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8357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张秀菊 近年来,我校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共同进步。经过几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自主展示已经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展示中,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个性化的语言,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展示的一些生活经验、实验体验、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对问题的猜测等,不仅对其他学生有着启迪思维、拓展思路、激发想象力的作用,而且也给老师带来启发、惊喜和快乐,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列举几例,和各位同仁共赏。1在学习“升华和凝华”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冰吸热以后熔化成水,碘吸热以后为什么不是熔化

2、而是升华呢?由于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一时找不到很好的答案。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讨论,看看能否解答。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把老师给难倒了,情绪激动,讨论非常热烈,很快就有了结果。有学生说:是因为碘的熔点可能比它的“升华点”(这个概念不科学,却是学生原生态的认知和创造)高造成的;也有学生提出:这是碘的性质决定的,碘比冰更容易升华。在随后的课堂小节中,有学生提出:舞台上“烟雾缭绕”跟“人工降雨”原理是一样的,舞台上“雾”的形成,就是小型的“人工降雨”。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用如此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两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众所周知,本来这节课对知识层面的要求比较低,但是由于有了这样的问题

3、和观点,我想这节课的收获要比原来大的多。2在“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这节课上,学生在做完实验,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时,除基本知识外,很多学生还展示了他们在实验中独特的体验、经验以及产生的疑问。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做实验时发现两灯泡并联时,比串联时要亮,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借邻组的灯泡,将三个或四个灯泡串联,从而得出“串联的灯泡越多,灯泡的亮度”越小的结论;还有些学生因“发现的规律”不同引发了争论:有学生认为两灯泡并联时亮度相同,而有的学生认为亮度不同;有的学生还给大家演示了局部短路的现象;有的学生介绍说跟老师学会了用一段导线检查判断哪部分电路开路的方法等等。最初接触电学就在实验中的有

4、这么多新奇的“发现”,尽管有些学生的表述不很准确,“发现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想,瑕不掩瑜,这定会给“发现者”带来浓厚的诸如成功感、自豪感、好奇心、学科兴趣等等,同时,对其他同学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引领作用。3在“探究物体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时,有学生提出: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做实验,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斜面而滑不到水平面上。对此,学生找到好多方法进行改进:固定车轴不能左右移动;增加车重或降低斜面的高度或给斜面挖浅槽等等。更令人惊奇的是,有学生提出了认为更好的实验方案:不用斜面,先将一根弹簧的一端固定,再用小车压缩弹簧,然后放手,让弹簧将小车沿水平面弹射出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激

5、烈的争辩和讨论后,又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补充:为了使小车最初的速度相等,每次实验时应将弹簧被压缩的程度相同(比如都压缩到最大程度)以后放手。我猜测,学生可能是在玩有弹簧的玩具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将生活经验迁移到了实验设计上,这种实验设计也许学生还讲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也可能考试考不到,但他们能够想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我想这要比做几道难题的收获要大的多。以上三个例子,如果仅仅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去衡量,实在没有什么惊奇之处。但在这样的课堂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却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落实,从而把新课改精神落到了实处,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什么样精彩都可能出现”,这是我新课改以来的最大感触和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