一种海洋灾害B.水温高时更易发生C.常发生在较为封闭的海域D.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3、一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 由2019年的60.22%提高到2019年的67.58% ,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能源消耗量大, 利用率低,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I、长江三角洲I、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长江 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京津冀 地区东北 三省占全国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2019年经济总量(万亿元)(55.2%)23 79811 33513 09412 95761 184增速均值14.8%15.5%12.2%10.7%9.1%2019年三大产业 结构比重6 : 52.1 : 41.94.9 : 49.8 :

14、45.310.0 : 45.7 : 44.312.8 : 49.7 :37.52019年三大产业 结构比重5.1 : 54.6 : 40.34.1 : 52.4 : 43.59.5 : 47.2 : 43.312.5 : 50.4 :37.114.6 : 52.3 :33.4材料三 2019年1月以来,享有“世界工厂”之誉的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服装、纺织、 鞋帽、电子元件等产业正面临产业转移之痛,万余港企纷纷迁往湖南、江西、广西壮族自治 区省区和东南亚。随着传统密集型产业在珠江三角洲的撤离,每年汹涌的民工潮或将成为历史。(1)2019年与2019年相比,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

15、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2)目前我国重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3)在四大经济圈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IB源消耗量最低,你认为主要原因是(4)造成珠江三角洲大批传统产业纷纷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前预习案】一、1.相互促进二、1 .比较薄弱广州2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的区位 侨乡三、1.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2 .政策侨乡 劳动力3 .全球化信息化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四、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4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扰民土壤肥力 水土流失5 .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规划

16、与管理【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区位、侨乡国际经济环境3.对外开放政策。4.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 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究点二1.第一阶段1979-1990年,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缓慢;第二阶段1990年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快速。原因是外商投资规模小, 外资额增长较慢;劳动

17、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较慢。第一阶段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第二阶段优势: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政策优势已不明 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2.珠江二角洲城市分布的规律:地势彳氐平,沿江、 的主要表现: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 的景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探究点三,沿海,交通便利。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2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

18、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3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4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探究点四【 解析 】 : 从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 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 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

19、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答案】 :变化趋势是珠三角所占的比重在下降,长三角的比重在上升。这种变化说明珠三角的发展受到了长三角的严峻挑战,原因是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等处于劣势,后劲明显不足,而珠三角受南岭 阻隔,国内的腹地较小,使外资企业迁往长三角及国内其它地区。探究点五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 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 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进行优化和发展, 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加快城市建设, 积极发展流通和服务设施; 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使用,加强优势互补;提高劳动力素质。探究点六 业化

20、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探究点七1 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完整( 五个级别均有) ,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其他城市,是单核模型。珠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相对单调,缺少规模巨大的“龙头”城市。以广州、深圳为区域中心,是双核模型。2 距离上海较远的城市,因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发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3南京应呼应上海,辐射周边。一方面呼应上海,另一方面南京要形成新的辐射,南京与周边的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和滁州

21、等地,已形成了“一小时车程范围的都市圈” ;南京又同上海、 武汉、 重庆一起, 构成了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中心, 这使得南京担当了向西辐射和传递上海辐射的“要角”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在科技、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 应根据各城市的特点, 发挥区位优势, 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唐的科技性和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课后巩固案】1 5 AACBA 6 10 BDCDB 113 CCD14、 (1) 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2) 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3) 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节能减排落实得好等。(4) 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人民币升值,出口贸易受抑;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化市有件业城的条工与化利发达国京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百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侨乡优势附加:(可继续 向右拓展)知识 梳理:江角工化城化展珠三洲业与南发存在问我与对策治理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阶段特征*产业:高新我米产业 而P化进押加快"一 一 产业升级面崎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窜 产业结构调整 _ 国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向与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