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docx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266854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二章 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 A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B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C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D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E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

2、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一 荒漠化的含义1 西北地区概况:A西北地区的范围自然界线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界线 :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降水界线 :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 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B.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为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气候特征 :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山岭重重阻隔。( 3)内部差异 :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 200mm 以上,自然景观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草

3、场载畜牧量大;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200mm 以下至不足50mm ,自然景观为戈壁、沙漠,草场载畜牧量小。2、荒漠化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即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 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植被破坏)3 荒漠化成因A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风蚀作用强烈。B 人为原因 : (1)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2)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4、、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植被破坏)人为因素典型地区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过程过度开垦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地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3、荒漠化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 2)沟壑发展、泥石流危害( 3)水、土、肥的损失生态破坏( 4)淤积江河湖库( 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农业减少破坏工矿交通设施干旱洪涝(下游“地上河”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 荒漠化治理措施:1

5、 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 改善灌溉和耕作技术;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数量; 干旱内陆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营造防沙林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多层防护林体系。工程措施:如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不再毁林毁草开荒;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5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概

6、况1 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2 特点 :A 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B 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3 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 从沿海到内陆, 从平原到高山, 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二 “地球之肾”1、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地球之

7、肾” 、“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2 洞庭湖湿地的价值:A 维持生物多样性B 调蓄洪水C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 航运 E 旅游观光三 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1 洞庭湖湿地缩小的原因:泥沙淤积(主要是上游地区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2、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突出问题治理措施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退田还湖、 退田还沼泽, 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减少,功退化保持水土水质污染问题突出防治水污染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锐减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一 河流的综合治理

8、原则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评价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A 自然方面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B 人文方面 :人口、聚落、交通、文化、农业、工业等如:上中游河道特征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道特征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

9、,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二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 月到次年4 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 ;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10、发展旅游业。A 基本条件( 1) 区域位置: 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自然条件 :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矿产:煤铁铜等丰富。人文条件: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B 治理措施: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水质)电力先行 (水、火、核电) ,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梯级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

11、牧渔业 保护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C 经验:( 1)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 因地制宜地开发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D 启 示:( 1)中国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2) 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3.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 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19 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20 世纪 30 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区位分析:A 自然因素 :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多,且三者的组合状况)、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12、、不同的土壤能生长不同的作物)、水源(灌溉水) 。B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决定因素人口数量、饮食习惯) 、交通运输、政策、科技(机械化、良种、水利、电气化)、劳动力(数量、质量)、土地与人口的关系。农业生产的特点:A 地域性因地制宜B 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遵守农时)一 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 :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 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三 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 过度

13、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二 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农业带分布区位因素乳畜带东北部五大湖沿岸气候冷湿, 适于牧草生长; 市场巨大 (人口众多、 城市密集)玉米带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小麦带中部(冬小麦)北部(春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棉花带南部土壤肥沃,光热充足1 专门化 :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2 目

14、的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合理布局, 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3 意义 :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五节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传统工业区 (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 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等离铁矿近。 主要工业部门 :煤炭、电力、机械、

15、化学、纺织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治理环境污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水陆交通便利对外开放政策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地势低平,水源充足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阶 段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城市化进程特点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布具有广

16、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混杂的城乡一体化20 世纪 90 年代区域中心城市 (广州、深圳 )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核心城市 (广州 )为中心的城中期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市群体系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问题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 :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1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 城市化标志A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B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 产生的问题 :A 环境质量下降B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4解决办法:1 改善城市环境: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3 控制城市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