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252561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进一步理清新形势下气象为“三农三牧”服务的工作思路,是*气象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只有真正解决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增强持续满足服务需求的业务能力,才能为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在当前*农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我认为农牧业气象业务必将大有可为。一、树立自信心,增强使命感*自治区拥有全国八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既是农业大区,也是牧业大区。特别是近年来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速度从20xx年至今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从制约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灾

2、害和防灾减灾的角度来说,农牧业又是对气象依存度最高的产业。所以,*的农牧业经济给气象部门提供了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也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来看,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启动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我部门快速提升农牧业气象业务能力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突出。多年来,我们已经针对自治区的农、牧、林、草业开展研究并提供了诸多服务,并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近年来*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省份,在工业反哺农业方面已经有了可喜的起步,*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程度将越来越高。就目前而言,我认为应从增强服务意识、调整现有站网、保障业

3、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着手,提升我区的农牧业气象业务能力,努力实现新的作为。二、增强农牧业气象业务能力在当前形势下,我区的农牧业气象业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增强为农服务意识。为农服务在*的体现,首先是考虑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保障,其次是保障生态安全,第三是突出解决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需要。真正认识和理解这些含义,才能使为农服务的意识在推进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进程中落实到位。二是提升和丰富现有农牧业气象业务体系的内涵。农牧业观测站网是开展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要尽快完善现有农牧业气象观测站网,提高观测设备的科技含量,加强对新型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适应农

4、牧业防灾减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农牧业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农牧业气象观测站网。三是重新认识和定位农牧业气象试验站的功能。农牧业气象试验站开展观测、试验研究、新技术示范、推广等业务,承担着以点带面的重任。首先要根据现有农牧业气象试验站所在区域产业结构及其规模,对这些站重新评估定位。其次是对现有功能发挥好的台站,要研究进一步发挥其辐射示范效应。第三是对某些试验站进行输血改造。四是提升对农牧业气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气象监测预测评估业务、农牧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体系,建成以现代气象业务为依托的技术手段先进、功能完善、各类信息数据完备的现代农牧业气象业务综合

5、平台。五是增强业务产品的针对性。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推进、允许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使得种植业面临的风险增大,对气象的依存度增加。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强业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要真正清楚每一件服务产品的终极目标。三、从体制和机制上保障农牧业气象业务发展的可持续保障农牧业气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为农牧业经济做好服务的前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保持农牧业气象业务科研机构的稳定和延续。农牧业气象业务作为边缘学科,在特定时期会有生存危机。从我区历史上看,遇有机构撤并或调整时,农气所、牧气所往往首当其冲,但在正常发展时期,农牧业气象业务却是大有作为、成果频出的业务

6、领域。二是立足当地实际需求开展业务与服务。首先要认真研究农、牧、林、草业对气象的真正需求,凝练出气象部门独有的、能发挥独特支撑作用的服务产品。其次要努力提高农牧民以及规模经营者在农牧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对气象服务的依存度。第三是借鉴气候区划的做法,开展“县域服务区划”,以县级优势产业和主要灾害种类为指标,确定观测站点布设位置、密度以及观测要素的选择。三是进一步提高业务与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巩固好现有业务科研队伍,开展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形成服务*的农牧业领域有特色、有战斗力、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其次是利用*农牧业科研院所多年来形成的优势资源,坚持开门搞科研,充分了解农牧业管理

7、部门和农牧民的需求。在中国气象局党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加强农村改革的强劲东风,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事业必将得到新一轮大发展,*气象部门有信心在新的征程中争取更大的作为。 广电局促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调研思考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容,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新的载体和途径。如何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是新时期机关党组织和纪检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当前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机关各单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运用课堂教廉、文化倡廉

