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93561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上《克的认识》说课、教案、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克的认识说课稿年级:三年级授课人:陈荣才时间:2012年10月8日一 、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 概念,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材一开始先让学生掂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通过肌肉来感觉轻重的含义。再让学生看用牛皮筋系着的字典、文具盒、泡沫塑料,由于重量的不同,牛皮筋伸长的情况也就不同,这样就能使抽象的“重量”变得直观形象。接着教材介绍了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秤,使学生加深用秤可以称出物体有多重的印象。教材还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用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认识10、20克,帮助学生建立100

2、0克重的观念。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建立1克的观念。2、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三、说教学过程:1 / 8(一)感知重与轻,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1、出示大小一样的木块与铁块,放在手心里掂一掂:你发现了什么?2、演示:把一块泡沫塑料、一个文具盒、一本字典,用橡皮筋挂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个物体都有轻重。有时候物体一样大,但却有轻有重,有时候物体虽然大,但却比较轻。为了表示出物体有多重,我们先要认识重量单位,这节课先学习

3、“千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简写成“Kg”。(一)实验操作,感知10克。1、介绍常用的一些秤。2、指导操作,认识500克。(1)秤一秤:台上的这袋大米是不是重1千克?(2)掂一掂:把这袋大米托在手里,掂一掂它有多重,边掂边告诉自己:“这是1千克重”。(3)估一估:1克黄豆有多少,从盆里把黄豆装到塑料袋里,估计有1克了就停下来。称一称,与1千克相比怎样?轻了怎么办?重了怎么办?调整称出10克黄豆。(4)猜一猜:台上这样大小的桔子(苹果或熟鸡蛋)500克大约有多少个?小组合作称一称,看结果怎样?3、指导学生分组操作,了解500克、1000克物体的重量。师:我们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知道了1

4、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了。如果把其中两样合起来有多重?把其中三样合起来呢?(1) 知道1千克=1000克的关系。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四、运用知识,完成想想做做1-5题习题克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335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时要用克作单位.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导入: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物体很重,有的物体很轻.我们称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那么称

5、比较轻的物体时,又要用什么作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单位克.(板书课题:克的认识)提问:关于克,你已了解些什么 你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二,实践新知认识克活动一:初步了解克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各种食品,在包装袋上面看一看,找一找,你看到那些与克有关的信息 (学生观察并汇报)小结:从这些包装袋上看出,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这些包装袋上都标有具体的克数.等等.活动二:感知1克有多重掂一掂:一枚2分一硬币大约重1克.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重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大约有1克重.(学生举例)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我们感觉1克的重量是比较

6、轻的.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认识天平(出示一枚回形针)提问:这一枚回形针的重量是不是1克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掂一掂,称一称)追问:你觉得用什么样的秤来称比较合适 为什么 (学生议论)(出示天平)介绍:天平是一种教精密的秤,我们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体.正确使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方法是:第一步,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教师在左边的托盘里放10克黄豆,先让学生猜猜这些黄豆重多少克第二步,把砝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教师在托盘上先放不到10g的砝码,再放10g砝码.第三步,当托盘里的物品和砝码同样重时,天平的指针正好停在刻度的中央,这是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提问:这些黄

7、豆重多少克(出示砝码)提问:用天平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看看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呢学生分组用天平称一枚回形针,一枚2分硬币,一根羽毛,一根塑料直尺以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讨论:通过天平称这几样东西,你有什么发现(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塑料直尺比1克重.)3,感受几克的质量谈话:(抓前面称过的10克黄豆)同学们猜一猜10克重的黄豆有多少粒呢 想不想自己称出10克重的黄豆(学生分组活动)(1)用天平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把10克重的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2)用天平称出一块糖有多少克(3)用台秤称出一个苹果,一只哈密瓜各重多少克讨论:通过称这几样东西,你发现了什

8、么得出10克重的黄豆有几十粒,一块糖约重10克,一个苹果约重150克,一个哈密瓜约重2000克,这些都说明1克的质量很轻.体会克与千克的关系(1) 分别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和1克重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2)说说:称物品的重量时,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3)猜一猜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4)验证:先推算"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后把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称一称,看看是几千克,从而得出结论:1千克等于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小结: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平时在称较轻的物品时就用克作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

9、三,巩固拓展1,"想想做做"第一题.(1)让学生观察图,说出图中的物品各有多重.(2)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食品包装袋,说说他们各重多少克2,"想想做做"第二题.用手掂一掂一根牛皮筋,一包手帕纸,卷笔刀削出的一片铅笔木屑比1克重还是轻.3,"想想做做"第3题.(填在课本上)4,"想想做做"第4题.(1)观察图,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2)怎样看出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3)先估计自己带的杯子能装多少克水,再用天平照样子称一称.5,填空:(补充练习)(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

10、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四,总结延伸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 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延伸:课后请大家称一些常用的物品,例如文具盒,数学书等,看看它们大约各重多少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紧扣现有的知识,事先让学生了解除了用千克作单位外,还可以以克为单位,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克”常用来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从而自然引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克有多重。然后通过几次掂一掂、比一比,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增加对1克的感性认识。这一单元所认识的“千克”和“克”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从而能准确牢固地建立起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同时,长期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估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估测中准确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进一步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