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0335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在与一些国外留学生打交道的过程当中, 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一些令我们感到别扭的表述, 像“你吃午饭了吗?这样一个简答的问句,却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一些答案“我吃过了” 、“我吃过的”等。这是因为这些外国人没有弄清楚汉语中的两个助词“的”和“了”的用法。“的”和“了”虽然都是语气助词,但是却不能等同,因为除了都是语气助词以外它们还分别承担着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的角色。 要想让外国朋友搞懂这些规则,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弄清楚。一、助词的相关理论知识现代汉语助词是汉语虚词中具有特色, 严格封闭的一种词类, 其绝对数量有限,总共有四十余个,尽管如此,韩语、日语中的助

2、词数量仍没有其丰富,种类没有其齐全,用法没有其完备,变化没有其多端。在汉语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其构成和功能都是不尽相同的,总的来说,助词就是附着在其他词或短语后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一类词。下面就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及动态助词的相关内容作一简要的概述。(一)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的语言的一大特点, 其实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大于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的总和, 我们常见的“的”、“了”、“罢”、“啊”等,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或一些作品名著里。它的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二)结构助词就现代汉语自身的语言系统而言, 结构助词是汉

3、语虚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类,其是指附着在词或短语后即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我们常见的结构助词有“的” “地”、“得”等。(三)动态助词动态助词是汉语虚词中最富特色的一个词类, 我们所熟知的英语(印欧语言)表达时态要通过动词的词形变化或其他一些语法手段来完成,比如, I am swimming (我正在游泳)、I saw it yesterday(我昨天见它了)。而汉语则通过动态助词来表示时态, 常粘附在词、短语或句子上,具有一定的粘附性, 只具有语法意义, 没有实际意义。正因为它与印欧语系的语言大有不同, 也因此成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二、“的”和“了”的

4、不同用法(一)关于“的”现代汉语中的 “的”是一个功能词, 在这里,笔者将主要从 “的”承担的两个角色出发来作一辨析即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1、结构助词“的”用不同词性做定语连接中心语的情况A 名词作定语A1 一些单音词名词作定语必须加“的” 。 例如:花的香味A2 双音节名词做定语,但中心语是单音节的加“的”。 例如:大海的水 A3 名词做定语直接修饰中心语或构成定中短语用作一种名称的不加“的”。 例如:汉语书、玻璃器具B 动词做定语B1 动词直接修饰中心语形成一种名称,就不加“的”。例如:活鱼、烤肉B2 动词后加“的”表示方式的不同或存在的状态。例如:织的毛衣、滚动的雪球C 形容词作定语C1

5、单音节形容词修饰中心词可加“的”也可以不加“的” ,若是加“的”则有比较的意味。例如:新课本、新的课本C2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通常加“的”。例如:通红的脸蛋C3若形容词前有副词修饰则加“的” 。例如:很好的榜样D 人称代词作定语D1人称代词作定语表领属关系时一般加“的”。例如:我的书、你的包E 短语作定语E1 若一般短语作定语,则加“的” 。例如:新颖的设计、勤奋的学生E2 若是量词短语作定语,则一般不加“的”。例如:一张桌子,一场比赛2、“的”还可以组成“的”字短语。例如:先进的帮助落后的。(一)关于“了”“了”一般认为其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其一便是作为动态助词的功用,其二便是作为语气

6、助词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看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1、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发生,例如:他昨天游过泳了。而语气助词 “了”只表示特定的语气, 例如:爸,你都七十了!2、动态助词“了”一般出现在句中,例如:我买了一本书。而语气助词“了”一般出现在句末,例如:快下课了。(二)“的”和“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如文章一开头提到的例子, 回答“你吃午饭了吗?” 这样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像“我吃了”和“我吃的”这样两种答案,根本的原因在于混淆了“的”与“了”的用法, “的”可以在句中充当结构助词,而“了”就不可以,例如“他是知道的” (回答知道的人举手)就不能换成“他是知道了

7、”原因就在于“的”在这里充当的不是语气助词而是结构助词,如果换成“了”原本意思就改变了。 “了”可以在句中充当动态助词,而 “的”不行,例如:“我吃了” 就不能改成“我吃的”,因为前者在句中充当的动态助词,若改成后者,意思就完全变了。正因为“的”和“了”都承担了两个角色,国外留学生在学习它们时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会经常出现将其的角色错用或乱用的现象,那我们如何能将其的用法准确无误的传授给他们呢?对于我们来说,“的”和“了”的使用主要依靠语感,但是对于汉语不是第一语言的国外留学生来说不现实,因此,再向他们讲授的过程中,应将系统的知识灌输给他们, 在结合语境和日常交际中, 注意总结和归纳它们的使用规律,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相信国外留学生在使用“的”和“了”的时候准确率会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