8、、典型导廉、网络传廉、家庭助廉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为廉政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和文化支撑。但从目前情况看,各单位廉政文化建设发展仍不平衡,由于受一些问题制约,效力和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一)廉政文化建设认识有待提高。廉政作为一种为官之德,廉政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公职人员的道德文化,但这种认识并没有被普遍认同,主要在于受当今社会中出现腐败现象的影响,使廉政文化受到严重挑战,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已经成为培育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反腐倡廉的公民文化的无形障碍,把廉政文化建设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软指标,认为机关廉政文化活动只是务虚的工作,如果没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安排,自己几乎不会主动去参

9、与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没有真正看到廉政文化活动在推进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导向、聚心的重大作用。(二)廉政文化建设责任不够落实。在组织层面上,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分工不够落实,工作规范不明确。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搞廉政文化建设就是组织大家学习教育或开展一些活动,部门抓抓就可以了;有的认为搞廉政文化建设强调的是廉政,理所当然是纪检监察组织的事,由于“谁来抓”的问题未解决好,很多情况下处于纪委(纪检组)“单打鼓、独划船”的尴尬状态,从而造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清、责任不明。(三)廉政文化工作与实际脱节。一是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如照搬其它单位的做法,与所在单位工作中心缺乏联

10、系,平时在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中,还存在着内容雷同、形式单一的状况,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需要,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活动形式,有的还只是体现在组织学习、发发文件、搞搞活动等方面上,让干部群众觉得与己无关。二是形式上因循守旧,灵活性不够。党员教育跳不出旧框子,翻来覆去上大课、作报告,说教味浓厚,感染力较差;社会宣传走不出新路子,机械重复几台戏、几条标语、几句口号的套路,渗透力不强。三是计划缺乏长期性。仍然留有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习惯,存在“运动式”、“阵热式”倾向,要么为上面要求抓一阵、要么为创特色抓一阵、要么为造声势抓一阵,没有长远规划和长效机制作保证。二、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

11、对策机关廉政文化涵盖广泛,涉及古今中外,要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我们就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深入研究机关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从政心理,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探索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使一切公共权力都得到有效监督的新途径。(一)提升认识,增强导向力。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等的总和。廉政文化与腐败文化根本对立,是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体现了正确、科学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必将为党风廉政建

12、设和 “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必须澄清三种模糊认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所面临的繁重任务与廉政文化建设相对乏力的矛盾,及时消除“无用论”、“与己无关论”、“形式主义论”等糊涂观念。一是要消除“无用论”观念。运用一分为二观点,正确引导人们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长期性的认识,腐败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而文化的影响又是长期的、根本的。反腐败不仅是要将腐败分子清除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营造激浊扬清的文化氛围。因此,反对和防止腐败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是要消除“

13、与己无关论”观念。人的头脑不是被积极健康的廉政文化去武装,就会被消极落后的腐败文化去占领,这两种对立的文化始终都在争夺人的头脑阵地,人们不可能摆脱其影响,因而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局外人。三是要消除“形式主义”观念。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任何内容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坚决反对图形式、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二)强化机制,增强推进力。一是强化领导机制。各级机关都要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党委牵头,纪委组织协调,机关党支部、组织人事、办公室、群团组织等部门通力协作,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之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强化工作

14、机制。要明确责任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按照各自职责,落实责任分工;要健全督查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定期检查、加强督导;要强化保障机制。对廉政文化建设所需经费要列入预算重点保证。三是要建立考评机制。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和绩效管理之中。严格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抓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积极性和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主动性,不断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良性发展。(三)拓宽载体,增强吸引力。一是是要突出“建设”这个重点。廉政文化建设应重在“建设”,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廉政宣传教育或廉政文化活动。完整的廉政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文化

15、理论建设、廉政文化机制建设、廉政文化活动三个部分。同时,建设廉政文化必须坚持建设与治理并举,加大治理腐败文化的力度,一手破、一手立,才能发挥最优效果。二是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充分运用党员干部、群众易于参加、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吸引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创造出一个党员干部取信于民、人民群众勇于监督,同志相互警示的良好氛围。三是建设廉政文化基地。要建好红色教育基地,用廉政守纪的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来激励党员干部;要成立警示教育基地,用腐败分子的泪水和忏悔来警醒党员干部;四是构建廉政文化网络。网络具有形象性、时效性、娱乐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成为主流媒体的趋势不可抵挡。因此,要进一

