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生成与排泄.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19487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液的生成与排泄.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肾 脏:肾位于腹后壁,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肾与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泌尿系统一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1 肾的功能:1 )排泄代谢终产物、进入体内过剩的物质和异物。2 )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量和电解质浓度;调节酸碱平衡。3 )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激肽、前列腺素等。4)糖原异生。2 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尿量 (终尿量)=滤过量-重吸收量+分泌量正常尿量:1.5L/天1)肾小球的滤过: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大部分滤过液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返回血液中去。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某些物

2、质到小管腔内,参与尿液的形成。3 肾单位: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10 6肾单位/ 一个肾。4 .肾单位的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单位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段1肾小管髓絆细段J髓禅降支细段 (餉祥升支细段'远端小管髓祥升支袒段远曲小瞥5.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的比较: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量多(80-90%)少(10-15%)肾小体大小较小较大A口径A 入:A 出=2 : 1A入也A出袢长度短长A出后的毛细血管分布于皮质部的肾小管周围还形成U形的直小血管6 球旁器的功能:球旁细胞(颗粒细胞):合成、储存、释放肾素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I含量的变化,调节肾素释

3、放球外系膜细胞:吞噬、收缩7 肾的血液循环特征:1)流量大,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流量心输出量1/51/4 ;在80-180mmHg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2)血液分布不匀:皮质 (94%) 外髓(5%) 内髓(1%)3)压力高低不同: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t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t利于重吸收8 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交感神经兴奋t血管收缩t肾血流量J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内皮素T血管收缩T肾血流量J;PGI2、PGE2、NO缓激肽t血管舒张t肾血流量f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 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部分血浆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过程。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后称为超

4、;超滤液(原尿)流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 肾小球滤液经过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到达膀胱最后形成的尿称为终尿。I 超滤液中各种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基本与血浆相同。2 .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1)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人约为125ml/min (180L/d)2)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约为19%3 滤过膜:1)滤过膜的构成:滤过膜由内层、中层、外层构成,每层均有小孔 内层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小孔D为7090nm 中层为基膜小孔D为28nm 外层为肾小囊脏层小孔D为411nm滤过膜各层均含带负电荷的糖蛋白2)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半

5、径<2.0nm的中性小分子物质可自由滤过(如葡萄糖分子)有效滤过半径>4.2nm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有效滤过半径在 2.04.0nm的各种物质,滤过量随有效滤过半径的增加而减少。带负电荷的物质不易通过;带正电荷的物质易通过。在某些肾脏病理情况下,基底膜上负电荷减少或小时,结果带负电荷的血浆白蛋白可以被滤过, 出现蛋白尿或白蛋白内角。|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变窄或完全阻塞,行使功能的肾小球数目 下降,滤过面积减少,尿量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4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指促进滤过的动力与对抗滤过的阻力之间的差值。=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5.

6、 血液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入球端向出球端流动过程中,随着血浆的滤过,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步升高。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使有效滤过压变为0时,滤过即停止,此时称为滤过平衡。6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和滤过系 数。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通过自身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维持相对稳定,故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如果超出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 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2)肾小囊内压: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一般比较稳定。当输尿管阻塞时,可引起逆行性压力增 加,从而降低

7、有效滤过滤压和肾小球滤过率。3)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4)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有很大影响,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其他因素 不变时,肾血浆流量增加,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血浆流量下降,滤 过平衡点靠近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当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有效滤过膜面积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 低,会出现少尿、无尿。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1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1)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的过程。特点:重吸收量大;具有高度选择性;有限性。

8、2)分泌:指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代谢物质或来自血液中的代谢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的过程。2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的方式:1)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渗透、溶剂拖曳。女口:尿素、水和重碳酸的重吸收。2)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通过各种转运泵的活动完成。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通过各种转运泵的活动完成。女口: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的工具:1)“泵”;2)离子通道;3)同向转运体;4)逆向转运体。4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的途径:1)跨细胞转运途径;2)细胞旁转运途径。5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概况:1 )近端小管:重吸收滤过液中约70%勺Na*、C、K+>

9、 Ca2+、水,80%的HC0, 100%葡萄糖、氨基酸;分泌 H、NH以及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一 + 2+2)髓袢:重吸收滤过液中约 20%的 Na、Cl、K Ca , 15%的水3)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滤过液中约12%的Na+> Cl 一,9%的Ca +,不同量的水;分泌 H、K、 NH;水、Na+的重吸收以及K的分泌受激素调节6. 1)近端小管对 Na*的重吸收前半段:Na*和葡萄糖、氨基酸、磷酸盐等利用同向转体重吸收;利用逆向转运体通过Na* -H+交换重吸收后半段:通过细胞旁重吸收;跨上皮细胞重吸收2 )近端小管对CI 一和水的重吸收:经近端小管重吸收后的小管液仍然是等渗

10、溶液。CI 一:前半段:利用同向转运体和 Na* 起重吸收;后半段: 通过细胞旁路重吸收水:依靠渗透压重吸收。3)近端小管中HCO的重吸收与 H的分泌: 小管液中的HC0以CQ的形式重吸收,HC0的重吸收与 的分泌相互依赖。4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正常情况下,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回血。葡萄糖与Na+ 起利用同一转运体进入小管上皮细胞,属继发性主动转运。7. 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 一、K*的重吸收:Na*、Cl 一、K*利用Na*: 2CI 一: K同向转运体进入小管上皮细胞。速尿(呋塞米)、利尿酸等利尿剂与该同向转运体结合后,与NaCI重吸收发生竞争性抑制,阻

