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糖的还原作用及多糖的试验.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73682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糖的还原作用及多糖的试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实验一-糖的还原作用及多糖的试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一-糖的还原作用及多糖的试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糖的还原作用及多糖的试验.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糖的还原作用及多糖的试验一、目的要求:掌握测定糖还原作用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并了解多糖的性质。二、实验原理:班乃德试剂为含有 Cu2+的碱性溶液,它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氧 化,其本身则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 Cu2O。此法常用作还原糖的定性或定量依 据。此法具有以下特点: 1、试剂稳定,不需临时配制; 2、不因氯仿的存在而被 干扰; 3、肌酐或肌酸等物质所产生的干扰程度远较斐林试剂小等优点。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淀粉是 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 10 30的直链淀粉和 70 90的支链淀粉组成。 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 如果加入

2、碘液, 碘液中的碘 分子便嵌入到螺旋结构的空隙处, 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 形 成了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了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 (波长范围为 400750 nm),从而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来。 这种络合物不稳定, 加热、加醇或氢氧化钠等时蓝色褪去。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 跟淀粉的 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 随聚合度 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 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 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淀粉在酸作用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三、仪器与试剂:器材:试管; 50ml 烧杯;滴管;白瓷板;试

3、管夹;水浴锅试剂:班乃德试剂:溶 85g柠檬酸钠及 50g无水碳酸钠于 400ml 水中。另溶 8.5g 硫酸铜于 50ml 热水。将硫酸铜溶液缓缓倾入柠檬酸钠 -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此溶液可长期使用1%葡萄糖; 1%蔗糖; 1%淀粉;稀碘液; 10%NaOH;20%硫酸; 10%碳酸钠四、操作(1)取 3 支试管中各加班乃德试剂 2ml,再分别加入 1%葡萄糖、 1%蔗糖、 1% 淀粉 1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观察各管的变化。(2)置少量的 1%淀粉于白瓷板上,加 1-3 滴稀碘液,观察颜色。( 3)取试管一支,加 1%淀粉液 5ml,再加 5 滴稀碘液,摇匀后观察其颜色。将 管内液体分成 3 份,其中一份加热, 观察颜色变化, 冷却后再观察颜色变化。 另两份分别加入乙醇或 10%NaOH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解释。( 4)在一小烧杯内加 1%淀粉溶液 25ml 及 20%硫酸 5ml,放在沸水浴中加热, 微沸后每隔 2 分钟取出反应液 2 滴置于白瓷板上作碘试验。 待水解完后另取 反应液 10 滴,用 10%碳酸钠溶液中和后,作班乃德试验,记录试验结果并 解释。五、思考题 当淀粉被水解后,水解物的单糖残基分子数至少为多少才能与碘呈蓝色反 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