16、步建设廉政网站、设立廉政网页、加强网络评论,在网络意识形态上抢占制高点,形成主流声音;五要丰富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倡廉、结贫思廉、活动兴廉、氛围启廉、典型导廉、家庭助廉等活动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构建拒腐防变理论体系;通过“搞讲评、明是非”、“访贫困、知满足”、“听讲座、拓思路”、“看录像、受启示”、“办集训、长知识”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干部始终保持一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运用文艺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大赛、讲述清廉故事等丰富多

17、彩的活动,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性,使反腐倡廉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通过挖掘、提炼身边的勤廉典型,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典型、廉洁奉公,运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警钟常鸣、防患未然。(四)突出特色,增强感染力。一是必须紧扣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重心和特点,准确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二是根据本单位人员素质状况,采取恰当的形式和方法,以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反映党风廉政建设这一严肃的政治主题,引导党员干部思廉务廉,营造反腐倡廉、拒贪思廉的氛围,进而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廉洁自律,人人都为端正党风和转变社会风气贡献一份力量。三是要重点梳理本单位、本部门廉政文化文

18、脉,充分挖掘本地历史底蕴,因地制宜,培育一批既有部门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廉政文化建设典型。总之,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要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我国反腐倡廉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总体把握,认真组织,分步实施,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

19、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

20、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一、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教

21、育改革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扩张是教育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知识资本的形成,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世纪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扩张,教育的发展处于最好的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社会和市场对教育的需要,带来了教育的失范和失序。由于教育是具有先导性,且系统性很强、周期性长、牵涉面广泛的庞大的体系,要把教育的事情办好,最基本的是我们应当客观地、实事求

22、是地面对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制度和管理僵化,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后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都不堪重负;教育的乱收费引起群众的不满等。办教育最需要科学的、严谨务实的作风,切忌浮躁、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作风,但是,不尊重教育客观规律,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追求高层次、大规模,组建了不少万人、数万人、十万人的大学,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问题和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盲目、浮燥这是教育的大忌,是与求真务实相背离的。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教育的发展及其负面影响将是长远的、不

23、可低估的,甚至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稳定的大局。教育面临这些矛盾和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态度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采取主观臆断的态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教育发展观为出发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办学,求教育发展的态势之真。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我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教育的发展要从我国教育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出发,寻求发展的路径。在发展的问题上,有的人存在短视行为,不顾现实条件,不管有无条件蜂拥而上规模,追求高速度和大发展,这些都是与求真务实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 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深入探索、研究教育这个客观事物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地由此及彼、

24、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思考和理论研究过程;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受教育的群体庞大,而教育经费短缺的国情。彻底转变观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种种复杂矛盾,是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和立足点。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一定要树立自觉的、求真务实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这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也是我们立论的基础。二、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必然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

25、识、有目的的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是教育的主体,标志着教育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新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的,离开了这个根本原则,教育发展就成了空谈。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需要,一切为了现实的、社会的、具体的人。以人为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抽象的、自然存在的人,人如果停留在自然状态,仅是纯粹生物意义上的自然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存在,社会是通过人的自觉、自主、自为的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

26、的实践中,赋予了人作为社会人的意义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人的价值、人的素质和人的意义的存在。关注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主要环节是接受教育。人的力量、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动性的,只有当人学习了知识,才有力量。每个人不仅有自我生存的需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即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需求。未来社会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教育,教育科学发展观应该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自觉理念,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路径。只有把教育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赢得竞争

