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83921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左安门中学 昝阳【摘要】: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能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针对生物课堂教学实际,探讨了有效提问策略。 【关键词】: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提问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那么,如何提问才是最有效的?这仍然是一个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

2、、激发兴趣,进行有效提问。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情境、协作、对话。因此,可通过提问,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片段:在学习“生态系统”一课时,先展示视频: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角马、羚羊悠闲而又警觉地在吃草,老远的山丘上,一只金钱豹远远地观察着形势,寻找着捕食的机会,老鹰在天空中盘旋着。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教师设问:你

3、观察到短片中的草原上有哪些生物?学生纷纷发言。再问:这些生物若要能生存下去,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说:得有草、有食物等等。显然学生说得不全面,教师继续引导:生物光吃不喝能活下去吗?提醒学生意识到生物也离不开水等非生物条件。再问: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若草原上没有水会造成什么后果?教师总结性设问:以上事实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何?通过以上提问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炼和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不但降低了概念教学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针对

4、教学目标,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提问。         教师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分析:北京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一课,针对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你认为小草和树木有生命吗?人类是否应该关爱小草?以此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生活中,

5、你见过的生物有哪些? 你认识课文中P2图引-4中的这些生物吗?图1-1中哪些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生物? 在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里,生命现象错综复杂,但它们又有一些共性。各种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呢?由于学生对生物的结构还不了解,所以关于“生物有一定的结构”这一特征需教师协助举例外,其余特征学生都可在问题的引领下举一反三、帮助理解,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如:为什么大部分生物不会绝种呢?生物对外界如何及时作出反应趋利避害的?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生物如何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对生存的环境有影响吗?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激起学生的思维,在举例子的过程中理解了生物的共同特征,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6、60;总之,所提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内容,为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搭桥铺路,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延伸,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三、联系生活实际,紧抓课堂中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有效提问。生物学知识丰富多彩,生物学现象复杂多变,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准确地将这些生物现象进行区分,是有很大困难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关键就是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中有效设问是很好的一个方法。教学片断:北京版教材第十四章第七节“动物界”中的“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当我讲完了后发现很多同学把这两类动物区分不开,于是在课堂中,我

7、这样设问:“乌龟是动物界中的长寿之星,你知道它属于哪类脊椎动物吗?”学生不能肯定,我继续问:“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中的动物是不是都属于两栖动物?”学生能举例反驳我的提问,我接着问:“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乌龟属于爬行类呢?”这时学生就不断地找出证据,找着找着,自己就发现既生活在水中又生活在陆地上的不一定都是两栖动物,从而自己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当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我相信这样的提问过程一定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四、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提问。         1.维果茨基“最

8、近发展区”的理论概述         维果茨基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就是首先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他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正在进行。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的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    

9、      2.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有效提问         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最近发展区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如果所提问题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差太大,即超过了最近发展区,既使教师引导协助,学生也无法理解和完成这一问题。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应以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基本技能为前提,适合学生的实际,提问也应把握难度。如何做到这一点?得从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问,有启发性地提问。   

10、      如在学习“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时,学生对血液的颜色、状态、重要性都具有一定的常识,以此为基础设问:血液为什么呈红色?你受伤为什么会流血?伤口小的话会自动止血,又是为什么?为什么人一次失血过多会危及生命?血液组成成分到底是什么?血液对人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引领达成教学目标。         可见,把提问的难度把握在借助一定的手段后学生自己能够认识和解决的范围之内,就是最近发展区内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

11、思考,才是有效的提问,促进学生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把最近发展区不断推进,学生自然在不断发展中前进。         总之,不管采取什么策略,只要所提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善于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乐于学习、乐于创造,就是有效的提问策略。【参考文献】钱建新;樊维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03期恽亚叶;“对话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2012年1-2期 201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