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2月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00910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2月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东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2月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东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2月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东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2月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东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2月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2月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生物2月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还原氢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氧气,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B. 无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C.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中,H产生自水的光解D. 光合作用中,H的作用是在暗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等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1、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有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葡萄糖。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

2、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R无 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详解】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并释放大 量的能量,A正确;无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转化成酒精或乳酸, B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中,H来自于光反应中水的光解,C正确;光合作用中,H的作用是将Q还原为糖等有机物,H不能直接还原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D。2. 如图为一套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结合图示,下列有关

3、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UiKltMFJaA.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QB.设置烧瓶A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C.实验中需要使用已脱淀粉的植物D.实验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给予光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烧瓶A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烧瓶B中装入的是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烧瓶A形成对照试验,故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含二氧化碳,该装置为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详解】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 A正确;由于氢氧化钾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设置烧瓶 A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B正确;实验前的植物先消

4、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可避免自身所含的淀粉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有利于准确判断缺乏 CQ的叶能否产生淀粉,C正确;由于烧瓶 B中缺少二氧化碳,叶片不 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实验需要在适宜的光照时间内 进行检测,不可在进行较长光照时间后再进行检测,以避免其它部位的有机物向此处运输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D错误。故选D。3.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9卜沖刑昭A. 中的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只能通过肺和肾脏两个器官完成B. 肝脏中的葡萄糖浓度 '定咼于C. 淋巴细胞可与或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 从物质角度比较,的主要

5、区别是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衆2、对题图进行分析可得,是血浆,是淋巴,是组织液。【详解】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可通过肺、肾脏和皮肤等器官来完成,A错误;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可以迅速合成肝糖原,此时肝脏中血浆的葡萄糖浓度低于组织液,B错误;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浆中,可直接与淋巴或血浆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与血浆相比,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少的可溶性蛋白,D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异同点及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 维持人体血浆的 pH在7.357.45之间的原因不包括A. H 2CO/ N

6、aHCQ等物质对血液酸碱度的缓冲作用B. 血浆中过多的HCQ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C.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D.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2、 在37 C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3、正常人的血浆 pH为7.357.45。4、正常人体的温度为 37 C左右,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详解】人体血浆 pH通常在7.357.45之间,原因是: HCQ/ NaHCO NstHPQ/ NaHPQ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

7、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Q;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的相对稳定。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故选Db【点睛】了解调节维持人体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可在细胞核外发生B.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保证转录的速度C. RNA聚合酶能与 mRNA勺特定位点结合,催化转录D.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2个重要的过程,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此外线粒体和

8、叶绿体也能进行转录过程,转录是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要 RNA聚合酶参与合成 RNA 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详解】真核生物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也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A正确;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不同密码子能编码同种氨基酸,这样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B正确;RNA聚合酶能与DNA上的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过程,而不是与mRNA勺特点位点结合,C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正确。故选Co【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9、,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6. 如图是某一家庭的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图谱,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B. 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或1/2C个体3与4婚配后代子女不会患病D. I i和I 2后代发病率是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 1 号和 2 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 5 号),即“无 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 性

10、遗传,A错误;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5号患病,则1和2均为杂合子,3号个体可能为显性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3,杂合子的概率为 2/3,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1号携带致病基因,2号不携带致病基因,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2,所以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2/3或1/2,B正确;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和4均有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其后代会出现患病的个体,若为伴X隐性遗传,3号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后代儿子可能患病,C错误;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1和I 2后代发病率是1/4 ,若为伴X隐性遗传,后代发病率也为 1/4 , D错误。故选 B。7. 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相关基

11、因 (A、a)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秃顶的相关基因(B、b)位于常 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 基因型为Bb和BB的女性表现为非秃顶, 而男性中只 有基因型为BB的男性才表现为非秃顶。若一名男子表现为色盲非秃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种性状的遗传均属于伴性遗传B. 他的母亲可能表现为色盲秃顶C. 他的女儿可能表现为色盲非秃顶D. 他的儿子一定表现为非色盲非秃顶【答案】 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 b)控制,其中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若一名男子表现为非秃顶,则其基因型为 BB色盲属于伴 X

12、隐性遗传病,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父亲的色盲基因 一定传给女儿,女性的色盲基因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据此答题。【详解】控制秃顶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其 Bb基因型的表现受性别影响,属于从 性遗传;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才属于伴性遗传,A错误;该色盲非秃顶男子的基因型为 BBXY,他的母亲的基因型可能为BXX5,其表现型可能为色盲非秃顶或色觉正常非秃顶,B错误;他的女儿基因型可能为B_X-Xa,可能表现为色盲非秃顶或色觉正常非秃顶,C正确;他的儿子的基因型为B_XY,可能表现为色觉正常或色盲、非秃顶或非秃顶,D错误。故选Co【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运用和

