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教案.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2696347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但愿人长久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但愿人长久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但愿人长久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但愿人长久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 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通过古筝配乐朗诵、聆听感受、划旋律现、比较演唱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歌曲但愿人长久的创作特点及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词新韵的魅力,并教育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2、 聆听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鼓励学生诵经典,唱经典,爱经典,进一步感受古诗词新韵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改编歌曲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古筝配乐朗诵、聆听感受、划旋律现、比较演唱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歌曲但愿人长久的创作特点及表达的情感。2、 聆听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文新韵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

2、诗词改编歌曲的兴趣。教学难点:学生感受、理解作曲家创作歌曲中每个乐句的句末以“2- - -”为结束音的创作特点。教学准备:古筝、尤克里里、葫芦丝、教具、但愿人长久相关影像、视频、音乐、图片、教学过程:一、 小扣心扉,走近诗歌1、 课前三分钟学生欣赏歌曲苔2、 师:尤克里里弹唱“白日不到处,青春洽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杨老师音乐课堂。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改编自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励志小诗苔。古人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用音符将古诗谱写成歌曲,真是别有一番韵味。3、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由宋代诗人苏轼作词,台湾著名音乐人梁弘志创作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

3、久。一起来听二、 分段聆听,感受诗歌1、 欣赏水墨画视频但愿人长久2、 学生简介苏轼及水调歌头创作背景。3、 学生跟视频有感情的朗诵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4、 学生有感情的跟着教师合作配乐吟诵熟悉歌词。(教师古筝弹奏)5、 教师介绍这首词分为上阕与下阕,分别由四句组成。6、 聆听歌曲第一部分【望月惆怅,月圆人不圆】:学生聆听教师范唱第一部分旋律,要求学生思考: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生答师生分析小结:第一部分是词的上阕,旋律舒缓优美,节奏舒展平稳,表达了诗人苏轼对月问天的惆怅之感。7、 学生合伴奏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右手划拍,用轻声、中速演唱,注意反复跳跃记号处的

4、演唱,将全音符时值唱准,并在演唱中感受古诗新韵的味道。学生演唱结束后,告诉老师歌曲第一部分每一乐句的最后一小节结束在哪个音上?作曲家为什么要使用这个音?它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师生分析:歌曲第一部分,诗人对月问天,心情低沉,将结束音用在偏高的音上显然不合适,同学们选择其他音“1”来代替。教师运用对比演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以“2 - - -”为结束音,比以“1 - - -”为结束音,更能营造“月圆之时人孤单”的情景,有着对现实的无奈但又超然豁达之感。教师和学生一起和伴奏演唱第一部分,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创作特点及诗人对月问田的惆怅之感。8、 聆听歌曲第二部分。【望月释怀,千里共婵娟】要求学生思考:

5、歌曲的旋律、节奏有变化吗?它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生答教师学生总结:第二部分是词的下阕,旋律急转上行,节奏转以紧密,表达了诗人以超然豁达的心态面对不得意的现实,并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7、学生欣赏全曲,感受歌曲但愿人长久的创作特点及表现的情感,细细品尝古诗新韵的味道。三、欣赏好歌,品味诗歌 师:除了梁弘志以外,近年来还有许多作曲家根据古诗词来谱曲杨老师最喜欢的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直至去年2017年,谷建芬老师已经为50首经典古诗文创作谱曲,像我们非常熟悉的春晓悯农静夜思等等,都收录在她的新学堂歌专辑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她的这首静夜思。 要求:教师出示

6、谷建芬版静夜思谱子,学生聆听静夜思感受歌曲创作特点。四、自主创编,谱写歌曲 师:感谢谷建芬老师运用现代创作手法为我国传统古诗词谱曲,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独特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也当一次作曲家,用我们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为这首静夜思创编旋律。1、 教师用音高积木块向学生展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基础五音音高关系(节奏型)2、 学生运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为静夜思创编旋律。3、 教师出示自己尝试创编的歌曲,用课堂乐器葫芦丝演奏。4、 学生小声跟随教师轻声哼唱。 师:同学们,古诗词师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文辞优美而且具有音乐性,今后我们仍然要在音乐学习中去传承它。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诵经典,唱经典,爱经典,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带着对诗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一种美好的祝愿,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好了,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师生在但愿人长久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