27、的主动权,这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把大人才观摆在突出的地位,这样我国才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是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和科技竞争力,而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管理能力还是科技竞争力,都离不开入,离不开人才。目前我国需要大批高知识、高科技的人才,我国才能形成世界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但是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差距。虽然我国东部已经成为成功的技术应用者,整个中国正逐步成为技术应用型大国,但是国际核心竞争力偏低,科技竞争力较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28、人才是经济、企业、教育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尽快进行人才开发才能有效地支撑我国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人的个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超越了只追求某一个方面的片面性发展的局限,肯定了在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关注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自觉自为全面发展的主体地位,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重视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做人的人格、肯定人的尊严,就是尊重人的学习、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关键是要关

29、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制度和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首先,要从观念上重视人的终身受教育权,树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紧迫观念。我国一贯重视学历教育,这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信息、经济瞬息万变,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学历教育,或学校一次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人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只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许多知识、技能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工作的实践和职业的培训中获得的,即使是大学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二年后就有一半已

30、经过时。因此,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学习化社会,必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比水平,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终身学习化社会,既是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也是广大群众自我完善的迫切要求。其次,要提供学习化社会的制度保障,建设学习化的社会环境。要打破传统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使学校融入社会,特别是发挥高校建设终身教育的积极作用。为人们提供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终身学习的平台,教育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原则。教育已不是某些杰

31、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仅靠学校或通过单独的机构不能对其社会的一切成员都提供学习的机会。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个人的需要,我们不仅必须发展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而且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把这个社会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我国目前与构建学习化社会还有相当差距。社会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不仅是只满足个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作为社会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也是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努力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传统教育观强调学习是灌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以应试教育为目标,以教师为主

32、,学生围着教师转;科学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主体,学习是独立自主、生动活泼的、自由自觉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围绕学生转。学习化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学习成为国家政治和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学习机会,学习成为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行为。终身教育时代,一切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

33、、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这既是经济也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首先,教育要优先、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瞻观。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发展程度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知识资本,知识贫困是经济贫苦之源。教育是有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投资,教育投资是一种改变人自身、改变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教育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需要国家、社会和市场共同介入教育,改变教育仅仅是消费投入的错误理念,最关键的是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用于教育的投入还远低于发展中

34、国家的平均指数,这是不符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屏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既是我国教育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个有机的整体,教育是社会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于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它是以现代科技为中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居于先导和基础的地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教育列为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性行业。教育在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发展的状况将决定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教育的可

35、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整体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发展观,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定位,说明各种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滞后性,因此,必须对未来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制订科学的长期、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形成多阶段、多形式、多种类、多层次全方位的大教育系统,这就扩大和延伸了发展的视野,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又要突出重点,着眼于基础教育,正确处理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一方面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完善农村的义务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扩

36、大和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要尽快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代教育的整体化改革的趋势不断加强,从教育的理念、体制、结构,到教育的政策、内容、方法、课程等的不断革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国民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和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合理、教育资产的管理体制僵化,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将决定和影响我国教育今后的发展状况,必须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为指导,构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财政制度,调动市场和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37、其次,教育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在社会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研究、寻求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条件。所谓教育协调发展,一是指教育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与科技系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二是指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诸如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阶段性与连续性教育、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等,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使之协调、均衡的发展。协调得当,相得益彰,达到双赢;否则将两败俱伤,后果严重。协调发展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节点。第三,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针的价值

38、观是:教育的平等发展观是对教育价值观的定位,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受教育权利是被世界人权宣言和我国宪法赋予的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平等性更加关注,对受教育的权利更为重视。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利不仅是受宪法保护的法定的平等权利,而且我国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也确立了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说明我国对受教育平等权的实体立法制度是很重视的。但是如何使受教育权利从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的现实权利如何在公民受教育权利被侵害时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救济我国在程序法上对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还存在较大差距。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从宏观上有城乡之间的教育财政资源的不均等,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国办与民办学校在许多方面的不平等;从微观上有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纠纷时没有教育程序法,如教育诉讼法、教育行政复议法等,导致司法的被动,受教育的平等权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教育必须以全面、协调、平等的发展为基本内容,以整体观、协调观、平等观确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 /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