13、学生从题干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其中“秃顶”性状的遗传比较特殊,Bb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现型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稍难。8. 下表是研究“ IL -18 (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 究,得到细胞凋亡相对值,据表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方法0 h12 h24 h48 h甲无辐射损伤0. 0160. 0560. 0480. 038乙辐射损伤0. 4600. 4200. 53Q0. 520丙辐射损伤+IL-180. 2390. 2650. 2790. 269A. 该实验对照组不仅为甲组B. 分泌IL-18的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C. 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

14、脾细胞凋亡D. IL-18还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答案】D【解析】【分析】该实验研究“IL-18 (种淋巴因子) 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自变量是有无IL-18,因变量为细胞凋亡相对值。【详解】由表格可知,甲组和乙组中均无IL-18,均为对照组,丙组中含有 IL-18,为实验组,A正确;分泌IL-18的细胞为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迁移到胸腺中分化成熟,B正确;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 添加IL-18后,细胞凋亡相对值减少,说明 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 凋亡,C正确;IL-18是淋巴因子,无法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D错误。故选D。【点睛】明确

15、IL-18是淋巴因子,结合淋巴因子的功能及其产生的细胞便可解答本题。9. 图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 研究发现,当轴突a引起神经元e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 可被轴突d抑制,在a兴奋之前,若b先兴奋,会导致e兴奋性降低。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B. 当a使神经元e产生兴奋时,e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C. d可能产生了一种抗体作用于 e上的受体使其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从而出现抑制效应D. b兴奋时,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使a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详解】轴突a与神经元e的胞体形成1

16、个突触,轴突c、d与神经元e的树突形成2个突 触,轴突b与轴突a形成1个突触,因此图中含有 4个突触,A错误;当a使神经元e产生 兴奋时,e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B错误;当轴突a引起神经元e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可被轴突 d抑制,应是d释放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 引起阴离子内流,从而出现抑制效应,C错误;b先兴奋时,其释放一种神经递质使 a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导致 Na+内流量减少,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突触的结构组成和兴奋在神经元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 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

17、糖浓度上升B. 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 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是激素反馈调节的体现D. 激素甲的分泌加速了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答案】 A【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甲为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详解】 胰岛素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减弱, 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减缓, 从而引 起血糖浓度上升,A错误;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 复正常, B 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相 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C正确;胰岛素的分泌加速了体内细

18、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D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某种植物(二倍体)叶缘的锯齿状与非锯齿状受叶缘细胞中 T蛋白含量的影响。T蛋白的 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和a、T和t)控制,基因T仅在叶片细胞中表达, 其表达产物 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两锯齿状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获得 Fi, Fi自交获得F2, F2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 13: 3。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aaTt 和 AAttB. 基因型为aaTT的植物根尖细胞中也有 T蛋白的存在C. 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D. F

19、 i群体中,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3【答案】 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 T和t)控制,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 AaTt 植株自交,一般情况下后代有A_T_、 A_tt 、 aaT_、 aatt四种表现型,由于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因此只能是aaT_ 表现为非锯齿状,其余都是锯齿状。【详解】由于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且F2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故可知aaT_为非锯齿状,其余都是锯齿状,Fi基因型为AaTt,根据亲本均为锯齿状植株,可推出双亲基因型为 AATT和aatt,A错误;a

20、aTT的个体为非锯齿状,根据基因T仅在叶片细胞中表达,可知叶片细胞中含有 T蛋白,由于T基因不能在根尖细胞中表达,故根尖细胞中不含T蛋白,B错误;从aaT_为非锯齿状可知细胞内有 T蛋白则为非锯齿状, 若叶缘细胞 缺少T蛋白,则呈锯齿状,C正确;Fi群体的基因型为 AaTt,则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1/2,D错误。故选 C。12.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和黑身是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长翅灰身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4 。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 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B. 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C. 子代不会出现残翅

21、黑身雌果蝇D. 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显隐性性状和基因位置关系的判断, 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先判断出题中两对相 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结合遗传定律和题给条件分析、推理,确定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 此题难度较大。根据题意,一对长翅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雌果蝇,说明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且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亲本灰身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黑身果蝇,说明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若该对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则亲本为XBXxXBY, 子代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 1/2,与题意不符,因此该对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故双亲的 基因型均为AaB

