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应强化的三种意识.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6458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应强化的三种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翻译应强化的三种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翻译应强化的三种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应强化的三种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应强化的三种意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文言文翻译主观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而且还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 做好文言文句子翻译,除了掌握方法外,还应增强三种意识。教学步骤:导入:知识重温 翻译的原则与方法(1) 提问 :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 ( 信 达 雅)第二: 字字落实 ,以 为主,以 为辅 (直译 意译)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 “信、达、雅 ”三字原则的理解(2) 提问 :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哪些?一、采得分点意识 从高考题看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得出文言文翻译要懂得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1) 出示 2013 高考翻

2、译题 (课前让学生做了)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 分)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 分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3 分 ) 公布参考答案,请同学给自己翻译答案打分,选举一两个学生答案分析他的得分。【参考答案】 (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让自己活下去的话,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 聚集成为盗贼,那么制造的隐患就深了。【参考答案】傅先生是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敢叫他的名字!出示以上题目的评分标准, 让学生对照评分标准, 明确自己得失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评分标准】(“苟,则”表假设关系,如果 ,那么,,

3、 1分;“自活” 1分,“蜂聚” 1分, 大意 1 分)【评分标准】 (判断句, 1分;“名之”,1 分;大意 1 分)思考:请同学们看看近五年广东高考语文翻译题采分点的汇总表,高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年份2009( 6 分) 向:向来,从 前 1分诏:诏为名词, 原意诏书,这里活 用作动词,译为 “下诏” 1 分 大 意 2 分 大 意 2 分2010 ( 6 分)麾:指挥 1 分授予:授给我。 1 分河:黄河 1 分, 省 略 句 1 分,大意 1 分 大 意 1 分。2011 ( 6 分) 泅:泅渡,游水1分 历:详细地、清晰 地 1 分 洵 : 诚然 确 实1分上流:上游

4、1 分“洵奇男子 也”判断句式 1分句意 1 分2012(10 分)赈:救济 1 分乐岁:丰年 1 分略:大体上 1 分旌表:表彰 1 分 以:连词 ,表目的 ,翻 译为“来” 1 分 竟:完成 1 分 病 :患病 1 分大意 1 分大意 1 分大意 1 分2013(7 分)名之:呼叫他的名字之:代词 译为他蜂聚:像蜜蜂一 样聚集 起来 1 分名之:呼叫他的 名字 “名” 名词 作动词用1分“苟 , 则” 表假设关系, 如 果 , 那么 , , ,固定句式 1 分; 自活:养活 自己 宾语前置句式 1分判断句,1 分;大意 1 分大意 1 分明确 : 评分细则的拟订往往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

5、分点处。 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总结一 :文言文翻译要采得分点意识抓关键词特殊句,洞悉得分点人们常说, 打蛇要打七寸。就是说要善于抓住关键,文言文翻译也是如此, 做翻译题的时 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 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 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否则,就可能徒劳无功,写得多得分少。、联系教材意识1. 借鉴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评分依据, 阅读下面文段, 给划线句子的译文拟写参考答案, 并且附上评分标准, 4 分为满分。齐人伐燕,胜之

6、。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 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 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 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 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 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 , 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亦运而已矣。 ” (2005 年广州市一模 )(1 )让学生板书答案并由学生评价。(2 )对照此命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3 分。译出大意 1 分; “旬 ”1分; “举 ”1分)(3

7、)讨论:一些同学在拟参考答案时出现错误了,反映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 ?如: 要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夯实基础很重要遇到疑难的解决办法 要善于借助积累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 分)抓关键词语:旬、举要善于借助:旬 十月中旬(借助成语、词语判断);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考试中遇到的词语、 句式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应该首先想到相 关的课文内容,要善于联系,做到知识迁移。三、文本语境意识阅读文段,翻译划线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其一犬坐于前。( 2 分)译文:怎么知道“犬”指的是狼而不是狗? 那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三:翻译要有文本语境意识,要联系上下文。要全面观照而不才能保证翻译符由此看来, 文言文翻译必须树立整体意识, 要瞻前顾后而不能一叶障目, 能断章取义。 只有联系上下文, 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 合文意,不失分。例如: 阅读下列文段,翻给划线句子翻译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 ? 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

9、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 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 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 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 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 ? 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 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 3 分)译文: 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采分点: 从:使动用,使跟随 1 分;衣文 :穿着华丽的衣服 1 分 媵:陪嫁的侍妾 1 分 大意 1 分)句中的 “衣 ”(yì,动词,穿) “七十者衣帛食肉 ”(寡人之于国也)。“

10、媵”( yìng,陪嫁的人)也在阿房宫赋中出现过:“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辇来于秦。“从 ”有使动意 鸿门宴 从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衣文 ”,“衣”为动词,穿着; 取其本义,线条交错的图形, 花纹, 穿着; “文 ”,取其本义,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此处是指有花纹和图形的衣服,即华丽的衣服。“ 文”在 此处是指有花纹和 图形的衣服,即华丽的衣服。怎么确定是华丽的衣服呢?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文言文翻译,从表面上看考查的仅仅是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而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 子往往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 通过对这样一些句子的考查, 能够看出我们对整篇文章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

11、, 看出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 所以, 我们在翻译这样的句子时也应该 联系全文尤其是上下文,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翻译。四、课堂总结让同学们总结总结今天所学的,谈谈今天的收获。文言文翻译要增强三大意识:采得分点的意识、联系教材的意识、文本语境的意识 依托: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夯实基础。五、课后巩固练习1.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 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 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参考答案: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

12、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2.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2002 年北京高考试题 ) 管仲曰: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 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 却使鲍叔更加困窘, 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 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 候,有不好的时候。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3.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 (给一座城) 焉, 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 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 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 “参之 言足以全其节也。 ”参考答案: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即使国君有所赏赐, 接受的别人的东西, 就会害怕得罪他, 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 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