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20210416183926).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66576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202104161839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202104161839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202104161839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202104161839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202104161839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202104161839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20210416183926).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执教课题:数与形【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7例2,练习二十二第5题、第8题。【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例2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 来说要求偏高。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 们把握不定。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 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 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

2、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 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 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 系,借助“形”沟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及理解“无限接近 1”。并能把数形结合 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所以将目标定位如 下:1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 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 与“数”有关的问题。2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形”(面积模型

3、、线段图、直角坐标系等)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 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有时,仅仅通过算式本身去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种桥梁,而图形正是一种有效的桥梁。例2的教学就是如此,1 1111|±|通过图形直观的表征,让学生更加清晰发现“2+Z+S+】6+21”和“ 1工”求的都是同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接着追问,“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加下去,会怎

4、样? ”然后就引出2十丄+丄一丄+丄+丄+了+恳 花中元一 ”,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继续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1越来越接近1,感悟极限思想。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配套的练习中,题目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直接让学生来读懂题意有 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试图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图形来分析题目意思, 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练习中第5题的教学,就直接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题,然后出示图形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 来理解题意。在搜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来解释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图 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

5、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与例2配套的几道练习题,我们曾对两个班 66人进行了前测,在教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独立作业40分钟时间,结果如下:正确人数错误人数正确率(百分比)第4题184827.5%第5题60690.9%第6题343251.5%第7题194728.8%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是因为这些题目与例2的结构相差较大,题目信息量丰富,给学生审题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就补充了一题与例2关联度和结构相匹配的题目“ 0.9+0.09+0.009+”作为补充练习,同时把以前 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公式”和以后要学的“完全平方公式”作为课的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形结合

6、”的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运用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 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 学生在数学中应用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运用规律进行计算。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与验证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预设】、教学例2。(一)沟通分数加减法的联系。1 谈话逐步板

7、书:0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算算看。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1-2借助图形感受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师:这个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什么?(要求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1”和“”在图中表示什么?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1£132(二)渗透极限思想。如果不停地加下去,课件呈现:111111 4 + 2481632643.反馈:(看大屏幕)减去的-是什么呢?(剩下的空白部分。)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理解 无穷小。)2+丄+2+丄+丄+2_电那厂3+厂花十五*石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三)练习。“ 0.9+0.09+0.009+ ”结果是多少?能用“形”来解

8、释这个结果吗?小结:数与形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其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问题通过画图来解决会更直观!二、教学“运行图”。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 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 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 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 锻炼了 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 5分钟,而爸爸是走回家中, 用了 15分钟。下面几个图哪个是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个是描述爸爸的?哪E 个是描述小兰的?(一)读题。看懂了吗?题目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情?(二)课件呈现一张图:你觉得这幅图表示的是谁走的?(妈妈)追问:为什么?(三)课件呈现其余两张。你觉得哪个是小兰,哪个是爸爸?小结:有时候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解决问题,有时候也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理清题目意思。三、拓展与延伸。(一)想一想:为什么“ a? b+a? c=a? (b+c) ”?请画图来解释。1.同桌交流。2.独立元成。反馈。(二J如下图,正方形的边长是a,如果边长增加b,使它变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现在面积是多少?aahab1 II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