22、b, B正确,D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Bb,这两对基因无论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对灰身长翅果蝇杂交, 其子代都会出现残翅雌果蝇,子代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都占1/4,A错误;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 A和B连锁(a和b连锁),该对灰身长翅果蝇杂交,子代都会出现 残翅黑身雌果蝇,C错误。13. 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5 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C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23、- uJ14.00 0.001 0.01 0.1 【解析】【分析】A.赤霉素浓度为0. 1mg/L时数据偏差较大,对推导实验结论有干扰,应该舍弃B. 要得到5种浓度的溶液,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清水中C. 当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D. 实验前需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茎切段平均长度。【详解】赤霉素浓度为 0. 1mg/L时的数据偏差较大可能是 5次重复实验中,某次实验结果 与其余实验结果有明显差异,舍弃有明显差异的数据便可,A错误;为了排除清水中多种离

24、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蒸馏水中,B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浓度大于10 mg/L茎切段生长的结果,因此无法确定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C错误;为了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需将胚芽鞘尖端以 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D正确。故选Dt【点睛】明确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题图信息逐项分析解答便可。1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休眠的种子用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B. 连续阴雨,通过喷洒 NAA可防止小麦减产C. 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D. 密封储藏导致水果中各种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

25、裂素等的合成增加【答案】C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发芽和 防止落花落果;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和疏花疏 果。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主要 是未成 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解】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及脱落的作用,A错误;连续阴雨,小麦授粉率下降,结籽率降低,通过喷洒NAA无法防止小麦减产,B错误; 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

26、胞分裂的作用,可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C正确;密封储藏导致水果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的合成减少,乙烯的合成增加,D错误。故选Co【点睛】掌握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及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S (3 =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B. t 2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都在增大C. 乙种群在t2时刻以前数量一直在增长D. t Ht2时间段内甲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答案】B曲线表示S ( S =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 S <1时,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当S =1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当 S >1

27、时,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 数量增加。【详解】乙种群中,t 1和t4时刻,S =1 ,种群数量保持不变;但t 1t 4 (不包括t 1和t4时刻、),S >1,种群数量增加,因此t4时刻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A错误;t2时刻,甲、乙种群的3均为1.5,故种群密度都在增大,B正确;乙种群中,t1时刻之前,S <1,种群数量减少,C错误;甲种群中,t1t时间段内,3 >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 3 =出生率 /死亡率”明确 3 变化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结合曲线逐一分 析各个选项便可解答本题。16.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

28、的是A. 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 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B. 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 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D. 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答案】 D【解析】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 DNA分子中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强调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若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结构的改变,为基因突变,C错误。有性生殖中,一对等位基因只能发生分离,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17. 一粒小麦(2N=14)与一种

29、山羊草(2N=14)杂交得到幼苗甲,用秋水仙素处理甲的顶芽 形成幼苗乙,待乙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丙若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幼苗甲是二倍体并且是可育的B. 植株乙减数分裂过程可形成 14个四分体C. 植株丙的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28或 56条染色体D. 形成乙的过程虽未经过地理隔离,但乙属于新物种【答案】 A【解析】幼苗甲是一粒小麦(2N=14)与一种山羊草(2N=14)杂交得到的,是异源二倍体,由于没有 同源染色体,因此其是不可育的, A 错误;植株乙是甲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含有 14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植株乙减数分裂过程可形成 14 个四分体, B 正确;植株丙的细胞是植 株乙自交

30、产生的, 细胞中含有 14 对同源染色体, 其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 56 条染色体, 减数 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出现28条染色体,C正确;乙与甲形成的异源三倍体,不可育,因此乙与甲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D 正确。18. 一个处于基因频率稳定不变的植物种群中有AA Aa和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已知AA的频率始终等于 Aa的频率,但具体数据未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2/3B. 该种群中Aa的频率为4/9C. 该种群中 aa 的频率为 1/9D. 该种群可能进行严格的自花传粉【答案】 D【解析】【分析】遗传平衡定律的主要内容是指: 在理想状态下, 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

31、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 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设A=p, a=q,则A+a=p+q=1,22AA+Aa+aa=p+2pq+q=1 。【详解】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基因型的频率为p2,Aa基因型的频率为2pq,根据AA的频率始终等于 Aa的频率,所以p2=2pq,即p=2q,由 于p+q=1,故p=2/3,q=1/3,所以该种群中 A基因的频率为2/3,A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 知

