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评价练习_3907.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2699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评价练习_39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专题复习评价练习_39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专题复习评价练习_39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专题复习评价练习_39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评价练习_39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评价练习_3907.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考专题复习:评价练习第一部分1. 为了迎接 2008 年奥运会的到来, 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其中引体向上是一项简便的锻炼方法,在一次锻炼中,几位同学要测量做引体向上的功率,他们设计测量方案如下:用人体秤测出人的质量m千克,并用米尺测量出人体上升的高度h 米,并测出t 秒内完成引体向上的次数 n.( 1)在进行计算过程中小明发现在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答案: t 秒内完成引体向上的次数 n 不妥,应完成引体向上次数 n 记下所用时间 t 秒避免在 t 秒中没有完成 n 整次使计算结果不准确。( 2)为了减小误差,从测量仪器选择上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答案:应选

2、用分度值较小的秒表、米尺、人体称使测量结果准确( 3)请你利用他们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做引体向上功率的表达式:_答案: P=nmgh/t ( w)2.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浸没在液面下的深度是否有关。如图所示,他们将一高6cm 的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慢浸入水中,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不同深度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拉力F,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12345深度 h(cm)01234拉力 F(N)8.17.67.16.66.1浮力 (N)00.511.52( 1)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填写表格, 同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 。答案:物体浸没在水中前所受浮力随

3、深度增加而增大。( 2)另一位同学对此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 : 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水中之前 , 浮力大小与浸入深度成正比 . 甲乙同学结论相比较哪一个更好 ?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案:乙同学结论较好,他的结论更确切,他总结了浸没前物体受到浮力与深度的数量关系,他包含了第一位同学的结论。( 3)请你对两位同学得出结论完整性上谈一下自己的看法_ 。答案:两位同学结论都不完整,还应该研究浸没后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3. 某初中学生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时,某组同学选用了两个“ 2.5V , 0.3A ” . 的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作了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一所示。表一A 点的电

4、流I A/AB 点的电流I B/AC点的电流I C/A第一次测量0.280.280.56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二次测量0.260.260.52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时,小红认为该实验应有如下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都相等;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是I 干路 =nI 支路 ( n 为支路的条数)由于本组其他同学对她的结论有异议,于是他们又选用了一个“ 3.8V ,0.3A ”和 “ 2.5V ,0.3A ”的小灯泡,重新做了两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二所示。表二A 点的电流I A/AB 点的电流I B/AC点的电流I C/A第一次测量0.220.260.48第二次测量0.180.220.40( 1)

5、分析表二数据,如果你是组内成员,你将如何评价小红的观点?答案:小红的结论不正确,由表二数据可知串联电路干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小红所做实验器材太特殊且试验次数太少,不具有普遍性应选择普通的器材进行多次试验搜集数据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2)回忆你在初中实验阶段探究的经历, 并结合本次实验对你的启发, 谈谈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应注意什么。答案:实验器材选择 不能太特殊,要 具有普遍性,收集更多数据得出结论。实验中要注意合作交流,共同总结出正确结论,善于对他人结论进行正确评价。4. 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甲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 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

6、在表一和表二中。R=5电压 / V2.06.04.0U=6v电阻 /51015电流 /A0.41.20.8电流 /A1.20.60.4(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由表一可得:;由表二可得:。答案: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对于表一收集数据你是否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请加以说明。答案:表一收集数据不具有规律性,不便于从中分析正确结论。 应使收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方便结论的寻找与总结。5. 某校师生想完成研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 1)第一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电路,所用小灯泡的规格是“2.5V 0.3A

7、” “ 3.8V 0.3A ”则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 ,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 ;实验中,小灯泡功率的功率大小是通过_ 来判定的; 你认为他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们的实验方案是否完善,如果你认为实验方案不完善,说出你的改进措施_ 。答案: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在电流一定时电功率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灯泡的亮暗;应选择不同规格灯泡进行试验并且电路中应串联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试验从中得出正确结论。( 2)第一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电路,所用小灯泡的规格是“2.5V 0.3A ” “ 3.8V 0.3A ”则他们 探 究 的 问 题 是 _ , 能 得 到 的 初 步 结 论 是_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是否完善,

8、如果你认为实验方案不完善,说出你的改进措施_ 。答案:探究问题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在电压一定时电功率与电流成正比;应选择不同规格灯泡进行实验,并且在干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实验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第二部分1. 为了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与假设,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1)下列 A、 B、 C是小红同学提出的三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一个,请写出另外两个。猜想 A: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质量 有关;猜想 B: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有关; 答案:密度猜想 C: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有关。 答案:深度( 2)如果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有多个, 要研究液体的

9、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 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控制变量法。下面是小红同学设计的用 U 型管压强计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请你在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是想验证_ 相同时, 液体的压强与 _ 的关系;且深度越大压强 _.答案:液体密度;液体深度;越大实验二是想验证_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的关系;且_液体的压强越大答案:液体深度;液体的密度;液体密度越大实验三是想验证_ 相同时,液体_的压强都相同。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案:液体密度和深度;向各个方向( 3)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你认为液体的压强与猜想A 有关吗?答: _(填“有关”或“无关”

10、)答案:无关2. 为了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某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用同种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导体,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中分别将各种规格的导体接在某一恒定电源表一表二表三实验序号123实验序号456实验序号789横截面积123横截面积246横截面积369(× 10-6 米 2)(× 10-6 米2)(× 10-6 米2)长度(米)0.10.20.3长度(米)0.10.20.3长度(米)0.10.20.3电流(安)0.20.20.2电流(安)0.40.40.4电流(安)0.60.60.6的两端, 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 并记录实验数据

11、。 他们对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整理后,发现了一些规律,于是他们将电流大小相同的实验数据分成几组,下面表格中是经整理后的实验数据。(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短,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4、 7(或 2、 5、 8 或 3、 6 、 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 。(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 ;(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

12、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 。答案:(1)2、4(或 3、 7 或 6、8)( 2)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横截面积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3) ( a)同种材料的导体横截面积与长度的比值相同时,通过的电流相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b)同种材料的导体横截面积与长度的比值不同时,比值越大的导体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第三部分1. 光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热光源,发光又发热,如白炽灯。另一种光源是冷光源发光几乎不发热, 比如日光灯等。 小明想通过实验探究一下白炽灯、 日光灯是否象资料中所说的一

13、样,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发热功率情况不同, 于是他找来了额定电压、 额定电功率相同的两种灯分别接在同一个电路中,并选用温度计放在距离灯相同的远近处测量温度。( 1)在探究过程中, 小明总是保持温度计距离灯远近相同,请你说出这样做的理由。答案:让温度计距离灯远近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因为温度计示数变化与温度计距离灯远近和发热功率都有关, 如果不 保持离灯远近相同。 那么温度计示数变化是由距离灯远近变化引起的还是发热功率变化引起的无法确定。( 2)在探究过程中, 小明通过什么现象分析两者发热功率情况不同。答案: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分析,如果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不同则说明灯发热功率不同。2. 在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测得甲,乙两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这是为什么?( 1)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说明甲,乙两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答案:动滑轮重不同引起的( 2 )在进行探究过程,他们总是保持物重不变,请你说出这样做的理由。答案:保持物重不变应用了 控制变量法,因为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既与物重有关又与动滑轮重有关,如果不保持物重不变,那么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是由物重变化引起的还是由动滑轮重引起的无法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