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09651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1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评判 维度评判标准选项(Ax B、C)责任 共同体党委政府主导。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 会,定期研究县域医共体工作,统筹推进县域医疗和公共 卫生服务。医共体决策权限。县域医共体牵头机构能够代表全部成员 单位与医保经办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县域医共体管理章程 及相关制度,成员单位参与决策。医共体有效考核。党委政府对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情况进 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县域医共体负责人的聘任和年薪 挂钩。管理 共同体人员统筹管理。推动落实县域医共体内岗位设置、绩效考 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自主权。财务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内财务统一管理、分户核

2、算, 完善预算管理。药品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采 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统一用药目录等。服务 共同 体患者有序转诊。县域医共体内建立患者基层首诊、双向转 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范围、流程,确保医 疗质量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间形成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机制。信息互联互通。县域医共体内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平 台,推进化验、影像等资源共享,推动区域检查检验结果 互认。促进医防融合。统筹县域医共体内公共卫生资源与医疗资 源,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利益 共同 体收入统一管理。运行补助经费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的补助政策由财政原渠道

3、足额安排。医疗收入实行 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补助经费 依据县域医共体统一考核结果进行拨付。医保管理改革。制定适合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特点的支付 政策,探索医保基金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 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选项说明:A.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且已经组织实施;B.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但仍在筹备,尚未实施;C没有制度安排。指标说明:1 .党委政府主导。一是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发 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县域 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二是县

4、域 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 局,有序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保障财政投入, 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协调各部门权责,落 实“三医联动”等。三是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决策医共体的规划建 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如制订医共体领 导班子成员选拔、任免原则和程序,明确医共体内统筹使用资产的 核算、调配、使用规则等。四是明确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决策流 程和机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2 .医共体决策权限。一是制定清晰合理的县域医共体治理架构, 明确县域医共体与其他医联体,以及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关 系。二是建立县域医共体

5、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 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明确权责清单,坚持科学、民主、 依法决策。三是明确县域医共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管理权 限,如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绩效考核及任命提名权。3 .医共体有效考核。一是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评估主体应该 是代表党委政府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二是考核指标以结果为 导向,至少包括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 升、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4个方面。在 贫困地区应当将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评估重点。三 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年组织对县域医共体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并指导县域医共

6、体完善内部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绩效评价机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拨付和绩效分配方 面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四是强化结果应用,评估结果与 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 定等挂钩。4 .人员统筹管理。一是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探索由医共体统筹使用。二是县域医 共体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 的原则,统一岗位设置,加强聘用管理。三是充分落实县域医共体 在人员招聘、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 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四是县域医共体要优先保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

7、人需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 业技术岗位比例。5 .财务统一管理。一是县域医共体内实行财务统一管理,成员单 位集中核算。二是县域医共体内明确资产的调剂、调拨和共享共用 机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计量、记录和列报,以及收入确认、成本分 担和医保结算等由牵头医院统一负责。三是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财 务应当单独设账,便于管理和财务审计。四是持续完善县域医共体 预算管理、内审管理等制度,自觉接受审计监督。五是医保经办机 构对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进行绩效考核。6 .药品统一管理。一是县域医共体内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 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二是有条件的地区, 要打破县域内不同医

8、共体之间的区别,探索县域内药品耗材的统一 管理和采购配送等。7 .患者有序转诊。一是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 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二是制 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明确县域医共体内县、乡两级疾 病诊疗目录,建立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 理办法。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将传统的对单一医疗卫生机构的 监管转变为对县域医共体的监管,牵头医院承担医共体成员单位的 医疗质量监管,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的同质化。8 .信息互联互通。一是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 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开展信息化建设, 加快医疗卫

9、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 服务、财政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技术支撑。二是依托区域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协 同服务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三是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以县级医院 为纽带,向下辐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上与城市三 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9 .促进医防融合。一是县域医共体明确专门部门或科室,负责公 共卫生事务管理及指导,落实医共体内公共卫生任务,做好传染病 信息报告管理。二是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发挥服务引领的作用,做 实、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是加强临 床医生公共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引导临床医生自觉

10、参与公共卫生工 作,把预防为主落实到医疗服务中。四是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牵头 医院临床专科规范诊疗、疾病诊断等技术优势,为区域内公共卫生 服务提供技术支撑。10 .收入统一管理。一是根据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依据公 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政策,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 员单位财政补助资金。二是县域医共体实行医疗收入统一管理、成 员单位单独核算制度。三是探索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县域 医共体常住人口总额预算,由医共体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9) 113号)统筹管理和使用,年初预拨 部分工作经费,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非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的 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购买服务形式支出。11 .医保管理改革。一是加强和完善县域医共体“三医”联动制度 设计。二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适合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 特点的支付方式,探索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 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县域医共体按照点数法等方式合理使用 医保基金。三是鼓励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 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四是加强医 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衔接,确保县域医共体良性运 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