32、,种群中 aa基因型的频率为 1/3 x 1/3=1/9 , Aa基因型的频率为 2X 1/3 x 2/3=4/9 , BC 正确;进行严格自花传粉的种群基因型的频率会发生改变,Aa 的基因型频率会不断减小,与题中AA的频率始终等于 Aa的频率不符,D错误。故选 D。19. 甲海岛的某种鸟部分迁徙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 (B-黑色、Bi-黄色、b-灰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 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B. 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 甲、丙两个海岛环境相同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 乙岛上B基

33、因的出现是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类迁到乙、丙两岛后,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在若干年后,甲岛上 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种群在进化过程中 B基因 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乙种群在进化过程中 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 率逐渐升高,且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 Bi。【详解】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是无法确定长期地理隔离后是否出现了生殖隔离,A错误;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与岛上原有的生物、无机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正确;多年后,对于甲海岛上的种群而言,b的基因频率下降,而对于丙海岛上的种群而言,

34、b的基因频率上升,故甲、丙两个海岛上鸟类羽毛颜色进化的方向是不同的,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Bo20. (2017?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 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A【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 递质的受体,B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

35、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CD正确。【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名师点睛】熟知突触的结构及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21. 如图表示当人进食时,胰液的分泌过程,图中激素Y是一种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禅经中枢物硫X、冒*小紡漱鶯丫 /A. 胰腺细胞膜上含有物质 X、激素Y的受体B. 物质X可引起胰腺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C. 图中物质X和激素Y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D. 激素Y为促胰液素,其分泌方式与物

36、质X不同【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物质 X和激素Y都作用于胰腺,说明胰腺细胞膜上含有物质X、激素Y的受体,A正确;物质X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胰腺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C正确;激素Y是促胰液素,和神经递质一样,都是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D错误。22. 某同学设计制作了 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 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不正确的是编号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河泥(微生物)甲111101乙011101丙111100丁111111A. 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

37、存在时间可能最短B. 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都可以长时间地稳定存在下去C. 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D. 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生态瓶的总能量需从外界输入【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邙日光、水、空气、无机盐等)。【详解】乙缺少阳光,无能量输入,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健全,存在时间可能最短,A正确;甲和丁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者的成分均全面,但设计是 否合理,能否长时间地稳定存在下去,还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

38、节能力的基础, 因此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C正确;在这个四个人工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物质循环是封闭的;但总能 量需从外界输入,且能量传递时逐级递减,单向传递的,因此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D正确。故选B。【点睛】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 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 错误的是A. 图甲表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t食草动物t食肉动物B. 图乙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内全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 图甲生态系统中可形成多条食物链D. 图乙表示人类活动在该

39、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和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 分【答案】 D【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 无机盐等)。【详解】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能量沿食物链绿色植物T食草动物T食肉动物流动,A正确;图乙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该系统内全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 人工输入的能量,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有多种,故可形成多种食物链,C正确;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 但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 对于人工生态系统而言, 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之外,

40、往往还存在人为输入 的能量。2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B.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C. 若没有分解者会导致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堆积如山,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整的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答案】 A【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因此,研究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1、中缺少生产者,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错误。故选 A。【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e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传人神经内好窗腺T细胞訝昭肌战黑 水分乘哦收增强 细胞代谢抑强増殖分化A. 信息分子ae均需借助血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B. 体温调节过程与信息分子 a、c、d有关C. 与信息分子b相比,a参与调节的反应更加迅速D. 信息分子d对c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参与的是神经调节,b、c、d参与的是体液调节,e参与的是免疫调节,因此 上图中的调节包含了神经-体液-免

42、疫的调节网络机制。【详解】信息分子 a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不需要血液的运输,A错误;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信息分子a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可使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量,通过信息分子c、d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B正确;a参与神经调节,b参与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反应更迅速,C正确;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反过来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故选A。26.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病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 记忆细

43、胞可来源于 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 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 HIV侵入人体后,刺激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2、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

44、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包括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两种方式。【详解】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病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可来自 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属于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C错误;HIV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后呈递抗原给 T细胞,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 B细胞结合,淋巴因子不能与病毒结 合,D错误。故选Bo27. 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 若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和B. 若为脑细胞,处氧气浓度低于处C.

45、 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D. 若为骨骼肌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 动的方向,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详解】若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为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淋巴,A错误;若为脑细胞,由于细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需要血液为其运输,故处氧气浓度高于处,B错误;若为胰岛 B细胞,饭后半小时由于血糖浓度升高,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 分泌的胰岛素由血液运输并作用于 靶细胞,故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处,C正确;若为骨骼肌细胞,饭后半小时由于血糖浓度升高,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葡萄糖可进入肌肉细胞合成肌糖原, 故处的血糖浓度高于 处,D错误。故选 C。28.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D.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