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0918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63168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0918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0918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0918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0918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0918汇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

2、,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3.教学方式与

3、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面出现困难,对气候概念理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提点的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其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原因,讲授式的设计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考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学习。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要研究气温的变化研究气温首先要获取气温数据,即观测气温气温观测数据需要记录下来,用到统计表统计表不够直观,可以把统计表转绘为气温变化曲线图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

4、间范围的气温变化曲线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气温变化规律。按照这种思路组织教学,符合认知规律,自然舒畅,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气温的立体概念,学会研究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气温在一天、一年、多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气温观测数据和月平均气温等气温统计数据的理解,建立天气、气候等重要地理概念;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2.教学重点: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

5、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3.教学难点: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教学资源教学指导策略导入观察生活展示:一组表现同一天中早晨和中午学生的衣着发生变化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的着装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影响他们变换着装?过渡: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研究气温变化的规律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生产和生活,那么,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如何研究气温的变化?观察校内同学们的穿着的变化(减少),简单解释原因(气温升高)。学生早晨入校和中午在校内活动时的对比照片。由可观察的衣着变化引申到气温变化,自然

6、地将学生生活与本节课的知识建立联系,引起学生的探知欲望。体验研究气温变化的过程观测气温记录数据提问:要研究气温的高、低、升、降等规律,首先要做什么工作?讲解:结合科学家的经历,介绍气温的观测和记录过程。提问:利用观测记录表能否分析气温在一天内的变化规律?如何分析?体验气温观测工作:读温度计读数,补充记录表中缺失的气温数据。校内气象园景观图、温度计图片、气温观测记录表等。感知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辛苦,并明确某时刻的气温是一个“观测值”,为后面深入理解天气、气候概念打基础。阅读图表发现规律过渡:在数据量较小时,可以用通过读数、比较等方法来分析记录表,得出规律;数据量较大时,数据分析工作繁琐。提问:

7、有没有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反映气温变化的规律?展示、讲解:统计图表比数据表格更直观,其中,曲线图更符合气温真实的变化情况。阅读统计图表是重要的地理能力,解释气温曲线图各组成部分的含义;教师结合课堂生成适当引导、讲解。提问:从图中可以读出,气温在这一天是如何变化的?学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读图方法和表达用语。提问:结合图表和生活经验,这幅图能不能代表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气温在一天内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讲解: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使太阳辐射,由于气温的变化要滞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所以,一般一天内的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随后开始升高,14时左右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

8、。过渡、提问:根据已经学习的天气和气候的知识,气温在一天内的变化是天气还是气候?为什么?讲解:气温的日变化体现出时间短、变化快的特点,属于天气的内容,研究数据是观测值;要研究更长时间内更稳定的变化规律就属于气候的研究内容了,可以将气温观测数据进行平均的统计处理,得到平均气温。过渡、提问:解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概念;如果想研究气温在一年内的变化,应该选择哪个数据?总结学生答案:日平均气温数据数量多、变化大、不稳定;年平均气温只有一个值,不能体现变化,所以选择年平均气温。追问:年平均气温数据可以用来研究什么?展示:“1850-2012年全球气温变化”图提问:百余年来,全球气温是如

9、何变化的?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特点。阅读“1850-2012年全球气温变化”图,说出近代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气温日变化曲线图、1850-2012年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等。使学生体会统计图相对统计表的优势,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针对学生缺乏利用统计图表归纳要素规律的学情,通过练习和教师反馈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气温变化曲线说出气温变化特点的方法。2裂体细胞(schistocyte)通过对气温观测数据和月平均气温等气温统计数据的理解,建立天气、气候等重要地理概念。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微循环障碍答案 B贷:主营业务收入 56001下列各项关于因台风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会计

10、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出租办公楼应于204年计提折旧150万元C18734万元练习、巩固阅读气温变化曲线的方法。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5小题至第6小题。了解气温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统计数据绘制图表落实重点计算的个人所得税X1300 Y=(1300-800)*5%+(X-1300)*10%过渡:科学家的这些工作非常辛苦,柯岩在统计完四个城市的月平均气温后疲惫地睡去,用各地的月平均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解析】:学法指导:指导各组学生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参考绘制标准修改、完善曲线图。小结:气温变化曲线绘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根据绘图指导,分组绘制四个典型

11、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根据绘制标准修改曲线图。总结各城市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学案、气温变化曲线底图绘制气温曲线图有一定难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克服困难。分组绘制不同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使学生体会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提供绘制标准,便于学生检验和改善自己的学习效果。结束语发现问题学无止境展示:选择学生绘制的北京、布宜诺斯艾利斯、檀香山和奥克兰的曲线图各一幅对比展示。梳理:学生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哪些因素影响了气温的变化?不同区域气温变化的差异有怎样的规律?”等问题。总结:同学们在学习了气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绘制气温曲线的方法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科学探索工作也是如此,在研究、追问

12、、再研究的过程中先前推进,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一解答。分别说出自己所绘制的城市的最冷月和最热月,并观察四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差异。由展示的曲线图产生新的思考。课堂上绘制的曲线图、教学课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用科学精神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通过根据图表资料描述气温变化特点的活动,对“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这一目标进行评价。描述中应包含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不同时间段气温的变化趋势,一段时间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规律等要素。通过合作绘制气温变化曲线的活动,对

13、“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这一目标进行评价。从总体绘图步骤是否严谨,横、纵坐标设计是否合理,数值标注是否准确,曲线形态是否标准、图表构成要素是否齐全等方面进行评价(表1)。表1 绘制气温曲线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评价等级和标准ABC坐标设计横坐标平均分为12段,分别代表1-12月,相应的数字标注在每段坐标轴的中间;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横坐标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每段坐标轴的两端;纵坐标单位距离的温差不一致。坐标轴旁无任何标注。图像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并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图像美观大方。坐标点标注不准确;用折线

14、连接坐标点。没有根据数据表绘制曲线,线条不连贯、不美观。完整性坐标、图像、坐标轴名称及单位和图名等要素标注准确、齐全。有坐标和图像,但坐标轴名称及单位、图名等标注不准确或缺失。仅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其他要素缺失。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本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表象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针对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这一难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向科学家一样克服困难,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形成,提高学习动力和成就感。注重建立地理学科核心概念、培养基本的地理实践力。地理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堂课能完成的目标,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接触了天气、气温等概念,本节课上由“气温

15、观测数据”、“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等与天气相关的内容到“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与气候相关的内容的过渡,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气候”概念。使学生初步体会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内地理要素所体现出的规律与差异。“空间”、“时间”、“尺度”等地理核心概念凸显了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助于认识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让学生体会可以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认识气温变化规律,同时观察气温变化规律的空间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承上启下,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在学生发现不同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差异时,会自然产生探究“为什么”的学习欲望,这为后续学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埋下伏笔,为顺利达成“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等课程标准奠定坚实的基础。课上个性化指导不足。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动手绘制统计图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的学习障碍,各组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差异。受教学时间的限制,课上只选取了少数典型的作业加以展示和分析,个性化指导不足,没有保证全部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在课下的交流与练习中加以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