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1261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往年真题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短文。_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长:生长。揠:向上拔。其人:他家里的人。往:去,到。耘苗:给苗锄草。益:好处。1借助注释,理解短文,猜猜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不长高,就一棵棵地把禾苗向上拔)B.非徒无益。(不是说没有好处)C

2、.芒芒然归。(很迷茫地回家)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A.庄稼人对禾苗要多加照管,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懒汉。B.要想做好事情,就要想办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C.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2. 古文阅读。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B.若离本枝

3、,一日而色变。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C.树形团团如帷盖。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A.CB.D3填空题(1)文章写树从_、_、_再写到_。写果实是由_写到_、_、_。(2)文章大量运用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3. 先选择字词的意思,再说说每句文言文的意思。(1)患不知人也。( )A.忧愁&

4、#160;  B.忧虑,担心  C.祸患_(2)不患人不已知。( )A.知道自己   B.被别人了解自己 C.不了解自己_(3)由,诲汝知之乎!( )A.理由   B.缘由  C.孔子弟子,姓仲,名由_(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知道 B.同“智”智慧  C.了解_4. 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自度其足  _  (2)至之市而忘操之 _(3)吾忘持度  _   (4)反归取之 _2翻译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 _(2)宁信度,无自信也。_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

6、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其舍近墓”的意思是“他住的房子靠近墓地”。   (_)(2)“复徙居学宫旁”中的“复”的意思是“重复”。   (_)(3)“此可以处吾子矣”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我儿子可以住了”。   (_)2孟子幼时原来住在_,后来搬到了_,最后又搬到了_。3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说“此可以处吾子矣”?_4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A.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生活得更好屡次搬家B.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

7、的C.一个人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6. 文言文阅读。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注释)相鲁:做鲁国的宰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色:脸色。枉:歪曲。免:罢免。恃:依靠。1“嗜鱼”的意思是()。A.喜欢养鱼 B.喜欢吃鱼 C.喜欢钓鱼 D.喜欢玩鱼2“一国尽

8、争买鱼而献之”的原因是()。A.公孙仪嗜鱼 B.公孙仪有威信C.公孙仪是鲁国的宰相 D.公孙仪能帮人做事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_4用“   ”画出能体现文言文所蕴含道理的句子。5文言文中的公孙仪具有_的品质。(填序号)机智聪明   精打细算  秉公执法   清正廉洁7. 阅读回答问题。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9、。”一坐称为好对。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中书:即中书省。寇准当时担任宰相。  会:适逢,恰巧。   杨大年:即杨亿, 当时的文学家。1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水底日为天上日   (_)   (2)因请其对 (_)2用现代汉语解释“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_3在这个故事中,杨大年称得上是文学家吗?_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子。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 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对。上联:轻风_细柳下联:淡月隐梅花8. 阅读课文,完成练

10、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2文中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_3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小孩?_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

11、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_。”9. 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_。”儿应声答日:“_。”1解释下面的字。(1)甚聪惠    甚:_   惠:_(2)乃呼儿出  乃:_(3)孔君平诣其父  诣:_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3将原文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的话,为什么? _10. 阅读理解。 木兰者

12、,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给带线的字注音。  (1)少习骑(   )   (2)溯黄河(    )   (3)数建奇功(    )2解释带线的字。  (1)长而益精(   )   (2)皆次当行(   )  (3

13、)易男装(   )   (4)凡十有二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4文中表达主旨的一句话是_,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11. 阅读理解。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 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1)群儿谋取之( 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2)球遂浮出(A.顺,如意   B.

14、于是,就)2这件事的起因是_(用原文回答)。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_。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_,结果_。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_12. 阅读古人谈读书选段,完成习题。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2用自己的话写写画“”的句子的意思。_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C.第一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

15、给你的启发最深。_13.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 乃:_(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  闻:_2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面这两句话的意思。_(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14. 文言文阅读。手不释卷(材料一)成语

16、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材料二)人物: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材料三)典故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注释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游历。先生: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指顾炎武。自随:跟随自己。厄塞:险要关口。曲折:详细情况。即:靠近,引申

17、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发:打开。对勘:核对校正。径行:任意而行。无足:不值得。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熟:认真仔细。(材料四)对联:手不释卷识三昧,汗牛充栋满书斋。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手不释卷,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屡建奇功。1阅读材料一、二、三,思考:顾炎武成就斐然的原因是_。2阅读材料三,思考: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_3简单写一写你读了这四则材料后的启发或收获。_4根据材料一、四,写一句话用上“手不释卷”。_15. 课文再现。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在这段话中,作者_提出了_的主张。2把内容补充完整。3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和_;“舍”的意思是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