11、碍NaCI的重吸收,导致利尿。四尿液的浓缩和稀释1 血糖浓度与肾糖阈: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称为血糖浓度。以每100ml血浆中葡萄糖的 mg数表示。正常血糖浓度:120mg/100ml当血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 (尿糖),该血糖值即为肾糖阈。当血糖浓度升高至 300mg/100ml时,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均已达到或超过近端小管对 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此时每分钟葡萄糖的滤过量达两肾葡萄糖重吸收的极限,尿糖排出率则随血 糖浓度升高而平行增加。2 .尿的浓缩和稀释:1)尿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尿;尿液渗透压> 血浆渗

12、透压,称为高渗尿;尿液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称低渗尿;2 )当机体内缺水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此时机体将排出渗透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渗 透浓度的高渗尿,即尿被浓缩。闿体内水过多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减少对水的重吸收,此时机体将 排出渗透浓度明显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的低渗尿,即尿被3)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中起关键作用。4)髓质外层至乳头部组织液渗透压逐渐升高(髓质渗透梯度)是尿液浓缩的物质基础。3 逆流、逆流交换和逆流倍增液体在两根并列的管道中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称为逆流。液体在逆流过程中,其中的溶质或热量可在两根管道之间交换,称为逆流交换。此时该逆流装置 称为逆

13、流交换系统。逆流交换系统内溶质或热量交换的结果,可使两根管道内的溶质浓度或热量平行升高,称为逆 流倍增。4 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外髓部高渗是由于髓袢升支粗段对NaCI的主动重吸收,而水不能被重吸收所致。内髓部高渗的形成 一一尿素从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到内髓部组织液NaCl从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到内髓部组织液五.尿生成的调节1 尿生成的自身调节:1)小管液溶质浓度改变:小管液溶质浓度f (例如:血糖升高、甘露醇输入)7小管液渗透压ft小管上皮细胞对水重吸收尿量f通过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达到利尿和消肿的目的,称为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就是因为肾小管不能将高于肾糖阈的葡萄糖完全重吸收,使小管液中

14、的葡 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的渗透压增高,使水和NaCI的重吸收受到障碍所致。2)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溶质 (特别是Na+)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近瑞小管 对Na+和水的重吸收约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 70%球-管平衡的生理意义在于保持尿量和尿钠的相对稳定,使尿中排出的Na和水不会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化。2 肾交感神经兴奋对尿生成的影响:收缩肾血管,减少肾血流量,使GFRJ,尿量J通过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间接促进Na+和水的重吸收,尿量J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吸收Nal Cl和水,尿量J3 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神经垂体释放。主

15、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抗利尿)。4 抗利尿激素释放的调节:1)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如大量出汗、呕吐),ADH释放f;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如大量饮清水),ADH释放2)循环血量增加时, ADH释放循环血量减少时,ADH释放f; 3 )动脉血压在正常范围时,ADH释放动脉血压降低时,ADH释放f5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1)肾素:由球旁细胞分泌;动脉血压降低和循环血量减少时释放f,使血管紧张素n生成和醛固酮 释放f2) 血管紧张素n:直接促进近端小管对N才的重吸收;刺激醛固酮合成和分泌;弓|起垂体释放ADH3)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

16、释放;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和对 X的分泌(保Na*排K+ ),进而促进对水的 重吸收。6 心房钠尿肽: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肽类激素。心房壁受牵拉时,刺激心房肌细胞释放。通过下述机制促进肾脏排 Na排水:1)增大肾小球滤过率(GFR)2)抑制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3)抑制肾素、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 分泌1. 名词解释肾单位: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指促进滤过的动力与对抗滤过的阻力之间的差值。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

17、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糖),该血糖值即为肾糖阈。水利尿:|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液增多的现象。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达到利尿和消肿的目的。2.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答:1)主要生理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抗 利尿)。2)分泌调节:刺激抗利尿激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和动脉血压的 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当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水分大量丢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作

18、用于其感受器,抗利尿激素增多,使尿液减少;当大量饮清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作用于其 感受器,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液增多。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增加时,抗利尿激素释放下降;循 环血量减少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动脉血压在正常范围时,抗利尿激素释放下降;动脉血压 降低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3.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答: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 £的分泌(保Na*排K+),进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4. 试分别讨论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如夏天劳动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和体内水分过剩(如大 量喝入清水)对尿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答:1)体内水分大量丢失时,尿量减少,尿液浓缩(渗透压升高)

19、。机理:机体缺水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2)体内水分过剩时,尿量增多,尿液稀释(渗透压降低)。机理: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 重吸收水分减少。5. 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人大量进食葡萄糖后对尿量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答:尿液增多。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人大量进食葡萄糖后,由于肾小管不能将高于肾糖阈的葡萄糖 完全重吸收,使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的渗透压增高,使水和NaCI的重吸收受到障碍所致。6 填空题:1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泌尿,此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2)肾脏产生的NH3主要来源于谷氨酰胺。3)尿生成的三个基

20、本过程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物质到血液和从血液分4) 肾脏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NaC£形成;内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NaCI和尿素形成。5 )肾脏分泌H+是在碳酸酐酶催化下进行。6 )弓|起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7)肾脏的有效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8 )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可增加K+的排泄和增加Na+、水的重吸收。9)当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10)当脊髓受损伤使腰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时,排尿活动将出现尿失禁;若腰骶髓或盆神经受损时则岀现尿潴留。11)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与滤过膜的面积、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有关。12) 近曲小管葡萄糖的重吸收与Na+的重吸收是密切相关的,此时H+的分泌是与HCO的重吸收密切相关的。13)终尿中的Na+主要来自于肾小球滤过,而主要来自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14) 肾血流的自身调节发生在肾血管的入球小动脉,当肾动脉血压变动在 80-180mmHg范围内均能起 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