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含答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00966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1、化学课上,老师将 CO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 后者没有明显现象, CO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 B活塞向上运动。(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Q与反应,还是CO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 是。(只利用A装置一一矿泉水瓶进行)8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 CO和NaOH否发生反应时, 明设

2、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 验: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b(2)以上三个实验中,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实验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 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力杀1C01卜3 (Jk8-yfeCO和 NaOHt 实发生了化学反应1(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

3、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和NaOH容液反应生成了 NaCO,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CO和 NaOH3.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 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BCD(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 4、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Z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

4、生了反应。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所选 装置操作方法实验现象A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B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 液中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E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F将分液漏斗中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中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B:5.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与NaOH§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与NaOHt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 CQ的试管

5、倒立在装有饱和 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NaQH§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CO汽体 )A.温度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沦软塑料瓶-集气瓶声.3 N加晡液一烧瓶(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与溶液中的NaOHK应,消耗了 CO,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4)为了进一步证实 CO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现象为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 可以证实CO与NaOH

6、7;液已经发生了反应。6.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 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图甲(I)喷幡爆密(II) (ill)(IV)啧水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喷水后放入二基化碳中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图甲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图乙中第(I) (n)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图乙中步骤(出)的现象是: 。若将图乙步骤(W)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

7、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图),段时间后,现象是: 。参考答案1. (1)CO2+2NaOH=NCO+HO(2)或做个对比实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 NaOH容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等;(也可图示)2. ( 1) a烧杯;b胶头滴管(或滴管)(2)实验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形成水柱;实验小气球胀大(3)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矿泉水瓶变瘪或向内凹进A口(4) NaOH§液中有水,CO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应,究竟是CO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与NaOH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5)有气泡产生(实验

8、步骤方法: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6)在反应后白溶液中(将CO通入NaOH(后)滴入CaCl2溶液(或石灰水Ca(OH)2溶液或BaCL溶液或Ba(OH)2 溶液);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表明CO与NaOH应生成了 NS2CO3、(1) A:溶液进入试管内B: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 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2)因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同氢氧 化钠溶液

9、发生了化学反应。4 .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F.瓶内小气球会胀大。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 B:产生白色沉淀。5 . (1) C(2) 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3) CO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 CO; (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6(1) B 同学的方案合理;(2) B 同学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