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说明望城一中高中历史谭灿良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2773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说明望城一中高中历史谭灿良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微课说明望城一中高中历史谭灿良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微课说明望城一中高中历史谭灿良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课说明望城一中高中历史谭灿良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说明望城一中高中历史谭灿良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微课说明 谭灿良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后两课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变迁”,以及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本课是开篇,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教材阐述简单,但涉及的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特别是历史概念较多,要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理解相关史实,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5070年代,中国人的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相联系,服饰式样和颜色单调,政治上的原因应该是不可忽略的,教材却没有体现,如何处理,也是值得考虑的。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提炼信息、整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

2、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学生比较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掌握近代以来影响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2、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3、帮助学生认识到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史实。2、难点: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五、教学过程:教学

3、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1、课堂导入婚姻法新解释出台女性婚恋观起微变化2011年8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公布 。解释指出,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演示时事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切入主题。2分钟利用表格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主要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衣、食、住、习俗四个大组,学生组内合作,快速完成表格,来掌握本课重点。各组自己推选两个代表来归纳概括自己动手列表格。快速浏览教材,试着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分类别、

4、分阶段来理清教材线索。依据课标,利用表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既检查了学生阅读自学的效果,又形成了一个既合作又竞争的课堂氛围。10分钟2、重点突破: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主要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时代特征来分析服饰特征,加深学生对“服饰是时代的外衣”的理解,为突破本课难点作铺垫。学生结合教材及课件演示,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因为设问相对简单,我将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那些基础稍弱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来回答,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服饰特征: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封建伦理道德之下,人们的思想拘谨、保守、呆板;服饰和阶级身份

5、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但也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特色;是手工产品,用棉布和丝绸缝制。历代服饰既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反映我国的文明文化的历程。(2)鸦片战争后的男性服饰变化土洋并存、中西合璧(3)鸦片战争后女性服饰变化传统到改良(4)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化开放、美观、方便、休闲、平民化、个性化3、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嘉庆年间-机器生产的洋衣料,以价廉物美的优势,受到中国人的普遍欢迎,-据19世纪中叶英国蓝皮书报道,-从通商大埠,至内地城镇,-细致光泽的洋布成为时尚用料进入千家万户。” 刘志琴谈近代服饰变迁的国际化历程材料二:

6、及经光绪甲午、庚子之役、外患迭乘、朝政变更、衣饰起居,因而皆改革旧制,短袍窄袖,好为武装,新奇自喜,自是而日益加甚矣。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材料三: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 观棋道人京华俗咏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布受中国人普遍欢迎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中国人服饰有了什么变化?答案1:机器生产,物美价廉;布料细致光泽;时尚。2、用料从手工生产的棉布和丝绸到普遍用洋布;改革旧制,从长袍马褂到“短袍窄袖,好为武装”、从传统旗袍到“仿洋装显细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

7、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材料五: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3、结合材料四、五,指出近代中国人对西服态度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装为什么会在民国时期流行?4、当时有哪些人会穿西装?会在哪些地方首先见到这些人呢?5、西服传入对我国近代服饰带来了什么变化?答案:3从不接受到接受;辛亥革命向西方学习,人们思想逐步开放;民国政府 “剪发易服”政策推动;西服本身的适体、潇洒等魅力。4、留学生、商人、有新思想的人等。 首先会在沿海通商口岸见到。5、中西服饰观念碰撞和融合,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重视乡土历史资源的运用,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为学生架起情感和生活的桥梁。利用学生熟悉的图片,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探究、对比分析、合作探究。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强调外来文明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影响。通过引入“近代以来农村住房的变迁”,引导学生认识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从四个个阶段的变化着手,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来突破难点。首先打出“中国传统美食和特色民居”的图片,通过强调“保持中国民族特色”来帮助学生认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道理。10分钟1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