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269800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月怀远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望月怀远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望月怀远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望月怀远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月怀远导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月怀远导学案(教师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望月怀远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的意境。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 3、关于“月”的意象。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学习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1、 了解羁旅诗的常见特点1、 意象:驿道、征铎、马、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等。2、 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3、 思乡缘由:战乱频繁,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2、0; 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烘托渲染,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对写法(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别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2、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其感遇十二首,抒怀感事,兴寄深婉,颇得风骚之旨,

3、历来与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相提并论。3、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4、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觉( ) 滋( ) 盈( )堪( ) 还( )(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词语。遥夜:长夜    竟夕:整个晚上  情人:多情之人 怜:珍惜    滋:湿润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谓把月光抓在手中  &

4、#160;  佳期:指聚首的时候(3)、自学导航: 1)有感情地诵读本诗。2)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3)感受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歌的内容。(二)、诗歌赏析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析: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了什么画面(境界)?这联历来被称为千古佳句,说说妙处。赏析:雄浑壮阔的海上明月图。辽阔无边的大海上,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面初生,徐徐升起,想起 了远在天涯的人儿,此时她(他)也和我共同翘首望月,互相思念。此联即景生情写诗人望月怀远。“生”:有生长和出生的含义。海上生明月,仿佛明月是从海面上生

5、长出来的,富有动感与情态,使画面鲜活起来,“生”使月亮更具有活泼的生命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月亮从无到有的过程。类似诗句有刘禹锡的“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3、“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析:“此时”,“我” 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 吧。通过明月寄托相思。“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天涯共此时” 点出空间上的遥隔千里,又强调时间上的一致。 天涯各一,明月相共。 以月为媒,千里相思4、 “我”在思念谁?析: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具有不确定性。5、思考

6、并讨论:(小组讨论)首联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海上明月图,那么在颔联和颈联中诗人分别给我们展现出什么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字)?说说你的理由。析: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怨: “怨”是“怨恨,埋怨”的意思。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充分说明相思之苦,表达诗人怀远之情。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的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怜”:怜爱,爱惜之意。“滋”:滋

7、润,沾湿之意。衣服湿了,说明自己站在外面的时间很长了,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自己的凝神而相思难抑的情形。“觉”:不知不觉,没感觉到。(诗人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更突显出怀人之深。6、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面对月光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愿望?运用了什么手法?析:月光是如此的恬静柔和,非常可爱,于是生出希望掬一捧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此句化用了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7、“赠”的结果怎样?于是他又有怎样的举动?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析:不堪”:不能,月光如此美丽却不能捧一把赠送给远人。既然

8、现实中不能与远人相见,于是他认为还不如回家睡觉,也许可以梦见相会佳期,由室外回到室内,更衬托出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8、这首诗歌有哪些艺术手法?1、抒情手法:情景相生2、表现手法:衬托,虚实结合3、修辞手法:用典三、总结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这首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落,由相思写到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四、

9、拓展延伸拓展一:“月”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除了我们今天讲的思远怀人之外,还能够抒发那些情感呢?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Ø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Ø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Ø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二、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Ø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Ø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Ø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Ø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白居易琵琶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10、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三、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拓展二:阅读杜甫的月夜,与望月怀远对照,从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比较其异同。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五、作业背诵望月怀远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